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泊酚对慢性睡眠剥夺社交行为障碍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小清蛋白神经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慢性睡眠剥夺社交障碍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小清蛋白(PV)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8周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4):对照组(Con组)、慢性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CSD+NS组)和慢性睡眠剥夺+丙泊酚组(CSD+Pro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每天睡眠剥夺20 h,自然睡眠4 h,连续28 d。CSD+Pro组于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丙泊酚40 mg/kg,连续28 d。Con组和CSD+N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10%脂肪乳剂。睡眠剥夺结束后采用三箱社交实验检测大鼠社交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PFC区PV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神经元周围网络(PNN)密度。 结果:与Con组比较,CSD+NS组快眼动睡眠百分比、三箱社交实验中嗅探时间偏好系数1和嗅探时间偏好系数2降低,mPFC区PV阳性神经元计数和PNN密度减少( P<0.05);与CSD+NS组比较,CSD+Pro组三箱社交实验中嗅探时间偏好系数1和嗅探时间偏好系数2增加,mPFC区PV阳性神经元计数和PNN密度增加( P<0.05),快眼动睡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丙泊酚可能增加PV神经元数量和功能,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社交行为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膝单髁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和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膝单髁置换术(UKA)中胫骨平台后倾角(PTS)的测量及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posterior tibial slop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7年1月—2023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共87篇,剔除其中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37篇文献,对PTS在UKA术中的意义、PTS测量及其术中定位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UKA术中获得良好的PTS对患者术后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具有较大意义。MRI和CT是测量PTS最为准确的方式,而基于X线片的胫骨近端解剖轴(TPAA)参照法、前皮质切线(ATC)参照法和后皮质切线参照法由于经济便捷在临床使用更多,其中TPAA参照法最佳,可作为统一的测量方法,ATC法可作为随访及髓外引导时的首选方法。传统UKA术中PTS定位多依靠髓外定位杆进行经验测量,但准确性较低。其改进方法,如新型截骨导向杆参照法、前内侧胫骨平台参照法及探针法等,有效提高了术中PTS定位的精准性;另外,数字骨科技术如增强现实技术、计算机导航、机器人辅助及个性化截骨导板等,也能提高PTS定位准确性,是未来精准医疗的方向。结论:在UKA术中恢复患者原始PTS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术前精准测量与定位、术中应用先进方法进行截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与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体化PET/MR揭示健康男性脑默认网络内部功能连接和有效连接模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用一体化PET/MR研究健康年轻男性脑默认网络(DMN)的功能连接(FC)和代谢有效连接(MEC)特征。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位年龄29岁),使用PET/MR采集所有受试者全脑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静息功能MRI(fMRI)以及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 1加权数据。使用CONN18b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分析,基于体素提取DMN 4个子网络: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后扣带回皮质(PCC)及左右两侧的外侧顶叶(LP)的FC及FDG代谢数据,计算FC和MEC并分别进行单样本 t检验,统计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 结果:DMN的4个子网络两两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FC( t值:6.00~7.71,均 P<0.008,Bonferroni校正);MPFC与PCC之间(MPFC到PCC: t=10.03, PCC到MPFC: t=3.73,均 P<0.004,Bonferroni校正)、双侧LP相互之间(左LP到右LP: t=5.28,右LP到左LP: t=4.76,均 P<0.004,Bonferroni校正)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双向MEC;MPFC、PCC分别和双侧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向MEC( t值:3.44~6.93,均 P<0.004,Bonferroni校正)。 结论:DMN内部存在特殊的FC和MEC模式,MPFC和PCC在DMN中较为关键,存在紧密联系且共同调节LP。一体化PET/MR提供了认识脑网络组织形式的新角度,深化了对DMN的全面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动态因果模型的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及其与吸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招募的131名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其中长期吸烟者76名[长期吸烟组,男性,年龄20~55(32.1±6.3)岁],对照者55名[对照组,男性,年龄22~55(32.3±7.4)岁]。