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病症,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有进展,但争议犹存。南方护骨联盟专家组根据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2023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提炼了七大亮点。一、强调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及相关评估和防治:晚期治疗影响骨健康,特别是内分泌治疗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新型抗雄药物。建议对患者行骨质疏松评估和骨折预防。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势互补诊断骨转移:X线平片适合诊断骨折和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对细微骨质变化敏感,特别是骨皮质破坏;MRI对评估转移灶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脊柱转移瘤和脊髓受压情况敏感且特异;SPECT骨扫描是筛查首选;18F-FDG和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优于SPECT,18F/68Ga-PSMA PET/CT则更优。三、骨穿刺活检的应用场景:(1)怀疑骨转移但无骨质破坏的孤立病灶;(2)未进行前列腺原发或转移病灶病理检查的mCRPC患者,需要病理证实以进行化疗或放疗;(3) mCRPC患者行骨转移灶活检以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四、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均衡饮食,保持钙平衡;科学锻炼,维护骨骼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多晒太阳;注意防跌。五、合理应用骨保护剂:分为mHSPC和mCRPC两个阶段,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的mHSPC患者,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 mg/6月)、或者唑来膦酸(4~5 mg/年);存在骨转移的mCRPC,推荐地舒单(120 mg/4周)、或者唑来膦酸(4 mg/3~4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六、核素诊疗一体化:核素治疗分为α粒子和β射线,目前有锶-89(89Sr)、镭-223(223Ra)和PSMA介导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锶-89(89Sr)虽然能止痛,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大,不被推荐用于前列腺癌。镭-223(223Ra)不仅能止痛,还能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特定条件的mCRPC患者。PSMA介导的177Lu-PSMA-617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七、局部治疗,非必要,很重要:外放疗能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手术旨在增强骨骼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手术包括脊柱、四肢和骨盆转移瘤手术,需警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CR荧光探针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性能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3家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3份痰液样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分别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MGIT 960)、GeneXpert MTB/RIF(Xpert)和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评价 PCR 荧光探针法对痰液样本中MTBC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另对随机选取同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菌株库中保存的96株MTBC临床菌株(包括利福平表型耐药菌株47株和利福平表型敏感菌株49株)分别进行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结果:2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PCR荧光探针法对MTBC的检出率为22.44%(46/205),与MGIT 960[21.95%(45/205)]、Xpert[20.98%(43/205)]和痰涂片[16.10%(33/2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904;x2=0.129,P=0.719;x2=2.650,P=0.104).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 荧光探针法、Xpert、MGIT 960 和痰涂片检测 MTBC 的敏感度(95%CI)分别为 48.10%(36.93%~59.56%)、48.10%(36.93%~59.56%)、50.63%(39.23%~61.97%)和 40.51%(29.79%~52.15%),特异度(95%CI)分别为 93.65%(87.47%~97.12%)、96.03%(90.52%~98.53%)、96.03%(90.52%~98.53%)和 99.21%(95.01%~99.96%),一致率分别为76.10%(156/205)、77.56%(159/205)、78.54%(161/205)和 76.59%(157/205),Kappa 值分别为 0.453、0.482、0.507和0.446.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液样本中MTBC的涂阴和极低级别阳性样本的检出率[10.73%(19/177)]与Xpert检测结果[8.47%(15/1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3,P=0.373).PCR荧光探针法在检出MTBC的46份样本中同时检出6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04%(6/46);而Xpert在检出MTBC的43份样本中仅同时检出1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3%(1/43).在96株临床菌株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均检测到56株菌株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除2株探针突变类型不一致外,其他探针突变类型均一致,且多发生在probe E(529~533)和FAM通道(531/533突变).结论: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BC的效能与MGIT 960、Xpert和痰涂片基本相当,且与Xpert检测MTBC临床菌株的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一致,认为PCR荧光探针法不仅是一种等同于Xpert检测功能的新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于Xpert、真正实现一体化和全封闭等优势.建议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PCR荧光探针法以提高MTBC检出率,并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对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rTMS 80%RMT组、100%RMT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HF-rTMS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ment-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值,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测量患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CMCT及MCA血流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80%RMT组、100%RMT组指标改善均较假刺激组显著(P<0.05);除MBI外,100%RMT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HF-rTMS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100%RMT HF-rTMS在提高功能、运动神经兴奋性,改善脑血流等方面较80%RMT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膜肥厚低位直肠癌患者改良NOSES Ⅰ式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系膜肥厚的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NOSES)Ⅰ式手术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60例行NOSESⅠ式手术的系膜肥厚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病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NOSESⅠ式A法手术,改进组行改进后的腹腔镜直肠癌NOSESⅠ式手术。