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点穿刺法在幕上脑出血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靶点穿刺法在幕上脑出血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本研究作者所在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记录信息收集靶点穿刺法手术组患者52例和传统穿刺法手术组患者46例,评价穿刺准确性和血肿引流效果,通过格拉斯哥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改良的脑出血分级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grading scale,ICH-GS)、脑出血功能转归评分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unction outcome scale,ICH-FO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果 靶点穿刺法手术组置管与血肿中心距离更短、残余血肿量更少、ICH-GS评分提高(P<0.05),GCS和ICH-FOS评分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点穿刺法定位精准,引流效果良好,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非标准颅脑CT扫描的血肿定位穿刺且没有专用定位工具的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其诊断实验和分型流程复杂,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并未普遍开展,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够对VWD进行精准诊断和分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血栓与止血领域临床及实验室专家总结了国内所建立的VWD诊断和分型体系临床应用结果,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形成了本诊断共识。本共识详细介绍了VWD出血评分工具、筛查实验、诊断实验、分型实验和基因检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对诊断过程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加以评价和建议。冀在诊断VWD时,不同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相关诊断和分型实验,提高国内该病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评分量表在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2DS2评分、ISAN评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量表(AIS-APS)和不包含血肿体积的脑出血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ICH-APS-A)在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3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164例,其中合并SAP 82例;出血性卒中(ICH)患者140例,其中合并SAP 70例。卒中合并SAP患者为SAP组(152例),卒中未合并SAP患者为非SAP组(15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在预测SAP的发生时,与ISAN、AIS-APS和ICH-APS-A评分相比,A2DS2评分的AUC最大,其中在预测AIS发生SAP时,A2DS2评分的AUC(0.875,95% CI 0.815~0.922)大于AIS-APS评分和ISAN评分;在预测ICH发生SAP时,A2DS2评分的AUC(0.950,95% CI 0.900~0.980)大于ICH-APS-A评分和ISAN评分。在预测AIS和ICH发生SAP时,A2DS2评分的AUC明显高于ISAN评分[0.911(95% CI 0.873~0.94)比0.882(95% CI 0.840~0.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2, P<0.05)。在预测AIS发生SAP时,A2DS2、ISAN和AIS-APS评分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预测ICH发生SAP时,A2DS2、ISAN和ICH-APS-A评分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预测发生SAP时,A2DS2评分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是一种可靠的预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学习模型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创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颅脑创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创伤后脑积水行V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例。比较分流术前与分流术后出院时最后一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确定进步组(GCS提高≥1分)和未进步组(GCS提高<1分)。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颅内感染、后颅窝病变、脑室出血、颅骨缺损、脑室压力及脑积水类型(低压性脑积水和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差异。采用Python 3.6和scikit-learn 0.23工具包进行机器学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算法作为机器学习分析的基本算法,随机进行训练测试拆分,其中70%的数据(65例)为训练集,30%的数据(29例)为测试集。分析上述危险因素对分流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传统统计学结果显示,与未进步组比较,进步组患者的年龄大、分流术前的GCS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颅内感染、后颅窝病变、脑室出血及颅骨缺损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脑室压力、低压性脑积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训练集预测VPS术后临床进步的准确率为(67.4±20.0)%,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18;而测试集分别为62.1%、0.71。与临床诊断比较,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VPS治疗脑创伤后脑积水不良预后的总体准确率为68.1%(64/94),灵敏度为71.4%(30/42)、特异度为65.4%(34/52),AUC为0.89( χ2 = 12.600, P<0.001)。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权重分析显示,低压性脑积水占50.8%、分流术前的GCS占22.7%、颅内感染占13.2%、颅骨缺损占9.7%。 结论:与传统统计学方法比较,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可捕捉到统计效应更微小的临床指标,对颅脑创伤后脑积水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路易体痴呆脑磁共振成像特征的视觉评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视觉评分在路易体痴呆(DLB)诊断、DLB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102例DLB患者和102例认知正常中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入组的DLB患者分为轻度(CDR=1.0)、中度(CDR=2.0)和重度(CDR=3.0)3组。对MRI检查结果进行视觉评分,评定量表包括:内侧颞叶萎缩(MTA)、全脑皮质萎缩-额叶(GCA-F)、后部皮质萎缩(PCA)、脑白质损害(Fazekas)、脑微出血(CMBs)和埃文斯指数(EI)。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在DLB组和NC组之间、不同严重程度的DLB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神经心理学方面DLB组[16.0(11.0,21.0)]分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明显低于NC组[29.0(28.0,30.0)]分( Z=-12.31, P<0.001),DLB组[9.5(6.0,15.0)]分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试(MoCA)评分明显低于NC组[28.0(27.0,29.0)]分( Z=-12.40, P<0.001),DLB组[32.0(23.8,40.0)]分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NC组[20.0(20.0,20.0)]分( Z=-11.98, P<0.001)。