-
关节松动术配合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4周.比较2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国际常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最大张口度、中文版颞下颌功能受损评分(MFIQ)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OHIP-14评分,VAS评分,MFIQ评分,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触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指数(CM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张口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关节松动术配合针刺能够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疼痛和颞下颌功能活动,提高最大张口度,疗效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大骨节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治疗效果,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提供新的可选方案。方法:2022年,选择陕西省麟游县和永寿县临床确诊的KBD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中药组)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21金维他+硫酸软骨素(西药组)进行治疗,时长均为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收集调查对象服药前、后临床资料,用于评价分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218例,其中中药组167例、西药组51例。中药组男性94例、女性73例,年龄为(62.93 ± 6.72)岁;西药组男性18例、女性33例,年龄为(63.29 ± 7.0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 0.24, P = 0.813)。中药组KBD患者服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量表中的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晨僵、最大步行距离、下肢活动能力人数分布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χ 2 = 37.93、29.64、50.40、13.57、25.25,均 P < 0.001)。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显效13例、有效64例、无效90例,总有效率为46.11%;西药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为25.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62, P = 0.013),且中药组与西药组KBD患者在下肢活动能力(日常活动难度)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 = 8.21, P = 0.017)。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服药后,WOMAC量表中的关节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动难度评分均低于服药前(中药组: Z = - 7.60、- 7.74、- 9.75,均 P < 0.001;西药组: Z = - 5.20、- 3.81、- 3.93,均 P < 0.001)。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在日常活动难度和总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Z = - 3.75、- 3.34,均 P < 0.01)。中药组KBD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29.34%,西药组:45.09%,χ 2 = 4.38, P = 0.036)。 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于KB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KBD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在提高KBD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其日常活动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共58对患者成功匹配。手术组男24例,女34例;年龄为(40±14)岁;体重指数为(23.7±3.4)kg/m 2。非手术组男22例,女36例;年龄为(42±13)岁;体重指数为(23.5±3.9)kg/m 2。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患肢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快速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DASH)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后获(24±9)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手术组与非手术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34°(132°,136°)、134°(131°,136°),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76°(174°, 179°)、178°(175°, 179°),MEPS评分分别为100(100, 100)、100(100, 100)分,q-DASH评分分别为0(0, 0)、0(0, 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分别有4、6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两组并发症发生率(6.9% vs. 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疗效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 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ASOL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7例ⅢA型ASO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85例;年龄60~88岁[(68.3±5.7)岁]。损伤节段:L 1 35例,L 2 38例,L 3 26例,L 4 18例。均采用PKP治疗。61例采用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为穿刺点(单侧穿刺组),56例采用传统的“2点”和“10点”为穿刺点(双侧穿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与术者辐射暴露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5个月[(26.3±4.7)个月]。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为(20.4±5.6)min,患者辐射暴露量为(1.08±0.44)mSv,双侧穿刺组为(37.5±9.2)min、(2.24±0.58)mSv( P均<0.01);两组术者辐射暴露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伤椎Cobb角分别为(22.4±10.7)°、(23.4±11.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4.3±8.3)°、(23.5±9.5)°,较术前的(29.6±9.7)°、(30.6±12.9)°明显降低(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0.4±12.6)%、(78.8±11.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9.3±10.7)%、(77.4±11.2)%,较术前的(65.7±6.3)%、(66.4±9.7)%明显恢复(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VAS分别为(2.1±0.5)分、(2.3±1.1)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8)分、(2.0±0.6)分,较术前的(7.1±0.7)分、(7.2±0.9)分明显降低(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ODI分别为21.1±9.7、22.9±7.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5±4.6、19.8±9.4,较术前的72.7±4.5、73.1±3.7明显降低( P均<0.01)。两组间上述四项指标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内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VAS及ODI末次随访与术后第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侧穿刺组骨水泥渗漏13例[21%(13/61)],双侧穿刺组18例[29%(18/56)]( P<0.05)。单侧穿刺组相邻椎体骨折4例[7%(4/61)],双侧穿刺组5例[9%(5/56)]( P>0.05)。双侧穿刺组8例[14%(8/56)]出现关节突损伤引起的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而单侧穿刺组无一例发生( P<0.01)。 结论:单侧及双侧穿刺PKP治疗ⅢA型ASOL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辐射暴露量少、骨水泥渗漏率及关节突损伤发生率低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严重关节突退变对猫眼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关节突退变对猫眼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的间接减压效果的影响,以及CLIF治疗伴严重关节突退变(3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20年2月应用CLIF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6例共269个手术节段。根据术前CT影像,按照Pathria分级对关节突进行分级,0级19个节段、1级156个节段、2级67个节段、3级27个节段,至少1个节段关节突为3级的患者共23例。