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纤维化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引起的肾脏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组、他达拉非新剂型治疗(1 mg/kg)组和他达拉非原研药治疗(5 mg/kg)组,每组6只.采用手术构建UUO模型,造模后连续7 d灌胃治疗.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通过肾脏组织病理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肾脏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与sham组相比,肾脏纤维化小鼠SCr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管可见空泡变性、扩张,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P<0.05);他达拉非新剂型和原研药治疗均可显著降低肾纤维化小鼠SCr水平,改善患侧肾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FN及α-SMA的表达和分布(P<0.05).结论: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可显著减少肾组织间质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轻输尿管梗阻引起的纤维化和肾功能损伤,且与他达拉非原研药相比,具有低剂量、高疗效的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仿制与原研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替格瑞洛片(仿制药)与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替格瑞洛片(原研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且术后使用替格瑞洛片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入院时血脂水平、PCI指征、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用药12个月内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等)。将患者分为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对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有效性评估指标为用药12个月内主要终点(心源性死亡、卒中、靶血管重建、再发梗死)和次要终点(全因死亡、外周动脉闭塞、支架内血栓形成、心绞痛发作)事件发生率,安全性主要评价指标为用药12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 486例,仿制药组734例,原研药组752例。仿制药组患者中女性占比、PCI指征为不稳定心绞痛者占比、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原研药组;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占比、PCI指征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占比低于原研药组(均 P<0.05)。PSM后仿制药和原研药组各690例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SM前、后仿制药组患者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原研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M前:12.1%(89/734)比10.9%(82/752),10.8%(79/734)比8.4%(63/752),0.3%(2/734)比0.5%(4/752);PSM后:12.6%(87/690)比12.3%(85/690),11.0%(76/690)比8.3%(57/690),0.3%(2/690)比0.4%(3/690);均 P>0.05]。2组患者均无一例死亡。出血主要表现为鼻出血和皮下瘀点,未导致抗血小板治疗中断。 结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仿制替格瑞洛片用于PCI术后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原研药基本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与原研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持续性发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5家医疗中心采用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60例MM患者资料,其中52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复发难治患者。患者接受至少2个疗程以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每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部分患者未能返院规律治疗。全部患者均完成了至少2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ORR)为76.7%(46/60);42例患者完成了4个疗程的治疗,ORR为78.6%(33/42);30例患者完成了6个疗程的治疗,ORR为86.7%(26/30);2、4、6个疗程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4、6个疗程的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6.7%(10/60)、47.6%(20/42)和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疱疹、消化道症状、血液学毒性等,多为轻度、中度,大多可逆转。2、4、6个疗程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1.7%(55/60)、66.7%(28/42)和36.7%(11/30)。 结论:以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MM效果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原研药类似,患者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PK/PD对国产与原研替加环素抗菌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物效应动力学(PD)研究,比较国产和原研替加环素对细菌的抗菌与杀菌效果。方法:利用体外PK自动模拟系统PASS400模拟不同剂量替加环素给药方案(100 mg,1次/d;50 mg,12 h/d;100 mg,12 h/d),观察国产与原研替加环素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ATCC2592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 BAA-1706)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AB-16703)时间杀菌曲线以及相关PD参数。应用GraphPad Prism 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模拟不同给药剂量PK条件下,国产与原研替加环素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但均表现较弱的抗菌效果。两者的时间杀菌曲线几乎重叠,最大杀菌量均<2 log,在24 h内,细菌都恢复生长到细菌的生长平台期。在PD参数比较中,原研与国产替加环素(100 mg,1次/12 h)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101±0.147)lg CFU/mL和(-1.105±0.208)lg CFU/mL;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6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999±0.187)lg CFU/mL和(-1.865±0.066)lg CFU/mL;对鲍曼不动杆菌AB-16703最大杀菌量分别为(-0.240±0.209)lg CFU/mL和(-0.230±0.187)lg CFU/mL。不同给药方案下,两种药物对三种菌的最大杀菌量、细菌再生至初始菌量时间、24 h杀菌量和杀菌与恢复生长曲线与空白对照曲线面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替加环素在体外模拟人体药物代谢过程条件下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原研与国产替加环素体外PK/PD效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仿制与原研贝伐珠单抗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比对的Ⅰ期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仿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WBP264与原研贝伐珠单抗注射液Avastin ?在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将公开招募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静脉输注WBP264)与对照组(静脉输注Avastin ?),给药剂量为3 mg/kg。给药前30 min内、给药开始后45 min、给药结束即刻、给药后2.5、3.5、5.5、9.5、13.5、24、48 h和第5、8、15、22、29、36、43、57、71、85和99天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半对数图,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 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 0-∞)]、血药峰浓度( Cmax)、达峰时间( Tmax)、血浆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组与对照组AUC 0-t、AUC 0-∞和 Cmax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 CI)介于0.80~1.25,表明WBP264与Avastin ?