应用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围手术期指标、肛门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进组在手术时长及住院费用上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拖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而两组在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大便失禁严重严重程度评分(Wexner评分)、St. Marks大便失禁评分(Vaizey评分)及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分(LARS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Wexner、Vaizey及LAR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Wexner、Vaizey及LARS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NOSESⅠ式手术的改进在治疗系膜肥厚的低位直肠癌中是安全可行的,在获得与NOSESⅠ式A法手术相当的疗效的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及拖出成功率高等优势,更值得临床的重视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现实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MR组(30例,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基础上,采用MR技术辅助医患沟通、术前规划及手术指导)和对照组(40例,采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医患沟通有效性、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R组手术知晓度评分[(93.20±2.49)分比(90.89±3.26)分,t=3.235,P<0.05]、手术谈话满意度评分[(94.28±2.36)分比(91.32±3.04)分,t=4.424,P<0.05]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31.45±3.39)分比(33.89±2.15)分,t=3.676,P<0.05]低于对照组.MR 组手术时间[(151.18±28.27)min 比(125.56±26.63)min,t=3.864,P<0.05]、引流管拔出时间[(4.15±1.74)d 比(6.05±1.37)d,t=5.113,P<0.05]、术后住院时间[(6.48±2.23)d 比(8.20±2.19)d,t=3.227,P<0.05]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0.46±10.25)ml 比(126.67±10.39)ml,t=14.513,P<0.05]、术后引流量[(352.41±45.59)ml 比(404.46±42.27)ml,t=4.930,P<0.05]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最大自主通气量(MVV)[MR组(90.74±8.23)L比(97.15±2.24)L,对照组(85.38±7.52)L 比(97.86±2.15)L,t=2.263、2.586,P<0.05]、第1 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MR 组(1.95±0.38)L 比(2.23±0.59)L,对照组(1.74±0.40)L 比(2.30±0.71)L,t=2.223、2.149,P<0.05]、用力肺活量(FVC)[MR 组(2.78±0.36)L 比(3.05±0.33)L,对照组(2.52±0.40)L 比(3.11±0.29)L,t=2.814、2.748,P<0.05]低于术前,但MR 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比20.00%(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6,P>0.05).结论 MR技术在早期NSCLC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展现其提高沟通和手术效率、减少肺功能损害和低并发症率的优势,预计其成熟和成本降低后,将成为标准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 2022 年 1 月—2023 年 6 月酒泉市中医医院的 80 例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方案治疗,观察组则按照"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肌张力增高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肌张力情况(改良Ashworth分级)、运动功能[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及步态参数(步速及步幅)]及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的肌张力增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包括改良Ashworth分级、BBS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步态参数及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 3 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分级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构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BBS评分、步态参数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治疗中,"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这一方法临床效果较好,优势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O)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肝内胆管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0例,女65例;年龄为60(26~82)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TO情况。(3)影响术后达到TO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Yates校正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诊断价值(最佳截断值)。 结果:(1)治疗情况。155例患者完成肝切除术,其中46例行小范围肝切除,109例行大范围肝切除;21例联合行胆管切除重建;95例行淋巴结清扫,其中41例淋巴结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15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0.0(95.0~720.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50.0~15 000.0)mL;ROC曲线计算达到TO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7.5 min、325.0 mL。155例患者中,44例术中输血,10例术后输血(其中5例为术中、术后均输血);7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39例为轻症并发症,35例为严重并发症。155例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9(8~77)d。(2)TO情况。155例患者中,150例达到R 0切除,120例无主要术后并发症,106例围手术期无输血,79例住院时间无延长,152例术后30 d内无死亡,150例出院后30 d内无再入院。155例患者中,56例术后达到TO,99例术后未达到TO。