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内注射灭多威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灭多威是在农药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中毒方式多为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目前未见经肌内注射引起中毒报道。本文分析1例肌内注射灭多威中毒患者,约4 min后出现胆碱能危象及中枢抑制,迅速给予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阿托品等治疗,最后患者成功获救,且预后良好。肌内注射灭多威后可迅速出现胆碱能危象,起病速度明显快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互联网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互联网购物(网购)途径获取毒物导致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本院急诊医学科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通过网购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方式、中毒原因、暴露途径、毒物类别、患者接受洗胃及毒物检测情况和预后等临床信息,并以同期非网购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患者作为对照,比较网购途径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318例中毒患者,其中网购途径中毒患者44例(13.8%),与对照组相比,网购途径中毒患者的年龄更低( P<0.001)、自杀占比更高( P=0.006)、口服途径暴露更多( P=0.029)、外院洗胃比例更高( P=0.001);网购途径的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毒物种类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农药中毒分布特征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购药品中毒以混合药物中毒占首位(27.8%),其次分别为右美沙芬(16.7%)和艾司唑仑(15.5%),对照组亦为混合药物中毒为主(38.8%)。 结论:青年是选择网络途径购买毒物的主要群体,应加强对此群体的健康教育,网购平台在监管交易时应重视商品可能的使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敌草快中毒致急性肾损伤肾活检2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农药中毒是我国中毒和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随着百草枯的禁止销售和使用,敌草快(diquat, DQ)成为首选的联吡啶类除草剂。近年来DQ中毒病例持续增多,是目前中毒研究的热点 [1]。DQ中毒主要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预后与摄入量存在明确相关性,对人的致死量为6~12 g(即浓度为20%的DQ溶液56.10~112.20 mL),尚无特效解毒剂 [2]。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既是DQ吸收后的主要排泄器官,也是DQ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2,3]。无论是多见的经消化道途径,还是本团队报道的经肌肉注射途径中毒病例 [4],DQ中毒患者均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为了更好地了解DQ中毒致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既往研究仅有尸检病理报道 [5],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首次取得2例DQ中毒患者的肾活检病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审号:2020-SR-099),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休克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中毒情况、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治疗措施及临床结局等,建立临床数据库。将患者分为两组: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分析急性敌敌畏中毒发生休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134例,入院24 h内的休克发生率为39.6%(53/134),11例(8.21%)患者院内死亡,休克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高于非休克组(20.8% vs. 0.0%, P<0.001)。相对于非休克组,休克组出现括约肌松弛症状、昏迷、低体温、脏器功能损伤更常见;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更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括约肌松弛表现( OR=10.888,95% CI:1.677~70.684, P=0.012)是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合并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 OR=0.246,95% CI:0.072~0.846, P=0.026)是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合并休克的保护因素。 结论: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休克发病率较高且影响临床预后,有括约肌松弛表现、未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合并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09至2018年天津市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药中毒的现状、发病规律及其特点,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8月,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相关农药中毒报告卡,以天津市2009至2018年农药中毒病例共计864例为研究对象,以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09至2018年天津市共报告农药中毒死亡病例56例,病死率6.48%(56/864);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66例(病死率19.2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698例(病死率80.79%),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2, P<0.05)。2012年农药中毒病例最多(144例),2018年最少(48例)。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蓟州区(312例)、宝坻区(247例)和津南区(140例),共计699例(80.90%)。中毒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各月均有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集中发生在4~8月中毒发生。年龄以35~44岁最多(188例,21.76%),15岁以下最少(8例,0.93%)。药品类型以杀虫剂类最多(551例,63.77%),各年龄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趋势=46.09, P<0.05)。 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教及监管工作,提高农民危害认知及自我防护意识,以减少和预防本市农药中毒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职业接触草甘膦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在职业接触人群体内的浓度及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为提高草甘膦安全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4至12月,选择5家草甘膦生产企业中直接接触草甘膦原药的247人作为接触组,同时选择同企业内不接触草甘膦原药和其他农药的237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草甘膦和生物样本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各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和两组间健康检查情况的差异。