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 18F-THK5317 PET/MR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tau蛋白与脑萎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和脑萎缩情况并探索二者之间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26例AD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70.7±12.2)岁]和1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CN)者[男9名,女10名,年龄(65.6±8.1)岁]。所有受试者均行 18F-(S)-6-[(3-氟-2-羟基)丙氧基]-2-(4-甲基氨基苯基)喹啉(THK5317) PET/MR显像,计算每个受试者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和灰质体积(GMV)。使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GMV和SUVR的组间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体素分析GMV与SUVR的相关性以及大脑皮质平均GMV、平均SUVR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CN者相比,AD患者在外侧颞叶、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及枕叶存在 18F-THK5317异常摄取,2组间SU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0.54和1.78±0.09、2.13±0.50和1.82±0.06、2.03±0.45和1.69±0.08、2.18±0.57和1.76±0.10; t值:2.58~6.57,均 P<0.001);在内侧颞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及眶额部存在GMV显著缩小( t值:3.67~8.85,均 P<0.001)。相关分析显示,在AD患者中,SUVR与GMV在双侧外侧颞叶、前额叶中线区及眶额叶存在显著负相关( r值:-0.52~-0.43,均 P<0.05);大脑皮质平均SUVR( r=-0.599, P=0.001)、平均GMV( r=0.443, P=0.023)均与MMSE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AD患者存在大脑皮质 18F-THK5317异常摄取及GMV缩小,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减退存在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PD脑功能研究采用的非侵入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难以实现运动状态或磁电治疗下的脑功能评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PD患者真实运动相关的皮层反应,为直接监测大脑活动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高生态效度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NIRS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PD步态和平衡障碍与大脑皮质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涉及皮层认知资源对基底节功能障碍的代偿策略。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可应用fNIRS技术评价神经康复效果、揭示干预作用的神经基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所提供的证据支持fNIRS可在临床实践中转化。未来研究应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开展深入研究,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褪黑素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缺血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褪黑素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缺血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受体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约300 g,进行前额叶皮层置管。实验Ⅰ 取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8):对照组(C组)前额叶皮层注射生理盐水0.5 μl;模型组(M组)前额叶皮层微注射1 μmol/L内皮素0.5 μl;褪黑素组(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实验Ⅱ 取置管成功的大鼠4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1):模型组(M组)前额叶皮层微注射1 μmol/L内皮素0.5 μl;褪黑素组(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褪黑素1/2型受体(MT 1/2R)拮抗剂+褪黑素组(L+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 MT 1/2R拮抗剂和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褪黑素2型受体(MT 2R)拮抗剂+褪黑素组(P+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 MT 2R拮抗剂和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前额叶皮层给药后1周进行T-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 结果:实验Ⅰ 3组旷场实验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M组和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下降( P<0.05);与M组比较,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升高( P<0.05)。实验Ⅱ 4组旷场实验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M组比较,ME组和P+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升高( P<0.05),L+M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ME组比较,L+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下降( P<0.05),P+M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褪黑素可减轻大鼠前额叶皮层缺血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机制与激活MT 1R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槟榔依赖者动态脑自发活动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槟榔依赖(BQD)者脑自发活动的动态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招募海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4至12月53名单纯BQD嚼食者(BQD组)[男37名,女16 名,年龄20~58(38±11)岁]及3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男24名,女13名,年龄23~57(42±12)岁]。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测并分析其数据。采用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所有受试者rs-fMRI指标动态特征,包括动态低频振幅(ALFF)、动态局部一致性(ReHo)、动态度中心性(DC),分析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动态ReHo等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动态指标与BQD组的槟榔依赖程度评分(BQDS)、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QD组左侧眶部前额皮质(0.138±0.041比0.171±0.070)、右侧颞上回(0.277±0.070比0.319±0.086)、右侧顶下小叶(0.223±0.052比0.259±0.088)的动态ALFF减低(均 P<0.05),右侧颞下回(0.055±0.008比0.061±0.009)、左侧眶部前额皮质(0.058±0.005比0.063±0.008)、右侧额下回(0.081±0.006比0.087±0.011)、右侧枕上回(0.056±0.007比0.062±0.008)、左侧中央前回(0.068±0.008比0.074±0.008)、左侧额上回(0.058±0.008比0.064±0.009)的动态ReHo减低(均 P<0.05),右侧楔前叶(0.095±0.009比0.089±0.008)的动态ReHo增高( P<0.05)。