(3)影响术后达到TO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减轻黄疸治疗、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无症状白细胞增多、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碱性磷酸酶、术前CA19-9、术前CA12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长径、T分期、N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达到TO的相关因素( χ2 =4.31、4.31、4.38、4.80, Z=-4.15, χ2 =10.74、15.44、16.59、27.53、6.53、6.77、9.26, P<0.05);胆道重建也是影响患者术后达到TO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减轻黄疸治疗、术前无症状白细胞增多、术前CA19-9>35 U/mL、术前CA125>35 U/mL、术中出血量>325.0 mL是影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患者达到TO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74.77,11.73,2.40,4.86,6.42,95%可信区间为1.80~113.39,1.19~115.54,1.04~5.53,1.78~13.26,2.41~17.11, P<0.05)。 结论:术前减轻黄疸治疗、术前无症状白细胞增多、术前CA19-9>35 U/mL、术前CA125>35 U/mL、术中出血量>325.0 mL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达到TO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42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CSV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Aβ42水平对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71例CSVD患者,血清Aβ42为(2.14±0.56)μg/L。81例(47.4%)存在认知损害,90例(52.6%)认知功能正常。单变量分析显示,认知损害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血压、空腹血糖以及血清Aβ42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吸烟、糖尿病、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后,血清Aβ42[优势比(odds ratio, OR)2.9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632~6.348; P=0.009]、高血压( OR 2.063,95% CI 1.340~5.438; P=0.021)和空腹血糖( OR 1.598,95% CI 1.167~4.156; P=0.030)是CS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β42预测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 CI 0.619~0.782; 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9 μg/L,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8%和80.0%。 结论:血清Aβ42与CSVD患者认知损害独立相关,可用于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骨科44例行ACDF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4~69(51.4±10.2)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ACDF组20例,31个节段;显微ACDF组24例,38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以及随访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显微ACDF组和传统ACDF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2±8.2)、(85.1±7.8)min,出血量分别为(50.1±10.5)、(80.2±11.2)mL,引流量分别为(20.2±13.7)、(30.5±1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12、9.186、2.688, P值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3、6、12个月的JOA评分、NDI评分、VAS、椎间隙高度和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0.435、419.723、21.037, P值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随访12个月,传统ACDF组和显微ACDF组临床疗效评价优良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5.00%(19/20)和95.83%(23/24)。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传统ACDF和在显微镜辅助下ACDF均能有效治疗CSM,但是同传统ACD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ACDF的优势更明显,其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止血彻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循环微小RNA-1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循环微小RNA-1(miR-1)对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早期发生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6月收治住院的67例SCAD患者,入选患者均完善冠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单支架植入或仅行CAG。分别于患者术前(0 h)、术后3 h取静脉血,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1表达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PCI或CAG患者术前与术后miR-1、cTnI水平的差异,评估其早期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潜力,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CAG组38例,PCI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除外高血压史)、心功能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术后miR-1表达量显著高于术前〔2 -ΔΔCt:2.11(1.56,2.73)比1.26(1.07,1.92), P<0.01〕,术前与术后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00(0.00,0.02)比0.00(0.00,0.02), P>0.05〕;而CAG组术前与术后miR-1和cTn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R-1(2 -ΔΔCt):1.09(1.00,1.40)比1.21(1.00,1.71),cTnI(μg/L):0.00(0.00,0.02)比0.00(0.00,0.02),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miR-1诊断冠脉斑块破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 CI)为0.794(0.687~0.900), P<0.01,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8.4%,最佳截断值为1.51;术前与术后miR-1差值(ΔmiR-1)诊断冠脉斑块破裂的AUC和95% CI为0.704(0.567~0.842), P=0.004,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0.39;术后miR-1与ΔmiR-1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能力相当( Z=1.287, P=0.198);而术前miR-1不能预测SCAD患者是否需要行PCI(AUC=0.630, 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miR-1表达升高是SCAD患者发生冠脉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2.887,95% CI为1.044~7.978, P=0.041〕。 结论:循环miR-1可能具备早期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