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4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C组骨缺损处植入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造模后4、8、12周,分别进行X线片拍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三点弯曲实验,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造模后4周,3组均可见骨痂形成;造模后12周,A组未形成完整的骨桥,B组骨痂开始塑形,骨髓腔基本再通,C组完成骨缺损修复。B、C组最大载荷逐渐增加,C组最大载荷始终高于B组( t8=5.208, t12=12.837, P值均<0.05)。造模后4周,A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与少量骨小梁形成;B、C组复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可见骨小梁形成并相互连接。造模后12周,A仍为较多的纤维组织,B组开始塑形为皮质骨,C组基本形成新的皮质骨。 结论: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比单纯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更强大的骨诱导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球囊复位终板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 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骨脂素联合骨形成蛋白2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山羊股骨骨折愈合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20~30月龄健康山羊(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为模型组(灌服1 ml 0.9%生理盐水)、补骨脂素组[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rhBMP-2组[6 g/(kg·d) rhBMP-2灌服],补骨脂素联合rhBMP-2组[灌服rhBMP-2 6 g/(kg·d)与补骨脂素8 mg/(kg·d)]。术后120 d处死动物,X线片检测骨愈合;游标卡尺测量骨皮质厚度和骨髓腔直径;858 Mini Bionix型材料测试系统测试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组间比较采用LSD- t检验法进行组间两两分析。 结果: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愈合度、骨髓腔直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荷载分别为(89.14±6.81) mm 3、(26.23±3.11) mm、(387.78±56.36) N、(106.23±22.11) Mpa均高于模型组[(63.47±7.16) mm 3、(13.41±3.12) mm、(152.32±22.36) N、(55.63±12.1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115、9.158、10.232、12.523, 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补骨脂素组[(71.52±8.44) mm 3、(17.27±1.03) mm、(221.71±43.47) N、(58.45±18.27) 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21、6.332、8.201、6.511, 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rhBMP-2组[(68.14±5.28) mm 3、(19.12±2.51) mm、(238.45±31.52) N、(61.04±17.96)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61、7.052、6.044、5.206, P<0.05)。另外,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皮质厚度[(1.12±0.10) mm]低于模型组[(2.11±0.09) mm]、补骨脂素组[(1.45±0.15) mm]、rhBMP-2组[(1.32±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358、8.551、7.141, P<0.05)。 结论:补骨脂素联合rhBMP-2是潜在的股骨骨折愈合关键药物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金属编织技术的柔性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开发一种应用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机器人柔性机械手的骨架结构,以满足NOTES对手术执行器械的性能需求。方法:基于金属编织技术设计一种柔性机械手结构及对应结构的控制策略。根据柔性机械手的机械结构特征推导几何关系公式。通过链式梁约束模型(CBCM)以及机械弹簧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对机械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精度;并由金属编织结构的抗弯刚度验证柔性机械手的载荷能力。结果:基于金属编织技术设计了一种柔性机械手结构及对应结构的控制策略。在设置恰当的约束条件后,金属圆环作为单个受力单元在受到0.5 N的轴向力驱动时,最大应变约为1.49%,处于线性弹性阶段。最大形变约为0.308 9 mm,比理论值高3.26%。机械手骨架的最大应变约为0.21%,处于线性弹性阶段。最大总形变约为7.135 5 mm,比理论值高6.30%。机械手骨架的抗弯刚度计算为3.19 N·mm 2,与同量级尺寸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制成的柔性机械手相当。 结论:开发一种应用于NOTES机器人柔性机械手的骨架结构,符合执行NOTES手术任务的支撑刚度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治疗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表现出发病率、转移率、病死率高的特点。胃癌在手术、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治疗下,因高度异质性及转移复发率高,部分患者仍出现疾病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高效抗肿瘤药物,其高度靶向性和小分子化疗药物的强大杀伤作用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目前正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对不同靶点进行评估。文章主要综述了抗体-药物偶联物在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症状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肺癌微创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肺癌微创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8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癌微创手术出院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为对照组、试验组,干预时间1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试验组采用基于症状群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根据探索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特征值>1的3个因子,因子载荷≥0.5的症状纳入症状群,基于症状群实施出院后护理,包括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发放肺癌症状群手册、健康宣教、患者交流管理。干预前后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症状群评分,比较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干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5例,对照组40例(47.1%)、试验组45例(52.9%)。对照组男28例(70.0%),女12例(30.0%),年龄(60.2±6.5)岁,病程(8.0±2.0)个月,吸烟史21例(52.5%)。试验组男30例(66.7%),女15例(33.3%),年龄(60.6±6.8)岁,病程(7.9±2.1)个月,吸烟史22例(48.9%)。对照组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各症状因子载荷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对照组各症状因子载荷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各症状群因子载荷数目减少,干预后患者症状群中各症状较干预前减少。干预后的试验组症状群评分、症状群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10.3)比(44.3±11.5)分、(15.2±5.3)比(28.8±8.1)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8.3±18.5)比(64.2±16.5)分](均 P<0.05)。 结论:基于症状群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微创手术出院后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症状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职业紧张简易调查问卷》适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职业紧张简易调查问卷》(Brief Job Stress Questionnaire,BJSQ)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员工中的问卷质量和条目特性。