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对膀胱癌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分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对膀胱癌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入院时、术前及术后采用分级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出现情况。通过PSP-CAN评价患者社会功能,通过简明健康测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及SAS的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膀胱癌围术期患者进行分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明显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增强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居家相关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老年人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8年1~9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病房住院的≥65岁老年C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同病区住院的非CAP患者的探视家属按年龄分层方便抽取9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客观支持( OR=0.815, P=0.011)、支持利用度( OR=0.664, P=0.000)、ADL评分分级( OR=0.131, P=0.001)、合并慢性病( OR=0.168, P=0.000)、吸烟史( OR=2.721, P=0.005)是老年CAP的危险因素。 结论:预防老年人CAP的居家延续护理应当关注患者的ADL水平以及社会支持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力衰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接受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ACP接受程度调查问卷对20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ACP接受度总分为(44.26 ± 11.73)分,感受维度得分为(13.67 ± 5.72)分,态度维度得分为(30.59 ± 6.33)分,111例占53.4%的患者愿意接受有关ACP的谈话。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力衰竭程度分级、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状况及是否接受过生命维持治疗是心力衰竭患者ACP接受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ACP接受程度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NYHA分级较低及并未接触过生命维持治疗的患者有关ACP的科普力度,并增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为后续进行ACP的相关沟通做好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体与天然牙相互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改善天然牙牙周健康的角度,评价规律复查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对天然牙的影响,以及天然牙牙周状态对种植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并完成后牙单冠种植修复治疗的重度牙周炎者5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52.2±8.0)岁,种植体共136枚,缺牙区相邻天然牙135颗。回顾性比较种植前后口内余留天然牙的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松动度变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天然牙对种植体PD、BOP和末次复查时边缘骨丧失(MBL)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5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4.5±14.1)个月,最长复查间隔为(8.3±2.7)个月。缺牙区相邻天然牙PD由种植前的4.3(3.6,4.6)mm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3.6(3.2,4.0)mm( P<0.01),BOP(+)%由种植前的69.6%(94/135)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46.7%(63/135)( P<0.01),松动度≥Ⅱ度的牙齿占比由15.6%(21/135)显著降至5.9%(8/135)( P<0.01);同区段天然牙的PD≥4 mm%由种植前的21.0%(13.3%,26.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18.0%(12.0%,25.0%)( P<0.05),BOP(+)%由种植前的29.0%(24.0%,35.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的23.0%(18.0%,31.0%)(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0.0(0.0,1.0)颗显著下降至0.0(0.0,0.8)颗( P<0.05);全口天然牙的功能牙齿单位(FTU)分值由种植前的8.0(6.0,10.0)分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2.0(12.0,12.0)分( P<0.01),PD≥4 mm%由种植前的11.0%(6.0%,25.0%)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3.0%(3.0%,21.0%)( P<0.05),种植前BOP(+)%[(17.0±9.7)%]与末次复查时[(14.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1.0(0.0,1.8)颗显著降为1.0(0.0,1.0)颗( P<0.05)。 结论:规律复查的前提下,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余留天然牙的PD、BOP和松动度,同时初诊牙周炎分期分级可影响种植体的PD和B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的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初步形成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通过专家函询法修正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18/20)、94.4%(17/18),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94.4%(17/18)和29.4%(5/1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5,2轮专家函询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15,整体指标及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77~0.441( P均<0.01),最终形成包含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严谨,内容系统全面,研究方法和结果科学可靠,可为进一步编制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和建立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分级标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过渡期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过渡期照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过渡期照护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依据"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相关协会网站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7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依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证据分级和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6篇,系统评价2篇。从过渡原则、组建过渡团队、开始过渡、过渡期个体化照护、向成人医疗系统转移5个方面汇总形成27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过渡期照护的最佳证据,医务人员可参考证据并结合医院政策、患者自身情况和患者与家长的意愿制定个性化的过渡期照护计划,帮助患者顺利过渡,改善患者转移后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最佳证据的制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定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的相关证据进行文献检索,依据"6S"证据金字塔顺序,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和UpToDate、NICE、RNAO指南网、国际胰腺病学、WHO协会网站、JBI、Cochrane、PubMed、EMBASE、CINAHL,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运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及证据预分级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判定,运用FAME结构对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2篇。归纳出21条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的证据,包含复苏时机、补液种类、补液总量及补液速度、动态监测、液体复苏目标5个方面。推荐SAP患者一经诊断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最迟72 h内进行液体复苏;优先推荐补充乳酸林格液,胶体液推荐补充人血白蛋白;补液的第1个24 h输注的液体总量占发病72 h补液总量的33.3%,对于早期休克或伴有脱水的患者,建议入院24 h内液体速度为5~10 ml·kg -1·h -1,其中最初的30~45 min内可按20 ml/kg的液体量进行输注;建议每4~6 h评估早期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复苏目标需满足以下指标中的2项以上,尿量0.5~1 ml·kg -1·h -1、平均动脉压65~85 mmHg、中心静脉压8~12 mmHg、心率<120次/min、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红细胞压积下降到30%~35%。 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制定了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的最佳证据,有利于改善患者照护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计划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提升肿瘤患者生命最后几天(濒死期)的照护质量,亟须构建指南提供规范和指导。《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临床实践指南》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版指南制定步骤,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采用GRADE及CERQual方法学,参照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II)标准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条目(RIGHT)制定指南报告清单的条目。本指南计划书主要介绍构建临床问题和选择结局指标、证据检索、推荐意见的产生等指南制定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GRACE联合CRUSADE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对ACS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联合出血风险评分(CRUSADE)的分级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84)和观察组( n=84)。对照组实施ACS常规临床照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RACE联合CRUSADE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情况并对生活质量(SF-36)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后,两组EVD、ESV均下降,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EVD、ES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结论:GRACE联合CRUSADE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现状,并对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2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姑息照护结局量表及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5.58%。结果:21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评分为(17.84±4.37)分,症状负担评分为(40.27±15.95)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结局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均 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方式、心功能分级和心力衰竭症状负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1)。 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居住方式、心功能分级和症状负担是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临床护理工作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