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现状:一项基于三期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既往对放射治疗后出现肠道的放射性损伤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放射性肠损伤研究的关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分析STARS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0806117)数据库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例数据。纳入2008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术后治疗的848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及宫颈腺鳞癌;(2)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至少有下列不良因素之一: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淋巴脉管浸润或宫颈肌层深部间质浸润;(4)术后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5)同意并能够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有智力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全组848例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进行了放射治疗。盆腔放疗剂量为1.8 Gy/d或2.0 Gy/d,每周5次,总剂量45~50 Gy。563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开始放射治疗,其中282例患者采用单纯辅助放疗,281例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方案(单药顺铂);285例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TP方案,紫杉醇+顺铂)。观察术后辅助放疗期间的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慢性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总体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情况。其中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问卷3.0(EORTC QLQ-C30),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分别于患者放疗前(即手术治疗结束后1周)、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全部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评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定义为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消化道症状不能好转或者改善,分级标准参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标准4.0版(NCI-CTCAE 4.0版)中的胃肠道部分。结果:848例患者放射总辐射剂量为(47.8±4.6)Gy。术后辅助放疗期间,急性期胃肠道反应症状包括恶心(46.0%,390/848)、呕吐(33.8%,287/848)、便秘(16.3%,138/848)及腹痛(10.3%,87/848)。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回收问卷346份和250份,QLQ-C30调查问卷显示,恶心或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得分均较放疗前(手术后1周)和术后放疗期间改善(均 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逐步提高[放疗前,手术后1周:59.7(0.0~100.0)分,术后放疗期间:63.1(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75.2(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24个月:94.1(20.0~120.0)分, H=253.800, P<0.001]。完成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8%(34/346),其中97.1%(33/34)为1~2级不良事件,表现包括腹痛、便秘、便血、腹泻;1例(0.3%)出现频繁腹泻>8次/d,为3级不良事件。全部治疗结束后的24个月,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6%(24/250),并未随着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χ 2=0.008, P=0.927)。1例3级腹泻患者症状未见改善。 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常见的治疗相关性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和腹泻;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且随时间延长不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态与肿瘤治疗相关消化系统并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生菌组成,影响新陈代谢、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群可在机体防御感染中发挥作用,化疗可造成机体微生物群组成的破坏,从而增加微生物侵入性感染的风险,恢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是降低该风险的潜在治疗策略。消化系统微生态改变在肿瘤治疗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型肿瘤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以及抗生素耐药的日益普遍,对于肿瘤治疗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精细化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厌食以及严重的口腔及肠道黏膜炎、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是实体瘤及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常与化学药物的剂量及毒性密切相关;患者高龄、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尤其合并特殊致病微生物感染可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甚至影响疗效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贴敷疗法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穴位贴敷是一种结合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化疗相关性胃肠道反应、癌性疼痛、肿瘤相关性肠梗阻、癌因性疲乏等的治疗中,多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或单独应用,或联合中西药内服、穴位按揉。本疗法可避免口服给药带来的胃肠刺激,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在临床中接受度高,优势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编制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为TACE术后症状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经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咨询编制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的初稿,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200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包含了9个条目生理症状和6个条目心理及社会症状的初稿,项目分析显示各条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条目与问卷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因子1心理社会症状群、因子2躯体不适症状群、因子3胃肠道反应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92%;问卷与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55( P<0.05);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8,3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85、0.771、0.870。 结论:本研究编制的肝癌患者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管理的评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胃癌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传统化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基石,但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总体预后不甚理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兴起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并改变了当前胃癌综合治疗的格局。随着ICI的使用增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如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等也愈发常见。