BQD组与对照组动态度中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动态ALFF的3个差异脑区( r=-0.104、-0.015、-0.119)和动态ReHo的7个差异脑区( r=-0.099、-0.141、-0.055、-0.078、-0.027、-0.111、-0.090)与BQDS、动态ALFF的3个差异脑区( r=-0.122、-0.095、-0.171)和动态ReHo的7个差异脑区与病程( r=0.242、-0.252、0.035、0.056、0.047、0.081、0.169)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BQD嚼食者出现了以前额皮质为主的多个脑区的动态ReHo和(或)ALFF减低,右侧楔前叶动态ReHo值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丘脑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区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丘脑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种系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每组15只,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α1R)的含量。结果:刺激组中15只大鼠全部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仅8只大鼠出现翻正反射;将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α1R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刺激组α1R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假刺激组( P<0.05)。 结论:丘脑电刺激可改善脑外伤后昏迷大鼠的意识状态水平,对促进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觉醒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α1R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3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灌注组(6只)和常温灌注组(7只)。自颈部离断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缺血停循环1 h后,利用基于自体血的灌注液经双侧颈总动脉持续灌注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的灌注液温度分别设定在33℃和37℃。灌注0,1,2,3,4,5,6 h,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评价灌注液血氧含量;抽取灌注液,检测灌注液Na +、K +和Ca 2+离子、葡萄糖浓度和pH值。灌注结束后,取两组每一只犬顶叶脑组织,评价脑组织含水量;取额叶皮质区和海马区组织,采用尼氏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细胞结构形态完整性;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N)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形态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染色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片段完整性和活跃性。 结果: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血氧饱和度和Na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K +浓度分别为(4.57±0.12)mmol/L、(4.67±0.14)mmol/L、(4.27±0.12)mmol/L、(4.45±0.10)mmol/L、(6.60±0.15)mmol/L、(7.37±0.18)mmol/L、(9.03±0.16)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4.84±0.10)mmol/L、(5.31±0.13)mmol/L、(5.44±0.24)mmol/L、(5.70±0.18)mmol/L、(7.79±0.18)mmol/L、(10.44±0.40)mmol/L、(11.40±0.41)mmol/L显著降低( P均<0.01)。灌注0,1,2,3 h,亚低温灌注组Ca 2+浓度分别为(0.72±0.15)mmol/L、(1.55±0.16)mmol/L、(1.62±0.15)mmol/L、(1.88±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0.41±0.13)mmol/L、(0.99±0.12)mmol/L、(1.29±0.13)mmol/L、(1.57±0.11)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 h,亚低温灌注组的葡萄糖浓度为(5.75±0.19)mmol/L、(5.17±0.15)mmol/L和(4.72±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5.30±0.22)mmol/L、(4.89±0.20)mmol/L和(4.30±0.17)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pH值分别为7.32±0.06、7.25±0.02、7.23±0.02、7.24±0.02、7.24±0.02,较常温灌注组的7.26±0.01、7.21±0.01、7.17±0.02、7.15±0.02、7.08±0.02显著提高( 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亚低温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9±0.4)%,明显低于常温灌注组的(79.9±0.9)%( 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前额叶皮质区和齿状回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完整。Neu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状态较好,轴突清晰可见,而常温灌注组胞体饱满膨胀,轴突少。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异常活跃,轴突增厚,各方向轴突完整性较好。 结论:与常温顺行机械灌注相比,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能够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减轻组织水肿、维持锥体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低代谢等,对犬脑组织进行保护,减缓缺血性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显微注射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显微注射方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观察该模型肿瘤组织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方法:GBM组织和脑肿瘤旁组织标本(定义为正常脑组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过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株(hiPSCs)培养24 d构建大脑类器官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过的患者来源的GBM单细胞或U-251 MG细胞株注射到培养约3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HE染色等方法观察GBM细胞在大脑类器官中的增殖及浸润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BM融合大脑类器官中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BrdU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及结构变化。将10 μmol/L TMZ加入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及GBM肿瘤类组织中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种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1)hiPSCs培养至第24天,形成具有明确芽和分层边缘的块状组织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结构阳性表达前脑、脑室样结构、前额叶皮质及海马的标志蛋白FOXG1、N-cadherin、Auts2及Frizzled 9,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志蛋白TUJ1。