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出血性腹泻和肠黏膜糜烂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中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炎症症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主要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肠组织中的信号通路,炎症因子之间平衡的影响,以及抑制自身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LKBH5通过抑制BECN1介导铁死亡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ALKBH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22-01-01-10-10青岛市中心医院5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的囊肿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组织中ALKBH5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ESCs).应用转染小干扰RNA敲低ALKBH5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ALKBH5对E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脉管形成实验验证ALKBH5对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谷胱甘肽(GSH)和铁离子含量验证ALKBH5对EESCs铁死亡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ALKBH5对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qRT-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ALKBH5对BECN1表达的影响,通过RIP和MeRIP实验明确ALKBH5是否通过m6A去甲基化修饰调控BECN1的表达.采用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ALKBH5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qRT-PCR结果显示,ALKBH5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58,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270±0.044,t=17.56,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72 h时siNC组和siALKBH5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1.575±0.000和0.957±0.000,t=23.05,P<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 siALKBH5 组形成的克隆数分别为 75.330±3.712 和 22.670±1.764,t=12.82,P<0.001.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6.700±8.819和77.000±5.859(t=11.30,P<0.001),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2.000±2.309和18.330±2.028(t=14.21,P<0.001).脉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形成的脉管数分别为 73.330±4.667 和 19.330±1.764,t=10.82,P<0.001.GSH 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iNC 组和 siALKBH5组GSH相对含量分别为1.067±0.088和0.430±0.025,t=6.942,P<0.001.铁离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铁离子相对含量分别为1.000±0.058和2.773±0.059,t=21.43,P<0.001.透射电镜观察到敲低ALKBH5后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破坏和溶解.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敲低ALKBH5显著促进BECN1蛋白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BECN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3±0.067和3.277±0.043,t=28.21,P<0.001.RNA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IgG组和ALKBH5组BECN1相对富集量分别为1.073±0.101和79.980±3.695,t=21.35,P<0.001.甲基化RNA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m6A+BECN1 相对富集量分别为 1.007±0.052 和 2.453±0.098,t=13.01,P<0.001.结论 ALKBH5 通过介导 m6A 去甲基化抑制BECN1的表达而抑制EESCs铁死亡,促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湿热证患者血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KD湿热证患者,最终完成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KD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证候疗效,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微炎症、营养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水平,eGF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lb、PA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Alb、PAB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营养不良状态,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icroRNA-21表达水平,靶向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山茶藨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天山茶藨(Ribes meyeri)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对p9和p17代次的ADSCs进行成脂成骨的定向分化,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细胞中P16INK4a、P53基因表达来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天山茶藨对ADSCs的细胞毒性,并利用细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试剂盒检测天山茶藨对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将天山茶藨处理的衰老细胞进行成脂定向分化,年轻细胞进行成骨定向分化,并检测细胞中成脂标志基因LPL、PPARγ和成骨标志基因OCN、RUNX2、ALP的基因表达量;利用未分化、成脂成骨分化和天山茶藨处理的成脂成骨分化细胞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图谱(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对天山茶藨处理的衰老细胞成脂分化和年轻细胞成骨分化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结果 p17代次较之p9代次ADSCs细胞衰老程度加重,且衰老的ADSCs更易向成脂细胞分化,年轻的ADSCs则更易向成骨细胞分化;0.1 pg/μL天山茶藨促进ADSCs的细胞增殖,1 ng/mL和100pg/mL天山茶藨降低ADSCs中ROS水平;天山茶藨抑制衰老ADSCs的成脂分化,促进年轻ADSCs的成骨分化;衰老和年轻ADSCs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天山茶藨在成脂分化过程中改变衰老ADSCs的表达模式;天山茶藨对AD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与TGF-β、精氨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天山茶藨促进年轻ADSCs的成骨分化,抑制衰老ADSCs的成脂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行全麻腰椎手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诱导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n=35)、艾司氯胺酮组(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常规静脉麻醉诱导,n=35),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术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苏醒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患者T1、T2点时HR水平低于T0时点,T3点时HR水平高于T1、T2时点,T2时点,艾司氯胺酮组患者HR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各时点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T1、T2、T3时点MAP水平低于T0时点,T1、T2时点,艾司氯胺酮组患者MAP水平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MAP水平随时间先下降后升高(P<0.05).两组患者NE水平各时点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T2、T3时点,艾司氯胺酮组患者NE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补救药物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71%vs22.86%,x2=4.200,P=0.040).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稳定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气火并治探讨恶性肿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可激活抗肿瘤相关免疫,但同时还可引起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认为ICIs生理情况下可归属于中医学补益剂,发挥温阳益气之效,但免疫应答过激时,ICIs则演变成病理之壮火,对机体具有破坏性.结合免疫治疗不同时期和症状发作程度,将irAEs分为症状发作期(壮火食气耗精)和治疗间歇期(伏火散气势危)两阶段,其中阳动为实火致皮肤、口腔黏膜毒性,气郁化火致胃肠毒性,气闭生火致心脏毒性,气阴两虚致火表现为ICIs相关糖尿病.提出"气火并治"为治疗irAEs的总原则,发作期泻火降气祛药毒以除实火,升阳散火透药毒使火郁发之,通阳行气截药毒使火闭可畅,培气清火制药毒以散虚火,从而达到清壮火、解药毒、缓急症之效;间歇期力图微微生火以温阳气、阻伏火、防复燃,最终通过恢复人体生理之"气"与"阳"的平衡以防治irAEs,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A轴及微小RNA-365-5p(miR-363-5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NMOSD患者根据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AQP-4IgG)结果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PTX)连续治疗1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年复发次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和外周血IL-23、IL-17A、miR-363-5p表达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QP-4Ig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纳入73例和27例.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4.93%和70.37%,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的年复发次数分别为(1.36±0.32)和(1.33±0.41)次,ADL评分分别为(62.36±5.76)和(63.27±5.38)分,IL-23 分别为(325.23±116.35)和(328.79±120.38)pg·mL-1,IL-17A 分别为(68.46±12.38)和(69.61±13.41)pg·mL-1,miR-363-5p 分别为1.76±0.10和1.77±0.19.治疗12个月后,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患者年复发次数分别为(0.28±0.16)和(0.31±0.12)次,ADL评分分别为(85.10±10.36)和(81.26±11.34)分,IL-23 分别为(119.49±10.26)和(122.46±11.54)pg·mL-1,IL-17A 分别 为(43.16±6.29)和(40.27±8.75)pg·mL-1,miR-363-5p 分别为 1.38±0.15 和 1.36±0.15.2组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9%和18.51%,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疗效确切,可降低年复发次数,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23/IL-17A轴及抑制miR-363-5p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估治疗效果、肝功能、血清AFP水平、生存期、安全性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R比例高于对照组为90.00%(27/30)比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1,P=0.028);治疗6周后ALT为(40.92±6.09)U/L,低于对照组的(46.33±8.13)U/L;治疗9周后血清AFP水平对照组为(153.25±42.23)μg/L,高于治疗组的(74.61±18.29)μg/L;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2.41±2.88)个月,总生存期为(34.18±5.77)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4.17±3.14)个月,总生存期为(21.68±5.36)个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