科学认识、早期诊断、分级管理是目前处理irAEs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就ICI治疗胃癌后irAE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如何对irAEs进行预测、治疗和管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rAEs的认识,更好地管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适形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乳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诊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治疗,观察组行适形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脂质体治疗,两组治疗5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90.0%(2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8/30)、53.3%(16/30),均低于对照组的46.7%(14/30)、76.7%(2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16、7.17,均 P < 0.05)。放化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3.19、4.12、3.22、4.53、3.63、3.08、3.78,均 P < 0.05)。 结论:适形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能够有效减少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THFR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不良反应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确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多药耐药1(ABCB1)C3435 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药物不良反应关系.方法 收集用HD-MTX化疗的ALL患儿血样,用测序法检测MTHFR C677T、A1298C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根据抗癌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统一评价MTX化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分析MTHFR C677T、A1298C及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HD-MTX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MTHFR A1298C AC+CC型肝功能损伤(2级)风险高于 AA 型[比值比(OR)=2.350,95%置信区间(CI)=1.038~5.320,P<0.05)],未发现MTHFR A1298C与骨髓抑制、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及急性肾损伤有相关性(均P>0.05).ABCB1 C3435TCT型肝功能损伤(2级)风险高于 TT 型(OR 5.161,95%CI=1.371~19.424,P<0.05),ABCB1 C3435TCC+CT型肝功能损伤(2级)风险高于TT型(OR 4.231,95%CI=1.165~15.362,P<0.05),未发现ABCB1 C3435T与骨髓抑制、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及急性肾损伤有相关性(均P>0.05).未发现MTHFR C677T与HD-MTX药物不良反应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在用HD-MTX治疗ALL时,可通过检测MTHFR A1298C及ABCB1 C3435T基因型来预测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实施更加科学的个体化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主要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索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主要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症状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期患者 170 例,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综合各项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7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症状群患者MDASI平均得分为(74.72±24.83)分,严重程度较高的3个主要症状为悲伤(4.82±1.47)分、睡眠不安(4.59±1.25)分、疲乏(4.54±1.48)分.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9.70±11.02)分,患者化疗期间主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病程、化疗次数、不良反应与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生活质量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元回归结果 显示,悲伤症状评分与睡眠不安症状评分均为生活质量较强的影响因素(P<0.001,R=0.406).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困扰主要与肿瘤分期、悲伤症状评分和睡眠不安症状评分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医疗康复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可以此为基点方面出发,旨在减少化疗期主要症状的影响,提高管理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鼻贴药物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生姜与柠檬精油鼻贴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联合生姜、柠檬精油鼻贴护理干预,对比组间化疗后1~3 d中文版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1~2 d的呕吐评分以及化疗后1~3 d的恶心、干呕评分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INV症状经历时间、发生频率以及严重程度3个维度在化疗后1~3 d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化疗后1 d、3 d的SAS、SD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化疗后3 d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姜与柠檬精油鼻贴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CINV症状,降低CINV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改善乳腺癌患者负性心理,建议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病人临床特征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合并低钠血症病人的临床特征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为改善SCLC合并低钠血症病人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CLC病人106例,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38例,血钠正常者6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方案连续化疗2周期.分析低钠血症组与血钠正常组一般临床资料,按RECIST 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NCICTCAE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低钠血症组依据化疗后血钠是否纠正分为血钠纠正组与血钠未纠正组,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根据化疗疗效将病人分为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比较2组化疗前后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分析血清钠水平与ProGRP、N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CLC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5.83%(38/240).SCLC合并低钠血症组与血钠正常组临床分期、骨转移、胸腔积液、NSE水平、ProG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病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低于血钠正常组(P<0.05).与血钠正常组比较,低钠血症组病人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P<0.05).血钠纠正组病人ORR和DCR均高于血钠未纠正组(P<0.05).化疗前,疾病进展组与疾病控制组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组的ProGRP水平高于疾病控制组(P<0.05);疾病进展组化疗前后ProGRP、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组化疗后ProGRP、NSE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2组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组的ProGRP水平明显高于疾病控制组(P<0.01).SCLC病人中血清钠水平与NSE、ProGRP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588、-0.642,P<0.05).结论:SCLC合并低钠血症病人临床分期更晚,更易出现骨转移和胸腔积液,对化疗反应差,不良反应相似,但低钠血症组更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后血钠纠正者的预后优于低钠血症未纠正者;血清钠水平与ProGRP、NSE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SCLC伴低钠血症是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纠正低钠血症可能改善病人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