(2)荧光显微镜下及HE染色均显示肿瘤细胞在大脑类器官内快速增殖,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大脑类器官比较,GBM融合大脑类器官的肿瘤细胞中,MMP2和MMP13的表达明显增加,Fibronectin、MMP3及MMP9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MP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FAP和BrdU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均 P<0.05)。(3)TMZ处理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BM类肿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GBM融合大脑类器官。 结论: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能够成功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该模型中的肿瘤组织对TMZ的敏感性低于GBM肿瘤类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围绝经期抑郁女性前额叶皮质激活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抑郁女性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期间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的氧合血红蛋白(oxygenated hemoglobin,Oxy-Hb)相对浓度变化以及脑区激活情况。方法:2023年2—4月招募围绝经期女性40人,其中围绝经期抑郁女性(试验组)20人,围绝经期非抑郁女性(对照组)20人。使用改良Kupperman评分、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设备测量两组被试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下的PFC的Oxy-Hb相对浓度。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数据统计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改良Kupperman评分[(23.20±3.66)分,(18.10±1.28)分]、HAMD-24[(15.95±5.47)分,(3.35±1.84)分]、PHQ-9[7.00(5.00,10.75)分,1.50(1.00,3.00)分]量表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与HAMD-24评分之间呈正相关( r=0.685, P=0.01)。试验组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和中性情绪面孔的反应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4.80,均 P<0.05)。与识别中性情绪相比,在识别负性情绪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FC激活增强( P<0.05)。在识别负性情绪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PFC激活增强( P<0.05)。在识别中性情绪时两组激活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绝经期抑郁女性存在情绪处理的特异性,在识别负性情绪时PFC激活程度增强,PFC的情绪处理功能受损并且有氧代谢功能失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的检测下,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药物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每日治疗60 min,6 d/周,持续4周。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刺激,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每日1次,每次15 min,6 d/周,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UE)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fNIRS技术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前额叶皮质(PFC)、运动皮质(MC)和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SC)的激活程度(β值),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不同病变脑区的β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FMA-UE评分变量与β值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UE评分[(32.96±3.24)和(32.03±4.11)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42.33±3.80)和(39.23±4.7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1),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②治疗前,2组患者PFC、MC和PSC皮质的β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CH27和CH13的β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在左侧病变脑区患者中,干预组治疗后的CH27和CH13的β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且左侧干预组CH13的β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变量与CH27及CH13的β值变量呈中度相关( P<0.05),对照组的FMA-UE评分变量与CH27的β值变量呈低度相关( P<0.05)。 结论:rTMS有利于激活左侧病变脑区的兴奋性,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与左前额叶皮质(LPFC)、左初级躯体感觉皮质(LPSC)的激活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发型和晚发型强迫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差异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早发型强迫症和晚发型强迫症患者目标导向网络与习惯化网络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以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纳入40例强迫症患者,其中早发型强迫症患者22例,晚发型强迫症患者18例。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Stroop任务、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任务评估所有被试的认知灵活性。分别选取目标导向网络相关脑区—尾状核、眶额叶皮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以及习惯化网络相关脑区—壳核、辅助运动区和脑岛作为功能连接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使用matlab2011a平台中的DPABI和SPM12插件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比较早发型强迫症患者与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在两网络上功能连接的差异。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与早发型强迫症患者相比,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壳核、左侧脑岛功能连接显著增强。晚发型强迫症在WCST中持续性错误总数大于早发型强迫症[(20.61±11.30)个,(14.95±8.94)个, P<0.05]。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壳核-左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与持续性反应总数( r=0.678, P=0.003)和错误反应总数( r=0.590, P=0.013)呈显著正相关;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脑岛的功能连接与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 r=0.485, P=0.049)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相比于早发型强迫症患者,晚发型强迫症患者习惯化网络功能连接更强,且这种功能连接的增强与患者认知灵活性表现相关,同时晚发型强迫症患者较早发型强迫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受损更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