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医保对药品价格引导作用的重要举措。作者结合公立医院药品集采工作实践,从集采药品遴选、采购供应、临床使用和医院财务运营4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影响公立医院药品集采政策落实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国家与地区性药品集采政策协同、合理设定配送费用、延长约定采购周期、开展集采药品专项评价等建议,为药品集采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和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县域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如何在县域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县医院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实践与探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核心医院,承担着为常熟卫生事业发展领航、为常熟人民健康护航的使命。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等级医院创建为引领,对标找差,持续改进,提升医院管理内涵,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结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与要求,进行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县域医院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为创建县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评价体系,对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作者总结了辽宁省肿瘤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评价指标体系,从医疗业绩、科研、医保、教学、经营效益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考核的实践。该指标体系分为基础评议指标和现场评议指标两部分;根据不同的科室职能和管理要求,将医疗科室分为临床科室和医技/支撑两大类科室分别制定评议指标;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医院战略规划动态调整评估指标;并引入进步系数进行纵向评价。自2017年开始实施该评价体系以来,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引导医疗科室提质增效,促进了医、教、研的全面进步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级诊疗体系和谐共生机制的理论探索与研究路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分级诊疗制度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制度,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挖掘分级诊疗体系供需侧多元主体和谐共生机制,促进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形成,已成为亟须回答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共命题。作者围绕当前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现实问题并基于文献综述发现的学术议题,以和谐管理理论与共生理论为指导,遵循"利益相关主体界定→和谐共生要素分析→和谐共生机制梳理→和谐共生效应阐释→和谐共生理论模型构建与验证"的逻辑思路,提出分级诊疗体系和谐共生机制形成的理论构想与未来研究路径,以期为学界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和谐共生机制铺设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医改对某医院内科和外科患者住院费用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某医院内、外科住院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医院探索患者费用控制路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的内、外科住院患者费用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两次改革(即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内、外科住院患者费用水平、药品和耗材费用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控制了住院费用的过快上涨,降低了药占比和耗占比。其中,改革对内科的总费用控制效果优于外科。对内科而言,医药分开改革对药占比的作用力度更大;而对外科而言,两次改革均有效降低了耗占比,药占比逐步下降。结论:两次改革有效控制了住院费用增长趋势,并使得住院患者的药品、耗材费用结构发生了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学科共建在三级中医医院托管区县医院中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当前组建公立医疗集团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北京中医医院为例,介绍其所托管的首家区县中医院在学科共建方面的措施与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方法:主要从学科共建措施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通过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新建研究平台等学科共建举措,有效促进了总院和托管医院"带头学科"与"培育学科"间的资源合理配置,使共建学科实现了快速发展。结论:"培育学科"在医疗服务水平、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及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实现了通过学科共建方式促进医疗集团发展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系统论、博弈论及协同论视角下医疗与医保体系的关系及优化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疗和医保体系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很难使用单一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解释。作者应用系统论、博弈论、协同论对医疗与医保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医疗和医保联动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医保立法和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建设、加强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推进跨区域医疗与医保信息互联互通以及完善医疗与医保协作机制、谈判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以更好地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医改下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成为缓解患者"看病贵"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通过分析医用耗材成本控制难点以及控制保障机制方面的不足,提出医院应从准入、采购、使用、监督、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医用耗材成本全过程控制,并从政府部门层面和医院层面提出制定医用耗材成本全过程控制保障措施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紧密型医联体推广障碍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紧密型医联体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创新。但实践表明,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难度较高且发展可持续性较差。因此,作者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4个维度,对紧密型医联体政策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医联体自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配套政策的模糊性极大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地;而执行主体间协同度较差、从业人员结构性供给不足与总量供给不足并存、经济激励不完善、非经济激励缺失等,已经成为紧密型医联体难以推广的主要症结;对政策目标群体的服务不足、目标群体对紧密型医联体的参与度不够,也是其推广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此外,居民就医习惯、镇区发展差异、宏观健康环境以及机构竞争意识等,是紧密型医联体政策能否有效运行所不能忽略的因素。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利益相关各方应积极调整激励机制,注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主动激发医联体内生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作者结合在某市开展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践经验,从数据质量、指标导向、权重计算以及计分方法等方面,指出当前影响绩效考核工作有效实施的瓶颈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控制绩效考核指标的数据质量、辩证看待绩效考核指标的导向性、科学分配绩效指标权重、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计分方法等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