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间隙角度、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双侧椎间孔纵径(CT)、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MRI)。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术后的平均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隙角度,双侧椎间孔纵径、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均得到明显改善。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的术前平均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明显小于1级和2级。术后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椎管面积的改变值明显小于1级和2级关节突退变节段,但与0级关节突退变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的二期后路减压率为55.56%(15/27),2级为35.82%(24/67),1级为16.03%(25/156),0级为21.05%(4/19)。3级关节突退变的后路减压率明显高于其他等级( P<0.001)。81.48%的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合并严重侧隐窝狭窄,24.24%合并严重椎间孔狭窄。2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1.62±6.52)个月,末次随访时ODI平均改善值为24.10%±11.09%,平均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对CLIF撑开椎间隙和椎间孔的作用无明显影响,但严重关节突退变的腰椎节段常合并严重的椎管狭窄,CLIF手术的间接减压效果差于退变程度较轻的节段,可能需要通过后路直接减压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1.5~48.6岁[(41.5±15.0)岁]。损伤节段:C 3 3例,C 4 12例,C 5 13例,C 6 10例,C 7 3例。19例采用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组,76枚螺钉),22例采用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传统组,88枚螺钉)。比较两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邻近小关节侵犯、感染、螺钉松动)。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1~13.9个月[(12.5±1.4)个月]。术中导航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多于或大于传统组( P均<0.05)。导航组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少于或小于传统组( 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较术前改善( P均<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内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NDI较术前改善( P均<0.05),且均随时间进一步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导航组低于传统组( P均<0.05)。两组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和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末次随访时导航组优于传统组( P均<0.05)。导航组置入0级、0+1级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2.0%(70/76)、96.6%(73/76),高于传统组的88.7%(78/88)、93.5%(82/88)( P均<0.05)。导航组邻近小关节侵犯率A~C级分别为71.2%(54/76)、28.8%(22/76)、0%(0/76),传统组分别为60.5%(53/88)、32.3%(28/88)、7.3%(7/88)( P<0.05)。导航组无螺钉松动,传统组螺钉松动率为9.1%(8/88)(P<0.01)。 结论:与徒手置钉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有效手术时间短、螺钉置入快、螺钉把持力强、颈椎稳定性好、术后疼痛轻、置钉准确率高、小关节侵犯率和螺钉松动率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深部肌肉刺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ESWT)联合深部肌肉刺激(DMS)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MS。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双盲法检测患者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ODI、ADL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VAS、ODI、ADL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VAS[(1.34±0.31)分]、ODI[(1.7±1.3)分]、ADL评分[(77.38±5.21)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为显著( P<0.05)。 结论: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DMS能明显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腰部疼痛,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颈部压力疼痛阈值和头前伸姿势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颈部肌肉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与头前伸姿势及颈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科的145例TMD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2例,年龄为28(9)岁。评估所有患者的头前伸角度、颈部特定肌肉PPT。通过照片拍摄法测量耳屏与C7棘突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头前伸角度(头颈角),头颈角≤51°为头前伸组,头颈角>51°为非头前伸组。PPT的测定点为上束斜方肌的中点及C5-C6棘突旁1 cm。患者填写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两组患者的年龄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采用独立 t′检验;两组患者的PPT、NDI和头颈角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头前伸组患者70例,非前伸组患者75例。头前伸组患者的斜方肌PPT[2.82(0.86) kg]显著大于非前伸组[2.46(0.80) kg]( P<0.01)。两组患者的C5-C6棘突旁PPT及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头颈角与斜方肌PPT呈低度负相关( r=-0.273, P<0.01),与C5-C6处PPT不相关( r=-0.124, P>0.05);NDI与斜方肌PPT呈中度负相关( r=-0.301, P<0.01),与C5-C6处PPT呈低度负相关( r=-0.206, P<0.05)。 结论:TMD患者仅颈部斜方肌PPT与头前伸姿势呈低度负相关,患者头愈前伸反而颈部肌肉抗压痛能力愈强。颈部功能与头前伸角度不相关,但与肌肉压痛阈值密切相关,阈值愈高颈部功能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在飞行员颈肌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发并探究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对飞行员颈肌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任务单位便利抽样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的飞行员8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自研的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治疗,对照组采用活血止痛膏治疗。对比治疗6 h、3 d,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治疗6 h及治疗3 d,观察组、对照组的VAS 评分和ND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 d VAS评分和NDI评分较治疗6 h下降更显著;治疗3 d,2组的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在飞行员颈肌损伤中应用效果较好,对颈部不适及疼痛的保健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用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取Maitland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观察组采取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及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SPAD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SPADI分别为(2.75±0.29)分、(29.88±4.85),观察组分别为(1.20±0.15)分、(12.04±2.29),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 t=9.60、9.15,观察组: t=17.47、19.51,均 P<0.01),观察组VAS评分、SPADI均优于对照组( t=28.00、19.63,均 P<0.01);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屈曲主动关节活动度分别为(69.06±8.77)°、(67.83±13.25)°、(164.06±17.94)°、(160.15±20.24)°,观察组分别为(84.74±10.13)°、(82.24±15.06)°、(179.84±19.16)°、(176.45±23.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87、4.22、3.53、3.10,均 P<0.01)。 结论:相比Maitland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疼痛感,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状况,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