药代动力学相似。在给药观察期间及每次采血随访时,对受试者进行体格、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以及AE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价。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15、29、43、71和99天进行抗药抗体及其中和抗体检测,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结果:纳入试验的受试者为7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有2例退出试验(未给药和给药后因个人原因退出各1例),安全性分析集77例,药代动力学分析集76例。2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趋势相似,AUC 0-t、AUC 0-∞、 Cmax的几何均值比值(90% CI)分别为1.04(0.98~1.10)、1.03(0.98~1.10)、1.09(1.03~1.14)。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总体AE发生率[89.5%(34/38)比87.2%(34/39)]、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AE发生率[86.8%(33/38)比79.5%(3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E严重程度仅试验组有1例为3级且经评估与药物无关,余为1~2级,以1级占绝大多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抗药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10.3%(4/39), P>0.05)。抗药抗体阳性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WBP264与Avastin ?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拉维达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 C,CHC)患者众多、基因型分布复杂、难治型比例高、诊治率低等现状,需探索可及的、治愈率高的泛基因型抗病毒治疗方案。目前,治愈率高且安全性好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已成为国际丙型肝炎指南的主要推荐治疗方案。拉维达韦(Ravidasvir, RDV)为我国本土原研的新一代NS5A抑制剂,可广泛应用于基因1、2、3、4、6型CHC的治疗,抗病毒活性强,耐药屏障高。多项临床研究显示,RDV与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达诺瑞韦、核苷类NS5B抑制剂索磷布韦等DAAs联合用于CHC患者治愈率高,安全性良好。本文将对RDV相关研究的结果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仿制药与原研药安全性监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广州绿十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仿制药)与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原研药)的安全性进行主动监测及分析。方法:本研究资料来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动监测并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收集报告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原发疾病、用药至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收集到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30份,涉及患者30例。仿制药组21例,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20~91岁,中位年龄43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例。原研药组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0~96岁,中位年龄56岁;无严重报告。仿制药组21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6例次,原研药组9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涉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及用药部位等,主要以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仿制药组15例次,占比41.7%;原研药组6例次,占比46.2%);仿制药组发生2例严重不良反应,均为过敏性休克。经停药,换用其他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等处理后,仿制药组治愈5例,好转15例,不详1例;原研药组治愈2例,好转7例;仿制药与原研药均无死亡病例。仿制药组门诊和/或住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7%(21/29 557),原研药组门诊和/或住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8%(9/10 6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3, P=0.669)。 结论:主动监测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仿制药的安全性与原研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达沙替尼相关的肺部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中肺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的CML患者胸腔积液(PE)和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80例患者,中位达沙替尼治疗时间26(1~142)个月,发现PE 90例(32.1%),其中1级40例(44.4%),2级44例(48.9%),3级6例(6.7%)。PE发生率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每增加10岁, HR=1.6, P<0.001)、服用达沙替尼时处于进展期( HR=2.2, P=0.008)和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 HR=1.9, P=0.018)与PE发生显著相关。服用达沙替尼时处于进展期( HR=3.4, P=0.001)、确诊至开始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间≤6个月( HR=2.2, P=0.015)、发现PE时剂量<100 mg/d( HR=3.1, P=0.001)者PE程度更重。经减停达沙替尼、利尿、胸腔穿刺或置管等干预,半数患者PE减少或消失。减量服用达沙替尼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可维持原治疗反应。在有咳嗽、胸闷或气促等症状的60例患者中,49例接受超声心动图(UCG)检查,8例(16.3%)发现PAH高度可能性,约占所有患者中的3.5%,其中6例(75.0%)合并PE,PAH为可逆性。原研与国产达沙替尼的PE和PA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服用达沙替尼的CML患者中,PE是常见的不良反应,PAH较少见,应注意识别高危人群、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阿扎胞苷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国产阿扎胞苷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的疗效、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国内10家中心共纳入72例符合入排标准的较高危MDS患者接受国产阿扎胞苷75 mg·m -2·d -1,皮下注射,持续7 d治疗,4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6个周期。药代动力学试验采血为单次给药第1天进行。 结果:治疗6个周期或6个周期以前终止用药时疗效评估数据显示,总缓解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6.9%(5/72),治疗期间最佳疗效为CR或PR的患者比例为12.5%(9/72)。治疗期间脱离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依赖的患者分别为46.3%(19/41)和41.2%(7/17)。72例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6个周期,中位总生存(OS)期16.1(95% CI 10.9~20.6)个月,其中治疗≥6个周期患者36例(50%),中位OS期22.3(95% CI 16.1~不可评估)个月。治疗中最常见的Ⅲ~Ⅳ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5%)、白细胞减少(47%)和血小板减少(61%)。药代动力学行为和参数与原研中国数据基本一致。 结论:接受国产阿扎胞苷标准方案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靠,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原研阿扎胞苷一致,可作为较高危MDS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