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和2020年凉山州美姑县住院孕产妇乙肝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住院孕产妇乙肝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和2020年美姑县人民医院住院孕产妇的数据,分析乙肝检出情况。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住院孕产妇共7 774人,乙肝检出率为7.53%。2018年的住院孕产妇3 400人,乙肝检出率为9.7%;2020年4 373人,检出率下降为5.8%;检出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1.2999, P<0.01)。年龄<20、20~、彝族、农民、精准扶贫、医疗保险、丙肝阴性者、梅毒阴性者、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的乙肝检出率均呈2020低于2018年的特点,年龄40~的乙肝检出率呈2020高于2018年的特点,且上述人口特征的乙肝检出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人口特征的乙肝检出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阳性的住院孕产妇检出乙肝的可能性更高( OR=2.128, P<0.01),2020年住院孕产妇检出乙肝的可能性更低( OR=0.583, P<0.01)。 结论:与2018年相比,2020年凉山州美姑县住院孕产妇乙肝检出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须继续针对这一群体开展规范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阳性孕产妇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阳性孕产妇家庭收入及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从凉山州17个县(县级市)中的2个高流行县招募孕产妇,共纳入250名孕产妇,HIV阳性和阴性孕产妇分别有133、117名。问卷调查收集孕产妇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2017年家庭年收入、2017年家庭卫生年支出、2017年孕产相关支出等信息,分析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及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结果:HIV阳性孕产妇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 000元、家庭卫生平均支出为2 000元,HIV阴性家庭分别为10 000元和3 000元。在15%、25%和40%的界定标准下,HIV阳性孕产妇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39.10%、33.83%和27.82%,其平均差距分别为34.84%、31.17%和26.65%;HIV阴性孕产妇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38.46%、33.33%和23.93%,其平均差距分别为31.68%、28.35%和24.22%。结论:凉山州艾滋病高疫情地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整体较高且影响严重,其中HIV阳性孕产妇家庭可能更严重。建议加大医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力度,以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对其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05—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信息,选取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2005—2015年在凉山州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 15周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14 2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6.10±9.41)岁,其中男性10 021例,占70.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0%,8 678例);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依然在治者10 001例(70.3%),死亡1 425例(1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HR(95% CI值)=0.67(0.55~0.81)]、性感染途径[ HR(95% CI值)=0.67(0.56~0.79)],CD 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 HR(95% CI值)=0.41(0.35~0.47)]及≥350者[ HR(95% CI值)=0.28(0.24~0.34)],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而开始治疗时患者临床分期Ⅱ期[ HR(95% CI值)=0.70(0.58~0.84)],以及体重指数异常[ HR(95% CI值)=1.75(1.50~2.03)]是死亡的危险因素(以上 P值均<0.05)。 结论: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通过营养支持的方式,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08-2016年孕产妇HIV检测及感染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08-2016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孕产妇接受HIV检测及HIV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凉山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和HIV感染孕产妇个案卡数据,分析2008-2016年凉山州孕产妇HIV检测率、检测时期和HIV阳性率及其年度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2008-2016年凉山州孕产妇HIV检测率、孕期HIV检测率分别从40.7 %(8 191/20 125)和8.0 %(1 607/20 125),增加至95.7 %(88 000/91 946)和70.1 %(64 421/91 946)(趋势 χ2=94 497.28, P<0.001,趋势 χ2=90 655.03, P<0.001)。累计436 519例孕产妇接受了HIV检测,报告HIV感染孕产妇3 271例,HIV阳性率为0.75 %(95 %CI:0.72 %~0.77 %)。3 271例HIV感染孕产妇中1 527例(46.7 %)在产时接受检测。孕产妇仅产时HIV阳性率逐年增加(趋势 χ2=9.21, P=0.002),2016年为1.32 %(95 %CI:1.18 %~1.47 %),高于同期孕产妇孕期HIV检测阳性率(0.67 %,95 %CI:0.61 %~0.73 %)( χ2=88.23, P<0.001)。各县(市)孕产妇HIV检测率均呈增加趋势(趋势 χ2检验, P<0.001)。2016年布拖县、昭觉县、金阳县、美姑县和越西县孕产妇HIV阳性率≥1 %。 结论:2008-2016年凉山州孕产妇HIV检测率增加,但产时检测率较高。孕产妇HIV感染疫情严重,妊娠期HIV检测时间偏晚,需采取措施促进孕产妇在孕期尽早接受HIV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28 772例HIV/AIDS中,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 OR=2.74,95% 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 OR=2.44,95% 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OR=1.25,95% 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 OR=1.29,95% 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 OR=1.96,95% 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 OR=1.42,95% CI:1.26~1.61)、最近1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相比于CD4<200个/μl, OR=1.15,95% CI:1.03~1.29)。地理分布结果显示,2020年HIV/AIDS在四川省内流入地以西昌市(13.26%,797/6 010)和成都市(10.12%,608/6 010)为主,在四川省外流入地以广东省(18.19%,1 093/6 010)和浙江省(7.67%,461/6 010)为主。在凉山州内流动、四川省内及凉山州外流动、四川省外流动的分别占27.67%(1 663/6 010)、15.34%(922/6 010)和56.99%(3 425/6 010)。 