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龋活性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病状况及Cariostat法龋活性检测结果,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防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长沙市雨花区6所幼儿园1 032例3~5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随机抽取6个大班、6个中班及6个小班565例儿童进行Cariostat法龋活性检测。结果:1 032例儿童中患龋者626例,患龋率为60.66%,龋均为2.87±3.67,龋齿充填率为8.53%。上颌中切牙患龋率最高(37.89%),其次是下颌第二乳磨牙(32.56%)、下颌第一乳磨牙(32.36%)。不同年龄组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231, P<0.05),5岁儿童患龋率最高(66.50%)。1 032例儿童按乳牙龋、失、补牙数(dmft)值分为4组,无龋组人数最多;中龋组人数最少。1 032例儿童龋失补牙数共2 959颗,高龋组儿童龋失补牙数最多,达1 861颗,占龋失补牙总数的61.89%。565例儿童按龋活性试验(简称CAT)分析显示:不同CAT分度患龋率不同(χ 2=27.390, P<0.05),高度组患龋率最高(90.48%)。CAT值与龋均呈正相关( r=0.261, P<0.05)。 结论: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齿发生率为60.66%。Cariostat法可较真实地反映儿童患龋情况,有助于筛选儿童龋病易感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糖尿病的牙周炎诊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患者因牙周疾病而就诊于口腔科的人数不断上升,而且症状相对较重,常因合并一些并发症增加了牙周治疗的复杂性。本文简述了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流行病学和相关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表现等,并重点阐述和总结其治疗策略,以期为口腔医师在临床诊疗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部分重症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EV是引起我国手足口病持续流行的主要病因。2013年以后,其他EV在手足口病病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本文对2008年以来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罕见的局部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典型症状为牙齿萌出异常,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鬼影牙”。ROD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应根据病例情况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口腔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序列治疗。本文详述了ROD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牙齿微观结构和治疗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病例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MH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效果,以及特效药丹曲林的使用情况。方法: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及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收集1976年1月至2022年4月报道的所有MH病例,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MH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丹曲林使用情况及预后转归等。结果:中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共140例,中国台湾地区报道的MH病例共12例,均以青少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口腔科手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等。MH病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心率异常增快、肌紧张或肌肉强直、P ETCO 2异常升高等。所有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少数进行了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治疗措施主要为降温、呼吸循环支持、利尿、纠酸、碱化尿液等。中国大陆在缺少丹曲林的情况下,少数病例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MH患者总存活率为54.3%;中国台湾地区丹曲林应用率为83.3%,MH患者存活率为100%。 结论:与中国台湾地区患者相比,中国大陆患者丹曲林应用较少,MH患者存活率较低,但随着对MH相关知识的重视及了解增多、新版专家共识的发布以及国产注射用丹曲林钠的上市应用,中国大陆MH病例的救治水平有望得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州市2010至202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0至2020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选择"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用人单位在广州市的职业病发病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0至2020年广州市职业病发病病种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0至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9大类38种1 341例,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8.1%(511/1 341)、30.5%(409/1 341)和16.2%(217/1 341)。电焊工尘肺和矽肺病例分别占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的47.7%(244/511)和34.4%(176/511)。噪声聋病例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数的99.8%(408/409)。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26.7%(58/217),其中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数居多,占79.3%(46/58);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73.3%(159/217),其中苯、铅中毒病例数位居前2位,分别占病例数的79.2%(126/159)和17.6%(28/159)。结论:应将电焊工尘肺、矽肺、噪声聋、苯中毒、铅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等作为广州市重点职业病进行监督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安地区正畸患者 平面偏斜的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正畸患者 平面偏斜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初诊患者的颅面的锥形束CT资料,探究 平面偏斜的发生率及分布,并分析与 平面偏斜相关的可能因素。 结果:口腔专科医院正畸初诊患者中 平面偏斜的发生率约为18.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颌双侧尖牙牙冠垂直向高度差每增加1 mm, 平面偏斜的患病率增加为原来的2.49倍( P=0.025)。 结论:平面偏斜在正畸初诊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上颌双侧尖牙垂直向高度差异是此错 畸形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多数STD的口腔表征不仅具有特征性,且常常是其首发、早发、必发的临床表现。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必须熟悉STD的口腔表征,以利早期做出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监测,阻止STD的传播。同时,要求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本文着重介绍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表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诊断与疾病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由于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RAU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将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作为治疗目的。本文将简述RAU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复习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介绍最新的病情评价指标,重点更新RAU疾病管理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口腔医师对RAU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过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口腔过敏综合征(oral allergy syndrome,OAS)是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花粉过敏患者进食含有同源致病变应原的新鲜水果或蔬菜后,出现口咽部过敏症状,偶尔伴发全身症状,属于呼吸道变应原与食物变应原因结构相似产生交叉免疫反应的食物过敏特殊类型。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关注较少。系统掌握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对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口腔过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提供参考和预防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