长期吸烟者定义为每天吸烟不少于10支,烟龄2年以上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人群。选取默认网络中4个主要节点为感兴趣区,分别为左侧顶下小叶(LIPL),右侧顶下小叶(RIPL),后扣带回皮质(PCC),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基于动态因果模型分析吸烟组及对照组默认网络有效连接(EC)的改变。并分析有差异的EC与尼古丁依赖量表评分(FTND)、吸烟指数及烟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LIPL至PCC、PCC至mPFC的EC减弱(EC分别为-0.091、-0.174,均贝叶斯后验概率>0.95),RIPL至PCC的EC增强(EC为0.136,贝叶斯后验概率>0.95)。此外,从LIPL到PCC的EC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r=-0.282, 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EC与FTND评分及烟龄在组间比较时未发现存在相关性( r=-0.103、-0.089,均 P>0.05)。 结论:长期吸烟者在IPL-PCC-mPFC神经回路中表现出异常的信息传递,并与吸烟指数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首发未治疗成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大尺度静息态脑网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对首发未治疗成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态脑网络(resting state networks,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变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MDD患者23例(MDD组)及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HC)30例(HC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MDD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采用ICA法对rs-fMRI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意义的RSNs。采用SPM-12、Gift软件比较MDD组与HC组RSNs内及网络间内在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5.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MDD组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MDD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MNI:x,y,z=-6,54,25)内在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AG)(MNI:x,y,z=-48,-66,21)、左侧楔前叶(precuneus,PCu)(MNI:x,y,z=-6,-63,33)、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MNI:x,y,z=-36,12,51)及右侧前脑岛(anterior insula,AI)(MNI:x,y,z=36,21,0)内在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减弱;MDD组后默认网络(pos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pDMN)与前默认网络(an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aDM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减弱( t=-2.206, P=0.032),pDMN与左额顶网络(left frontal parietal network,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增强( t=2.318, P=0.025)。MDD组mPFC内在功能连接强度、pDMN-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 r=0.524, P=0.010; r=0.441, P=0.035)。 结论:基于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能够发现首发未治疗成人MDD患者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有望为临床MDD的诊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尿酸阴性的痛风性腕关节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男,44岁,无家族史,既往痛风病史1年,期间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升高,为体检发现,无阳性体征,未予治疗。在此期间右腕关节曾因外伤(1个月前)导致软组织肿胀,之后随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腕关节肿胀却经久不愈。就诊时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临床检查:右腕部肿胀明显,皮温高,压痛(+)。右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受限。右腕关节MRI平扫显示:腕关节软组织水肿;桡尺骨远端、右腕诸骨及第2~4掌骨基底骨髓水肿;桡尺远侧关节、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及腕掌关节间隙见条片状软组织信号,桡骨茎突及诸腕骨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右腕未见痛风石信号(图1~4)。诊断:腕关节滑膜炎。全身麻醉,行滑膜切除术,术中见腕关节内部广泛的滑膜组织增生,组织呈灰粉红色,质地脆,在关节腔内部弥漫性生长。