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鼠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属级分类关系的分子证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南洋鼠(Chiromyscus langbianis)是亚洲特有的一种树栖鼠类,其属级分类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分类系统将其归入白腹鼠属(Niviventer)或费氏树鼠属(Chiromyscus),影响了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和分析南洋鼠的线粒体基因组,探讨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并利用近邻相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ML)构建22个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厘清南洋鼠的属级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南洋鼠线粒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6 288 bp,包含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为 A 36.6%、T 28.9%、G 15.0%和 C 19.5%,AT 偏斜(AT-skew)为 0.092,GC 偏斜(GC-skew)为-0.337.在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Y)缺少D环外,其余的21个tRNA基因均能够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同时,部分tRNA基因,如tRNAPhe出现了A-A,tRNAVa1、tRNALeu、tRNAI1e出现了C-U等非经典配对,以维持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基于近邻相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南洋鼠与费氏树鼠属的亲缘关系更近.进一步基于线粒体Cytb和Cox1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均支持南洋鼠划入费氏树鼠属.本研究为南洋鼠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分子证据,也为其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5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D-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D-FL的消化内镜、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及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结果:5例D-FL内镜检查呈多发性结节状或息肉样病变.显微镜下,肿瘤性滤泡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套区消失,肿瘤细胞浸润至滤泡外黏膜固有层.肿瘤性滤泡几乎全部由中心细胞组成,中心母细胞罕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20、BCL2、CD10,Ki-67增殖指数小于5%.CD21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定位于滤泡的边缘.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5例患者均有t(14;18)(q32;q21)染色体异位.二代测序发现,CCL20、MADCAM1、CCR6、PCDHGA3、PCDHGA8、PCDHGB4等特征性基因存在突变.结论:D-FL是独特的滤泡性淋巴瘤亚型,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均有别于淋巴结经典型滤泡性淋巴瘤,为惰性淋巴瘤,其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自身免疫的关联:综述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小叶非干酪样肉芽肿.GLM发病率较低,多见于育龄妇女,尤其是怀孕和哺乳期间的妇女.GL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吸烟、感染、妊娠、哺乳、高催乳素血症、口服避孕药和自身免疫异常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LM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自身免疫在GLM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对近年来GLM的发病机制以及自身免疫在GLM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结直肠癌组织中CHIP、FAT4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9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HIP、FAT4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CRC组织中CHIP与FAT4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CHIP、FAT4表达与CR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CRC组织中CHIP阳性率较高[65.22%(60/92)vs.10.87%(8/92)],FAT4 阳性率较低[28.26%(26/92)vs.89.13%(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75、70.300,P<0.001).CRC 组织中 CHIP 与 FAT4 表达呈负相关(r=-0.781,P<0.001).与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CHIP、FAT4阳性率比较,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及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CHIP阳性率较高,FAT4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P阳性和CHIP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3%(29/60),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6.709,P=0.010).FAT4 阳性和 FAT4 阴性患者 3 年生存率分别为 81.25%(13/16),53.95%(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5.124,P=0.032).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CHIP阳性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AT4阳性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CRC组织中CHIP表达升高,FAT4表达降低,两者表达与CRC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助于评估CRC患者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马拉松赛事群体热射病临床救治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热射病是由于机体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大量热量蓄积,从而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1](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其中EHS是夏季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多见于部队训练人员、运动员等.笔者所在科室于2022年5月成功处置了一起由业余马拉松赛事导致的群体EHS事件.现将临床特征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群体EHS的诊治水平.本研究经福建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伦理要求(伦理审查编号:K2023-03-0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来源含miR-155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成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含miR-155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来源外泌体,探讨miR-155通过外泌体携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集人体正常早孕流产绒毛组织进行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原代培养,并提取、收集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TA)、Western-blot鉴定外泌体;通过药载技术构建含miR-155模拟物(Exo-miR-155 mimics)、抑制物(Exo-miR-155 inhibitor)以及对照物(Exo-NC)的外泌体;q-PCR检测外泌体中miR-155表达;将构建好的外泌体分别与HUVECs共孵育,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泌体摄入情况;CCK-8、成管实验检测摄取外泌体后各组HUVECs细胞增殖、成管能力;q-PCR、Western-blot检测HUVECs中CYR61、VEGF表达水平.结果 分离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能够显著表达CK-7;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形态、粒径并表达外泌体特征性蛋白CD9、CD63;载入外泌体中的miR-155表达与抑制效果显著;与摄取Exo-NC后的HUVECs相比,摄取Exo-miR-155 mimics后的HUVECs增殖与成管能力均下降;且细胞中CYR61 mRNA、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 miR-155可通过滋养层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携带影响HUVECs增殖及成管能力,以及细胞中血管形成相关蛋白CYR61、VEGF的表达,进而与PE时胎盘功能建立异常和母体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60例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组(n=40).比较两组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结果 肝血管瘤组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22.4±3.5)m/s、(16.1±2.5)kPa、(2.7±0.3)m/s、(2.3±0.2)m/s,均低于肝癌组[(40.6±4.5)m/s、(33.5±2.5)kPa、(3.8±0.6)m/s、(3.4±0.4)m/s,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 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及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技术对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结节数量183枚),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性质结节超声造影特征,记录不同灌注时相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不典型增生结节主要表现为高回声或低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微小肝细胞癌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的增强方式,其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38.95±13.73)、(104.82±31.59)、(42.93±11.39)mL/s,RBV 分别为(1281.46±422.08)、(1347.25±416.98)、(729.61±218.36)mL,不典型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42.92±12.36)、(27.26±6.52)、(25.17±7.36)mL/s,RBV 分别为(1498.63±472.56)、(1984.63±315.09)、(603.94±96.83)mL,微小肝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63.19±10.58)、(28.33±5.96)、(18.24±5.13)mL/s,RBV分别为(3385.26±517.94)、(1205.94±256.37)、(372.19±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9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8个、不典型增生结节16个、微小肝细胞癌39个,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8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0个、不典型增生结节25个、微小肝细胞癌38个,超声造影诊断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964、准确率为0.934,Kappa值为0.850,诊断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922、准确率为0.907,Kappa值为0.536,诊断微小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965、准确率为0.940,Kappa值为0.819.结论 经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微小肝细胞癌的增强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灌注时相的RBF、RBV也存在差异,采用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预防微小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探讨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ifolius)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与同科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对其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重复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56 266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85 874 bp、小单拷贝区18 850 bp和反向互补重复区25 771 bp;共含有基因128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tRNA基因34个,rRNA基因8个.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亮氨酸(Leu)的密码子数量最多(5 189个),而半胱氨酸(Cys)的密码子数量最少(590个).从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出39个长重复序列及52个SSR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粗叶悬钩子与七裂叶悬钩子(Rubus reflexus var.lanceolobus)、越南悬钩子(Rubus co-chinchinensis)、棕红悬钩子(Rubus rufus)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密切.本研究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植物的分子标记、物种鉴定、亲属关系解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