DLB患者的所有MRI视觉评定量表的评分均高于NC组( P<0.001)。不同严重程度的DLB患者之间比较,MT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轻度组[1.0(1.0,2.0)]分的MTA低于中度组[2.0(1.0,2.0)]分( P1<0.001, P2<0.001);中度组[2.0(1.0,2.0)]分的MTA低于重度组[2.0(2.0,3.0)]分、( P1=0.003, P2=0.010)。 结论:评价了多种视觉评分在DLB诊断中的意义,并明确了MTA可用于协助诊断DLB及区分DLB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优化手术工具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优化手术辅助工具经腋窝入路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改善手术效率及整体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需行假体隆乳术女性患者130例,年龄23~41(32±8)岁,分为高配组63例,标配组67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进行统计。结果:高配组比标配组:手术时间(78.6±12.2) min比(93.1±12.1) min( t=15.73, P<0.05);术中出血量(3.1±1.0) ml比(14.4±3.5) ml( t=13.83, P<0.05);术后24 h引流量(37.2±8.2) ml比(61.4±10.9) ml( t=20.82, 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6.1±1.7比7.5±1.6( t=8.57, 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97.1±1.6比95.6±2.0( t=5.58, P<0.001)。随访中未发现包膜挛缩、血肿、感染、双泡畸形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手术中用超声刀配合假体递送袋对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隆乳术的优化升级后,手术效率、安全性、效果、满意度都有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下的分级护理模式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高危产妇应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下的分级护理模式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6例高危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下的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下的分级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比较高危产妇应用原版和改良版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下的分级护理,改良版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下的分级护理模式能缩短产妇分娩时间,降低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9月发表的关于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常规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局指标为氧合指数(PaO 2/FiO 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6(IL-6)及7 d和28 d病死率。按照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Meta分析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11篇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 结果:最终纳入12项RCT,共6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PaO 2/FiO 2明显升高〔均数差( MD)=72.08,95%可信区间(95% CI)为56.92~87.24, P<0.000 01〕,APACHEⅡ评分( MD=-4.34,95% CI为-5.73~-2.96, P<0.000 01)、IL-6〔标准化均数差( SMD)=-2.13,95% CI为-2.71~-1.56, P<0.000 01〕和7 d病死率〔相对危险度( RR)=0.52,95% CI为0.30~0.90, P=0.02〕及28 d病死率( RR=0.55,95% CI为0.34~0.90, P=0.02)均明显降低,APTT明显缩短( MD=-0.88,95% CI为-1.51~-0.26, P=0.006);但两组PT( MD=-0.44,95% CI为-1.23~0.36, P=0.28)和PLT( MD=-0.08,95% CI为-18.81~18.65, P=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纳入文献为11篇的PaO 2/FiO 2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文献可能存在一定发表偏倚。 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不良情况,降低ARDS患者急性期内病死率,并能减轻炎症反应,但可能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心房颤动一站式治疗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指导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宁波市第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的患者。其中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的患者,采用ICE替代作为术中超声影像学工具(ICE组)并遵循"三轴六向法"的LOVE术式进行手术。与应用TEE患者(TEE组)比较,评估ICE指导房颤一站式治疗的成功率、围术期不良事件及随访结局。结果:纳入172例行一站式治疗的房颤患者(男112例),年龄(68.8±7.9)岁,其中ICE组36例,TEE组13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联合手术策略、手术时间、术中即刻封堵成功率及完全封堵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E组在房颤消融部分的X线曝光时间[(2.9±2.8) min对(5.0±3.6) min, P=0.002],左心耳封堵部分的X线曝光时间[(4.4±3.4) min对(7.2±3.6) min, P<0.001]、X线曝光量[(67.6±105.7) mGy对(149.1±139.0) mGy, P=0.001]及术中造影剂用量[(62.1±65.5) ml对(103.7±42.6) ml, P<0.001]均显著低于TEE组。术后平均随访(17.2±7.0)个月,两组无房颤复发成功率、术后封堵器残余分流、口服抗凝药停药率及安全性终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E组实际观察到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9/100患者年,与基于CHA 2DS 2-VASc评分预测的脑卒中事件发生率相比,减少77%的风险;ICE组观察到的实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9/100患者年,与基于HAS-BLED评分预测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减少32%的风险。 结论:ICE指导下的房颤一站式治疗可行、有效且安全,并可较传统TEE指导的一站式手术显著减少术中X线暴露及造影剂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研究对象等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5 d后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ICP水平以及住ICU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理能力,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干预5 d后两组CPOT评分、RASS评分对比的差异均不明显(均 P>0.05);而干预后5 d研究组颅内压(ICP)水平、住ICU时间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自理能力优于参照组( 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水平低于参照组(均 P<0.05)。 结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同时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值得推广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