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北京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各4家企业员工2 07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BJSQ从工作紧张因素、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因素和满意度4个维度、57个条目开展职业紧张状况调查,采用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分析问卷的效度和信度,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中的Semejima等级反应模型分析各条目的区分度a、难度系数b和条目信息量。结果:2 077名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 M( Q1, Q3)]为33(28,37)岁,工龄 M( Q1, Q3)为4(2,8)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为723(34.8%)、1 354(65.2%)人。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823%,各条目公因子方差为0.451~0.865,因子载荷值范围为0.413~0.825,其中有5个条目存在交叉载荷;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指标中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55,比较拟合指数为0.950,Tucker-Lewis指数为0.948,标准化均方根残差为0.066;内容效度结果显示,中文版BJSQ总得分与4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 rs=0.487~0.936, P<0.05)。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工作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和社会支持因素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75、0.957、0.830;总问卷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866,3个维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为0.572、0.882和0.772。IRT分析结果显示,57个条目中仅1个条目的区分度a值<0.30;各条目的难度系数b值为-12.02~11.09,其中8个条目难度系数过高,3个条目难度系数过低,3个条目不符合要求;各条目的平均信息量为0.022~2.566,有47个条目的平均信息量>0.088(5/57)。 结论:中文版BJSQ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职业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部分条目性能较好,但仍有部分条目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或删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在飞行员颈肌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发并探究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对飞行员颈肌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任务单位便利抽样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的飞行员8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自研的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治疗,对照组采用活血止痛膏治疗。对比治疗6 h、3 d,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治疗6 h及治疗3 d,观察组、对照组的VAS 评分和ND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 d VAS评分和NDI评分较治疗6 h下降更显著;治疗3 d,2组的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功能颈肌内防护效贴在飞行员颈肌损伤中应用效果较好,对颈部不适及疼痛的保健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新构型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两种新构型前环外固定架[髂嵴(IC)+髂前下棘(AIIS)外架、髂前上棘(ASIS)+AIIS外架)]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Tile C1型骨盆损伤(单侧骶骨骨折和同侧耻骨纵行骨折)模型,分别模拟IC外架、AIIS外架、IC+AIIS外架、ASIS+AIIS外架、骶1(S 1)骶髂螺钉共5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对模拟双足站立位和半卧位状态的垂直纵向载荷下,S 1上表面中点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进行量化和比较;对模拟左右挤压载荷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侧方位移进行量化和比较;对模拟前后剪切载荷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向后位移进行量化和比较。 结果:(1)模拟双足站立位的垂直纵向载荷下,S 1上表面中点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的结果较为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S 1骶髂螺钉,其中IC外架的竖直向下位移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模型。ASIS+AIIS外架与IC+AIIS外架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数值均相仿,后者较小。(2)模拟半卧位的垂直纵向载荷下,S 1上表面中点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同样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S 1骶髂螺钉。(3)模拟左右挤压载荷状态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侧方位移结果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S 1骶髂螺钉、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其中S 1骶髂螺钉、IC外架侧方位移数值较大,ASIS+AIIS外架与IC+AIIS外架的侧方位移数值相仿,后者较小,并显著小于其他模型。(4)模拟前后剪切载荷状态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向后位移同样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S 1骶髂螺钉,其中IC外架、AIIS外架的向后位移数值较大,ASIS+AIIS外架与IC+AIIS外架的向后位移数值相仿,后者较小。 结论:针对Tile C1型骨盆骨折,IC+AIIS外架和ASIS+AIIS外架的各向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均优于IC外架和AIIS外架,但ASIS+AIIS外架略弱于IC+AIIS外架。相比S 1骶髂螺钉和IC外架、AIIS外架,IC+AIIS外架和ASIS+AIIS外架的侧方稳定性尤为突出,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空心螺钉固定Sanders ⅡB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式在Sanders Ⅱ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在一名志愿者(男性,26岁,身高173 cm,体重70 kg)跟骨CT基础上,通过Mimics 22.0、Geomagic12.0、Solidworks2019、ANSYS Workbench 2022等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Sandres ⅡB型跟骨骨折模型。螺钉分为以下3种:①纵螺钉:自跟骨结节向前部;②横螺钉:自跟骨外侧壁向载距突;③垂直螺钉:自跟骨底部向丘部,垂直于后关节面。螺钉配置方案如下:纵螺钉自跟骨结节上方、中部、下方为进钉点分为上方组、中部组、下方组,再依据双横螺钉+单垂直螺钉、单横螺钉+单垂直螺钉、双横螺钉+无垂直螺钉和单横螺钉+无垂直螺钉的配置方式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最终得到12个模型(a、b、c、d、e、f、g、h、i、j、k、l模型)。在后距关节面和中距关节面分别施加420 N和200 N载荷模拟成人单足站立时跟骨受力,分析各个模型的总形变位移,丘部、前部、关节面骨折裂缝相对位移,骨折断端、螺钉的应力峰值。结果:i、j模型的总形变位移最低,k、l模型的形变位移最高;其余模型的最大形变位移变化幅度较小。丘部骨折裂缝平均相对位移在上方组最低(0.27 mm),下方组相对较高,其中k、l模型的变异最大;前部骨折裂缝平均相对位移在下方组最小(0.16 mm),其中i、k模型表现最佳;关节面骨折裂缝相对位移在所有模型中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方组模型骨折断端平均应力峰值最低(60.20 MPa),中部组和下方组接近(分别为103.88 MPa和99.76 MPa)。上方组的螺钉平均应力峰值最小(222.77 MPa),下方组k、l模型的平均应力峰值最高,分别达到331.48、349.82 MPa。结论:i模型(下置纵螺钉+双横螺钉+单垂直螺钉)在降低总形变位移和前部骨折裂缝相对位移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荐。纵螺钉、垂直螺钉和横螺钉在跟骨骨折固定中承担着不同作用,医生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宜的螺钉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