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创伤后成长及反刍性沉思的纵向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描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同时点创伤后成长及反刍性沉思的变化,分析两者相关性,为个性化干预提供凭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便利抽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首次行PCI术的23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及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于PCI术后出院前(T 0)、术后满1个月(T 1)、术后满3个月(T 2)行问卷调查。 结果:T 0、T 1和T 2时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依次为(53.08 ± 13.47)、(54.77 ± 11.20)、(59.32 ± 7.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78.45, P<0.01);T 0、T 1和T 2时患者侵入性沉思得分依次为(14.92 ± 6.07)、(15.78 ± 4.64)、(12.31 ± 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6.58, P<0.01),目的性沉思得分依次为(14.63 ± 4.74)、(15.52 ± 3.93)、(17.86 ± 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76.20, P<0.01)。T 0、T 1时点的侵入性沉思及各时点目的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 r值为0.229~0.414,均 P<0.01),T 2时点的侵入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负相关( r = - 0.351, P<0.01),T 2时点的目的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 r = 0.403, P<0.01)。 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有待提高,应尽早策划针对性干预,转换患者由疾病所致的悲观认知,促使其发展正性思维,继而促使创伤后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疾病应对机制的转移性前列腺癌住院患者反刍性沉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疾病应对机制下,转移性前列腺癌(mPCa)住院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7例mPCa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60份,有效回收率为97.4%(260/267)。260例mPCa患者反刍性沉思总评分为(31.08±6.46)分,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14.13±4.44)、(16.95±4.55)分。初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面对医学应对方式是mPCa患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 P<0.05);初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病程时间、社会支持水平和面对医学应对方式是mPCa患者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mPCa患者反刍性沉思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疾病应对机制的中介作用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务人员应结合mPCa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和特征,尽早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协助患者提升积极、正向的认知加工水平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理复原力及反刍性沉思在胃癌患者术后压力知觉与创伤后成长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旨在分析胃癌患者术后压力知觉、心理复原力、反刍性沉思和创伤后成长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连云港市6所三甲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压力知觉、创伤后成长评定、创伤后成长和反刍性沉思。结果:胃癌患者反刍性沉思、心理复原力均在胃癌患者术后压力知觉与创伤后成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P<0.05),中介效应分别为0.34和0.31,占总效应19.9%和18.1%。二者连续路径起链式中介效应( P<0.05),中介效应为0.17,占总效应10.0%。 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心理复原力、反刍性沉思能降低压力知觉,增加创伤后成长,在压力知觉和创伤后成长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恐惧疾病进展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考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反刍、主动反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开展身心并护、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肾脏病科选取204例1~5期CKD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法、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及创伤后成长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探析恐惧疾病进展、反刍思维、创伤后成长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 3.0插件对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并用Boopstrap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总分为(29.40±11.85)分,侵入性反刍总分为(21.17±8.37)分,主动性反刍总分为(23.54±8.44)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1.68±27.18)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反刍、主动反刍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 P<0.01);中介效应结果分析显示,恐惧疾病进展不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而通过侵入性反刍与主动反刍的链式中介效应对患者创伤后成长产生影响,侵入性反刍与主动反刍的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结论:恐惧疾病进展可通过侵入性反刍与主动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保持适度的恐惧疾病进展及反思性态度有利于产生创伤后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意外创伤患者认知评价和加工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影响的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意外创伤患者认知评价和认知加工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认知评价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36例意外创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PTG)总分(58.74 ± 13.53)分;目的性反刍总分、反刍性沉思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r=0.578、0.439, P<0.01);侵入性反刍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负相关( r=-0.144, P<0.01);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 r=0.492, P<0.01)。积极认知评价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2,占总效应的13%。 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还可通过积极认知评价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创伤后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反刍性沉思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病耻感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反刍性沉思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临床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在河南省5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 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SSS)、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PB、反刍性沉思和病耻感的相关性,采用AMOS 28.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 0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12%(1 026/1 126)。1 026例脑卒中患者SPBS得分为(28.68±8.32)分、SSS得分为(40.53±9.48)分,C-ERRI得分为(25.43±12.6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SPB与病耻感、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 P<0.01),反刍性沉思与病耻感呈正相关( P<0.01)。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反刍性沉思在脑卒中患者SPB与病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15%。 结论:脑卒中患者的SPB既能直接影响其病耻感,又能通过反刍性沉思对病耻感产生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及时评估患者的SPB,关注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制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实施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康复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分型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潜在剖面分析识别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分型,分析不同分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便利抽样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55名食管癌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分为2个潜在剖面类型,低获益反思组为33.3%(85/255)和高成长适应组为66.7%(170/2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 OR=0.053, P<0.05)、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较高( OR=0.778, P<0.01)的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程度较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较高( OR=1.163, P<0.05)、焦虑( OR=1.323, P<0.01)、抑郁( OR=1.128, P<0.05)得分较高的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程度较低。 结论:食管癌患者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分型特征存在异质性,健康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分型的照顾者制订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9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复查的240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疾病感知问卷简版(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40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SDSS总分(3.98±2.58)分,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72.9%(175/2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 OR=0.383)、疾病感知( OR=1.558)、目的性反刍性沉思( OR=0.643)是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否发生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 P<0.01)。 结论: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现状有待改善,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反刍性沉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反刍性沉思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青光眼患者自我行为管理问卷(GSMQ)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90例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为(12.29±4.71)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为(16.20±3.9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发生意外次数的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发生意外次数是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使老年青光眼伴视野缺损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调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7月选取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智谋理论的干预措施。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C-PTGI、CD-RISC及C-ERR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799、-4.593、-4.433; P<0.01)。 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调整反刍性沉思水平,提升患者心理弹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