腕骨骨皮质及关节软骨呈多发的骨质破坏病灶(头状骨的近极、钩骨的近极和三角骨的内侧角为著),病灶内部及关节间隙可见少量灰白色的痛风石沉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组织符合痛风性滑膜炎(图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深部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对抑郁症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使用dTMS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频率为18 Hz,刺激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120%;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共计10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情况,并采集受试者头颅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图像.使用分数低频振幅(fALFF)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变化.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评估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临床症状与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组16例,对照组10名.研究组治疗后的HAMA总分、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右中央旁小叶fALF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5).研究组经dTMS治疗后的左侧额中回、右内侧额上回fALFF值降低,右侧舌回、左侧舌回、右侧枕中回、右中央旁小叶fALFF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6、16.01、-11.07、-10.81、-10.19、-14.14,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的左侧舌回fALFF值与HAMA总分(r=-0.89,P=0.017)、焦虑/躯体因子得分(r=-0.96,P=0.002)呈负相关,治疗后左侧额中回fAFLL值下降与迟滞因子得分下降呈正相关(r=0.88,P=0.021).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额叶、舌叶和枕叶存在异常的自发神经活动,dTMS治疗后自发神经活动的平衡与抑郁焦虑和迟滞症状的改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情绪面孔加工的脑区激活似然估计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的面孔与非面孔加工以及不同情绪效价下面孔加工的相关激活脑区。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了PubMed、Medline、Sciencedirect、CNKI等数据库,得到符合要求的31项经同行评议的SAD患者情绪面孔研究,其中SAD患者面孔与非面孔加工元分析纳入13篇文献,包含被试481人、161个激活点。SAD患者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加工元分析纳入18篇文献,包含被试586人、331个激活点。基于Talairach空间下采用簇水平整体错误(Cluster-level family-wise error,FWE, P<0.05)方法分析。 结果:SAD患者的面孔加工激活了左侧杏仁核(x=-18,y=-8,z=-12),右侧杏仁核(x=26,y =0,z=-20),内嗅皮层(Brodmann脑区28,x=16,y=-8,z=-10)和内侧前额叶皮质(Brodmann脑区10,x=2,y=44,z=-8)。并且,SAD患者在处理负性面孔时左侧杏仁核(x=-26,y=0,z=-16),右侧杏仁核(x=26,y=0,z=-12),左内侧苍白球(x=-20,y=-10,z=-6)和右内侧苍白球(x=20,y=-10,z=-6)有强烈激活,其中恐惧面孔激活双侧杏仁核(左:x=-28,y=0,z=-16,右:x=28,y=-2,z=-12)、愤怒面孔激活内侧苍白球(x=20,y=-8,z=-6)。结论:SAD患者的面孔加工存在特定神经机制,双侧杏仁核、内嗅皮层和内侧前额叶皮质是面孔加工的关键脑区,杏仁核和内侧苍白球是负性情绪面孔加工的重要神经区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UKA围手术期可能发生假体周围胫骨平台及股骨内髁骨折,其治疗极具挑战性。导致这一并发症的原因包括:技术性原因,如术中操作导致平台后皮质强度弱化、内侧胫骨关节面切骨量过多导致承载假体的骨量减少、假体对线不良导致骨床应力集中等;假体设计原因,如非骨水泥假体的压配固定设计、胫骨切骨导向器多钉孔固定等;胫骨平台形态原因,如亚洲人群胫骨内侧平台窄小及悬凸等。合理选择适应症、正确地把握手术原则及标准化手术技术是预防UKA围手术期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模式及假体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病毒示踪法研究小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传出投射差异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小鼠中缝背核(DRN)中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下游投射特征和DRN中投射向不同脑区5-HT能神经元的解剖分布差异。方法:将特异性顺向示踪病毒rAAV2/9-Ef1α-DIO-mCherry注射至Sert-Cre小鼠(3只)的DRN,病毒表达4周后将小鼠灌注取脑,并将全脑切成厚度为40 μm的冠状脑片,进行全玻片免疫荧光成像扫描,观察DRN中5-HT能神经元投射向下游的脑区分布。将特异性逆向示踪病毒rAAV2/retro-EF1α-DIO-BFP、rAAV2/retro-EF1α-DIO-mCherry和rAAV2/retro-EF1α-DIO-EGFP分别注射到Sert-Cre小鼠(3只)的伏隔核(NAc)、中央杏仁核(CeA)和腹侧被盖区(VTA),病毒表达4周后将小鼠灌注取脑,制备包含NAc、CeA、VTA和DRN的脑切片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标记的5-HT能神经元在DRN中解剖分布情况。结果:DRN的5-HT能神经元向全脑发出广泛投射,包括梨状皮质、内侧前额叶皮质、NAc、基底前脑、CeA、外侧僵核、外侧下丘脑、VTA等。其中,投射向NAc的5-HT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DRN的背侧中央区和外侧区,投射向CeA的5-HT能神经元主要位于DRN的背外侧区,投射向VTA的5-HT能神经元主要位于DRN的腹侧束间部。结论:投射向不同脑区的5-HT能神经元在DRN的解剖学分布中存在差异,提示DRN内的5-HT能神经元存在相对独立的多个平行的亚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