结论:应关注凉山州HIV/AIDS的流动特征,根据HIV/AIDS特征进行人群分类管理,在HIV/AIDS流动时,及时获取HIV/AIDS工作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信息,做好流动HIV/AIDS的转介和管理工作,减少该人群的失访和干预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死亡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为降低四川省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死亡水平和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四川省2005-2016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183个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选取HIV感染孕产妇4 734例及其所生围产儿4 78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母亲孕产期及围产儿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死亡率为25.7‰(123/4 786),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 χ2=32.220, P=0.000),凉山州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四川省其他地区( χ2=4.130, P=0.042),凉山州死胎/死产较多、四川省其他地区7 d内死亡较多( χ2=29.626, 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1~2次及3~4次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怀孕≥5次者(1~2次的 OR=0.417,95 %CI:0.184~0.943;3~4次的 OR=0.447,95 %CI:0.223~0.895),孕产期使用基于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为主的蛋白酶抑制剂(PI)三联抗病毒治疗方案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更容易避免死亡( OR=0.530,95 %CI:0.285~0.986),医疗机构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家中或途中分娩者(市级及以上助产机构 OR=0.222,95 %CI:0.098~0.499;县级助产机构 OR=0.282,95 %CI:0.166~0.480;乡级助产机构 OR=0.134,95 %CI:0.031~0.586),早产、新生儿窒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早产 OR=8.285,95 %CI:5.073~13.533;新生儿窒息 OR=9.624,95 %CI:4.625~20.028)。 结论:四川省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四川省孕产妇所生围产儿死亡率,应减少HIV感染孕产妇的孕次、采用基于LPV/r的三联抗病毒治疗方案,提倡住院分娩,减少围产儿发生早产和新生儿窒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2年川渝地区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川渝地区2018-2022年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探索聚集区域,为川渝地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四川省和重庆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应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川渝地区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5.71/10万和65.01/10万,年递降率分别为3.00%和8.37%.川渝两地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5.91%和55.58%.报告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01),且均在15~25岁、65~80岁呈现两个报告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川渝地区肺结核疫情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P<0.001),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川渝地区肺结核呈高-高聚集、低-低值聚集及高-低聚集模式.重庆市渝东南片区为高-高聚集区域,高-高聚集区整体呈现逐年变少的趋势.四川省川西地区为高-低聚集区,高-低聚集区整体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川渝地区接壤区域为低-低聚集区.热点分析显示,四川省川西地区为热点区域,热点区域逐年增多.重庆市渝东南片区为"热点"区域,热点区域逐年减少.结论 川渝地区肺结核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州、阿坝州等川西地区和重庆市彭水县等渝东南片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低发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七味都气丸加味辅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血肌酐、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七味都气丸加味辅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血肌酐、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医院(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0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七味都气丸加味+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治疗)与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蛋白-1(sTREM-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炎性因子,以及CD4+、CD8+、CD4+/CD8+、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pred、血肌酐、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41/5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5/53),显著低于对照组(22.64%,12/53)(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sTREM-1、IL-6及IL-10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和CD4+/CD8+水平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pred和MVV高于对照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味都气丸加味辅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COPD患者的疗效更佳,快速缓解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血肌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值得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凉山州布拖县先兆流产孕妇难免流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凉山州布拖县先兆流产产妇难免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3例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和妊娠组,收集两组年龄、孕次及产次等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明确难免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383例先兆流产孕妇经积极保胎治疗后发生难免流产274例,难免流产发生率为71.54%.除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酗酒史及阴道出血量外,流产组年龄(≥35岁)、BMI(≥24.0kg/m2)、孕周(<12周)、孕次(≥2次)、产次(≥2次)、人工流产史(是)、吸烟史(是)、合并子宫肌瘤(是)、黄体功能不全(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妊娠糖尿病(是)、宫颈机能不全(是)、感染(是)、叶酸服用情况(不规律)、心理状况(负向)、孕酮(P)(异常)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10 000 mU/ml)比例高于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周(<12周)、孕次(≥2次)、产次(≥2次)、人工流产史(是)、合并子宫肌瘤(是)、黄体功能不全(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宫颈机能不全(是)、感染(是)、叶酸服用情况(不规律)、心理状况(负向)及β-hCG(<10 000 mU/ml)均是影响难免流产的独立风险性因素(均P<0.05).结论 凉山州布拖县先兆流产产妇难免流产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加强影响因素预防宣教工作,同时积极进行孕前检查和叶酸补充,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18-2023年四川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及报告病例特点,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四川省报告炭疽病例及同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概况、流行特征、疫情形式、报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年四川省累计报告炭疽35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0.084/10万.皮肤炭疽占98.6%,肠炭疽占1.4%.男女性别比为2.5∶1.0,20~55岁最多占79.3%,牧民占68.7%.发病高峰在8月.累计发病率甘孜州(263例,3.791/10万)、阿坝州(84例,1.585/10万)和凉山州(11例,0.038/10万),分别波及61.1%(11/18)、46.2%(6/13)和17.6%(3/17)区县.石渠县发病率最高,达19.414/10万.牧区发病数占81.3%.68.7%、13.4%病例由县级、乡镇级单位单位报告,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为3.4d.散发疫情占98.2%,共6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数平均3例,感染来源与共同剖食病死牛有关.结论 四川省炭疽发病有地域性、季节性和职业性.发病特征以散发为主,共同剥食病死牛易导致聚集性疫情.应开展牧民健康宣教及提高基层机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