结果:接触组尿中草甘膦浓度(0.022~47.668 mg/L)和超标率(60.32%,149/247)以及尿中氨甲基膦酸浓度(<0.010~1.624 mg/L)分别高于对照组尿中草甘膦浓度(<0.020~4.482 mg/L)和超标率(2.53%,6/237)以及尿中氨甲基膦酸浓度(<0.010~0.52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工作环境草甘膦浓度超标率为33.67%(33/98);工作环境草甘膦浓度与尿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浓度呈正相关( rs=0.804、0.238, P<0.001),尿中草甘膦浓度与氨甲基膦酸浓度呈正相关( rs=0.549, P<0.001)。接触组谷丙转氨酶(ALT)、白球比、肌酐、尿酸,以及ALT异常率和总蛋白(TP)异常率高于对照组,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接触组总体肝功能、总体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脏B超和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工作环境中草甘膦浓度与劳动者尿中草甘膦和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浓度有关联,草甘膦接触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候鸟中细菌耐药情况及携带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各领域使用抗生素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是一项紧迫的全球公共卫生难题。候鸟携带的耐药菌及耐药基因不仅与临床用抗生素相关,农药、兽药的使用以及药厂周围环境的污染也为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候鸟体内携带耐药基因的研究逐渐在全球各地报道。候鸟具有活动范围大、飞行距离远等特点导致候鸟中细菌耐药的复杂性。此外,受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通过可移动元件在人类、家畜、环境和候鸟之间形成物种间传播,但是候鸟相关的耐药问题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本文总结当前各地候鸟携带耐药菌抗生素耐药情况、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候鸟耐药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显示多种类型的候鸟体内都携带耐药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候鸟体内的耐药菌已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将含有的耐药基因随迁徙活动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传播到各地。因此,有必要监测候鸟的相关耐药问题。本文为探究候鸟作为宿主和载体在抗生素耐药性全球传播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京郊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京郊地区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促进温室农业人员职业健康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依据京郊地区主要温室大棚农业区县生产特色和规模,分层随机抽取从事温室182名温室大棚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职业情况和自觉健康状况调查,统计分析自觉健康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京郊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检出率为51.6%(94/182),其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自觉问题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1%(53/182)和21.4%(39/182);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状况在不同户籍、性别、婚姻状况、工龄、混配或喷洒农药、工作场所饮食抽烟行为等变量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混配或喷洒农药、工作场所饮食吸烟等因素均对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产生明显影响( P<0.05);混配或喷洒农药、工作场所饮食吸烟是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OR=1.055、2.524,95% CI:0.503~2.210、1.107~5.755);男性是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 OR=0.447,95% CI:0.234~0.852)。 结论: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其暴露机会,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和提高其防护意识,对于保护京郊温室大棚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农药使用与人群脂代谢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杀虫剂和除草剂使用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1月,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公开数据库,选取2011至2014年脂代谢报告,选择20~65岁有人口学信息、农药使用情况和4种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据的调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 039人。依据是否使用杀虫剂将研究对象分为杀虫剂组(320人)和非杀虫剂组(2 719人),依据是否使用除草剂将研究对象分为除草剂组(156人)和非除草剂组(2 883人)。分析一般人口学及脂代谢指标分布情况,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农药使用与脂代谢的关系。结果:3 039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和女性分别1 509人(49.7%)和1 530人(50.3%),男性年龄(39.7±12.0)岁,女性年龄(40.2±12.0)岁。女性中除草剂组HDLC[(55.4±15.0) mg/dl]浓度低于非除草剂组[(58.2±14.2) mg/dl](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与TC、LDLC、LDLC/HDLC升高有关( b=0.038、0.048、0.050,均 P<0.05),与HDLC降低有关( b=-0.044, P<0.05)。使用除草剂与女性HDLC降低、LDLC和LDLC/HDLC升高有关( b=-0.050、0.062、0.067,均 P<0.05)。 结论:除草剂暴露可引起脂代谢改变,对女性效应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硫酰氟气体中毒致反复惊厥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硫酰氟是一种具有渗透性强、低温使用方便、无腐蚀性等特点的杀灭粮食害虫、对白蚁有较强杀伤力的农药。急性硫酰氟中毒时,患者可见惊厥反复发作、阵法棘波或高幅棘波等癫痫样脑电图异常等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惊厥为主的精神系统症状的硫酰氟中毒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等临床治疗后,患者治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