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中不同促性腺激素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促排卵效果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PPOS方案IVF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10个周期。根据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制剂不同分成FSH组(63个周期)和hMG组(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获卵总数、M Ⅱ卵子数、受精总数、卵裂总数、第3日总胚胎数、冷冻总胚胎数、双原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第5日囊胚率、卵子利用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FSH组较hMG组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更高[64.2%(111/173)比50.0%(48/96), P=0.024;45.8%(22/48)比21.2%(7/33), P=0.023;36.5%(27/74)比16.7%(8/48), 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而言,PPOS方案中使用FSH较hMG可获得更高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春期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生育力保存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重度β-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major,TM)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的方法,为青春期前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持。方法:对1例青春期前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TM患者通过卵巢组织冷冻(ovarian tissue cryopreservation,OTC)合并卵子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行生育力保存进行病例报道,结合文献阐述青春期前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的时机、指征及策略。 结果:患者卵巢组织获取术后,体外穿刺抽吸共获取24枚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及11片卵巢组织皮片。COCs经48 h IVM后共有9枚M Ⅱ期卵子行玻璃化冷冻。 结论:对亟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青春期前女童,OTC结合卵母细胞IVM技术能在短期内最大程度地保存TM患者的生育力,提高其生育力保存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行体外受精促排卵后的获卵数往往较低,严重影响妊娠成功率。双刺激方案利用黄体期卵巢刺激的原理,通过在一个月经周期内二次取卵,短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数量的卵子。因此,进一步探索这种新的促排卵方案可能有助于为POR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本文从POR定义、双刺激方案的作用机制和发展历史,以及在POR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类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其最初主要应用于针对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卵子冷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ICSI使用比例已大幅提升。虽然目前ICSI技术相对成熟,但仍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和完善。为规范与优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从业者的ICSI操作,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联合全国多家生殖医学中心共同编撰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冷冻卵子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卵子冷冻技术为妇女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部分辅助生殖机构已经逐步开展了卵子冷冻技术的临床应用。但是,卵子冷冻就技术层面而言,远远落后于胚胎及精子冷冻,人类卵母细胞的低温保存目前只能作为女性生育力保存可选方案之一;完全放开卵子库的使用在我国存在管理困难及其它伦理学问题。但是,对诸如卵巢早衰、将要进行放化疗的女性患者,确实有冻存卵母细胞的实质需求。本文对卵子冷冻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和争议进行了概述,并对各国卵子冷冻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介绍,以抛砖引玉,引起业内同行的关注,以期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卵子冷冻技术健康良性发展,让妇女生育需求和意愿在合理范围内能有效得到满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泡波理论的提出和胚胎冷冻技术的进步,使得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得以应用。这一方案应用于不同卵巢功能的人群所获得的助孕结局不尽相同,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低反应和紧急生育力保存人群,该方案可打破月经周期的限制,有效控制早发黄体生成素峰,相较于卵泡期促排卵可能会获得更多具有正常发育潜能的卵子和胚胎。双刺激方案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可用的卵子及胚胎,从而改善时间敏感性患者的助孕结局。作为超促排卵方案的一种,黄体期促排卵的结局受卵泡期处理、促排卵启动时机和用药方案影响,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对黄体期促排卵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妇科手术过程中取卵行生育力保存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过程中取卵行生育力保存的方法,为不宜经阴道取卵行生育力保存的患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至6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和妇科手术中拟行生育力保存的肿瘤患者。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对23例拟行输卵管手术的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卵巢表面小卵泡穿刺取卵,获卵后送入辅助生殖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获得优质胚胎冷冻保存。对拟行生育力保存的6例肿瘤患者妇科手术同时卵巢表面卵泡穿刺进行卵子体外培养。根据获卵、成熟、受精及胚胎培养等指标评价妇科手术过程中取卵的可行性。结果:对于PCOS患者,腹腔镜引导下卵巢表面卵泡穿刺的每周期获卵率为52.17% (12/23),获卵患者的获卵数为(2.00±1.48)枚,其中可培养卵数为(1.50±1.00)枚,卵子成熟率为22.22% (4/18),受精2枚,卵裂1枚。拟行生育力保存的肿瘤患者妇科手术每周期获卵率为100.00% (6/6),获卵数为(3.00±1.27)枚,卵子成熟率为38.46% (5/13),受精3枚,1枚发育至囊胚,3例获得可冷冻卵子或胚胎。结论:对于不适合经阴道取卵行生育力保存的患者,妇科手术过程中取卵可以获得可利用卵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生育力保存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均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严峻现状。年龄增长、疾病本身或放化疗等均可能造成女性生育力不可逆下降甚至丧失,因此开展生育力保存对于恢复女性生殖功能、孕育健康子代以及保障人口数量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女性生育力保存的适应证、临床应用和局限性以及新兴技术研究进展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展望了女性生育力保存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相关专业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褪黑素在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卵母细胞低温保存过程中,冷冻保护剂的高毒性及其高渗透性,常造成卵母细胞内的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特别是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增加。褪黑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显著降低卵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同时也发挥清除细胞内自由基的作用,实现冻融过程中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减轻卵母细胞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低温损伤,最终提高冷冻卵子的囊胚形成率及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褪黑素应用于卵母细胞冷冻对于女性生育力保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褪黑素在卵母细胞冷冻过程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剂量克罗米芬在微刺激方案助孕治疗中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等因素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对卵巢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治疗中子宫内膜因素、获卵数、助孕结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微刺激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CC剂量方案分为4组:A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50 mg/d至扳机日,共1 457个周期;B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50 mg/d仅使用3 d,共1 533个周期;C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25 mg/d至扳机日,共345个周期;D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25 mg/d仅使用3 d,共319个周期,两两比较并分析4组患者的临床数据。 结果:A组患者所用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优势卵泡数、扳机日激素水平、获卵数、获卵率、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以及全胚冷冻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 P<0.05)。B组的扳机日内膜厚度[7.10(5.40,8.65)mm]及A/A-B型百分比[70.70%(888/1 256)]显著优于A组[6.00(4.70,8.00)mm, P<0.001;63.62%(649/1 020), P<0.001],其鲜胚移植率[20.00%(259/1 295)]显著高于A组[42.94%(584/1 360), P<0.001],两组的移植优质胚胎数和无可移植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D组比较,C组患者所用的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优势卵泡数、扳机日雌二醇、获卵数、每周期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均显著增加(均 P<0.05),D组患者的扳机日内膜厚度[7.00(5.40,8.60)mm]显著高于C组[6.10(5.00,7.93)mm, P<0.001],但是两组间内膜A/A-B型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39)。此外,C组的扳机日黄体生成素及孕酮值显著高于D组( P=0.014, P=0.005),但是两组卵子早排率、全胚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鲜胚移植率[26.04%(75/288)]显著低于D组[38.80%(97/250), P<0.001]。A组和B组、C组和D组间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鲜胚/冻胚移植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小剂量、短时间CC用于微刺激助孕方案并不改变最终妊娠结局,同时节约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可作为DOR患者优选的微刺激助孕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