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ender健康促进模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自我监测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可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化实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系统。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应用FMEA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形成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具体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此流程管理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占比情况。结果:应用FMEA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管理之前,指标数据元素确认、指标定义理解、记录规范、问题解决时效、信息沟通、系统数据整合等失效模式的RPN值分别为(362.00 ± 101.56)、(539.90 ± 174.39)、(603.20 ± 128.71)、(395.10 ± 184.83)、(448.90 ± 185.58)、(334.80 ± 107.74)分,应用之后分值均下降,分别为(17.10 ± 9.96)、(30.90 ± 31.66)、(42.40 ± 28.99)、(30.30 ± 33.94)、(16.30 ± 17.02)、(18.90 ± 19.27)分,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18~14.74,均 P<0.01);敏感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比例,由46.43%(39/84)提升至95.51%(85/89)。 结论:应用FMEA模式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前瞻性管理,对于敏感指标信息化数据实现是有效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主要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病学领域的一大类疾病,兼具高致残性及高复杂性的特点。然而,这类疾病在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率,即每年有多少新发病例这一基本问题,目前仍是空白。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为罕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HQMS信息获取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同质性为罕见病发病率的调查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目前基于HQMS的我国主要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研究已经完成并且陆续发表。文中以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作为这类疾病的代表,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流行病学进展进行综述。发病率的调查有助于推断出这类疾病的患病率,对国家医保专病政策的制定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内血细胞分析仪比对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方法在实验室内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比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检验科5台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中患者白细胞计数及每日新鲜静脉血比对结果,首先应用PBRTQC专业智能软件系统进行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及性能验证,选择白细胞计数低浓度(2.5~4.5)×10 9/L、中浓度(6.0~8.0)×10 9/L、高浓度(12.0~14.0)×10 9/L为3个比对浓度范围,分别利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EWMA)和中位数法对白细胞计数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并将EWMA和每日新鲜血比对法所得设备间偏差进行比较分析。以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中白细胞可比性验证要求允许偏差±7.50%作为白细胞计数仪器间比对相对偏差标准。 结果:(1)在统计周期共纳入38 313个样本结果,基于本室白细胞计数患者数据建立的EWMA质控法,出现预警结果70个,预警率为0.183‰,误差检出概率为100%,假失控概率为0,EWMA质控效能符合质量目标。(2)以高浓度为例,5台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可比性监测中,每周比对及每月比对时EWMA与中位数法结果符合率为100%(46/46),每日比对中,EWMA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监测效能。(3)在所选自然月中,EWMA法与新鲜血比对法一致率为95.24%(20/21)。结论:PBRTQC法可作为室内质控的补充,对实验室内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设备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以降低质量风险和实验室运行成本,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7月利用RFID技术对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实现可视化及追溯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7~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7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物品验收、器械去向等方面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器械损坏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实施后B-D试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器械回收效率、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器械包装完整性、器械发生准确率、与科室沟通等方面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RFID技术对医疗器械实施追溯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管理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5-6月CSSD处理的350个外来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取原来的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7-8月CSSD处理的375个外来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采取持续发展改进后的信息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结合实际运行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逐步提醒和预警控制,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的各项质量管理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来器械的清洁与功能完好率[96.0%(360/375)]、灭菌后无菌屏障功能完好率[98.7%(370/375)]、及时观察生物监测培养结果[99.5%(373/375)]、规范交接[98.9%(371/375)]、术后清洗消毒执行情况[99.7%(374/375)]均高于对照组[84.2%(295/350)、92.6%(325/350)、91.4%(320/350)、89.1%(312/350)、84.9%(297/350)])(χ 2=28.48、15.40、27.72、31.80、58.12,均 P < 0.05),而发生器械损坏[0.8%(3/375)]、器械混装或丢失器械损坏[0.3%(1/375)]、湿包发生[0.8%(3/375)]、标签信息错误[0.3%(1/375)]、超大超重包发生[0.5%(2/375)]均低于对照组[4.3%(15/350)、4.6%(16/350)、3.4%(12/350)、10.0%(35/350)、7.7%(27/350)](χ 2=9.08、14.65、6.17、36.34、24.31,均 P < 0.05)。 结论: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在CSSD外来医疗器械应用管理上至关重要,发展性的追溯系统既能不断地提高外来器械的质量指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硬化患病人数多、死亡风险高,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消化内科、肝病、感染性疾病、外科,以及临床药学领域的专家,在系统回顾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各位专家的临床经验,共制定了10条有关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中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声明。特利加压素可使肝硬化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或肝肾综合征患者获益,但在肝硬化伴腹水、穿刺后循环功能障碍、细菌感染,以及接受肝切除或肝移植术的患者中的应用证据仍不充分;此外,使用特利加压素时应密切监测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本部临床实践指导推荐特利加压素用于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和肝肾综合征;但也指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特利加压素对其他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孕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孕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SLE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孕期每天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均等量换算成泼尼松)分为≤7.5 mg组(67例)和>7.5 mg组(74例),采用 t检验、 χ2检验或 Fisher′ s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2组的母婴结局。 结果:与>7.5 mg组相比,≤7.5 mg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高[(2 990.69±532.20) g比(2 734.57±608.35) g、(48.97±2.34) cm比(47.43±3.38) cm、(17.69±6.16)×10 9/L比(15.11±6.00)×10 9/L、(276.92±74.51)×10 9/L比(240.05±69.29)×10 9/L],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转儿科率则均较低(13.85%比30.43%、12.31%比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χ2=2.587、3.068、2.354、2.841、5.301、8.321,均 P<0.05)。同时,与>7.5 mg组相比,≤7.5 mg组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多项母体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而贫血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口服泼尼松≤7.5 mg/d的SLE患者总体母婴结局优于>7.5 mg/d的患者,但产妇孕期贫血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所增高,故应注意个体化监测和治疗,以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截肢术的多学科处理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截肢术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术中获得性压疮、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2019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1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需行截肢手术,通过组织多学科会诊商讨手术方案,反复选择合适用具,多次情景模拟演练,实现对四肢肢端缺如患者进行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监测,通过彩色超声监视下确定肢体动脉阻断压为术中止血带压力值,采取恰当措施预防术中获得性压疮、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多学科团队配合下成功为患者实施截肢术,术中体位摆放舒适,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残肢愈合良好,无术中获得性压疮、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强化手术室专科组建设、运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及实际情景模拟演练,可确保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及类似的特殊体型、极低体质量等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可调牵引重量骨科牵引架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牵引术是骨折患者常用的临时固定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疼痛,促进骨折复位并减少骨骼畸形的发生。骨折牵引护理实践中,护士需持续监测牵引系统,以确保牵引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目前医院普遍采用传统的配重滑轮牵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缺陷,如组装困难、引力不恒定、调节不方便等,影响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有效性。为此,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可调牵引重量的骨科牵引架,以提高牵引质量和效果。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