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医疗花费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职业司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选择入院治疗的126例职业为司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共59例患者)及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共6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计量资料用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下床时间较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住院费用较高、6个月及1年后复发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司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疗法治疗较常规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煤矿矿区工人眼外伤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煤矿矿区眼外伤患者的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华亭煤业总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眼外伤61例(6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受伤原因均为井下工作意外事故。其中以运输工在巷道作业时因支撑巷道的液压支架管道意外爆裂,眼部被管道内的高压乳化液冲击致眼挫伤者35例(57.3%)占首位;其次是采煤司机被采煤机意外蹦出的高速旋转煤块击中眼部,导致的角膜穿孔伤和眼内异物伤者14例(23.0%);掘进队工人在使用风钻或水钻时被溅出的水泥屑和煤屑所致的眼睑皮肤异物及角结膜异物者12例(19.7%)。外伤性质以挫伤最多(62%);其次为眼球穿孔伤(20%),眼附器挫伤及裂伤(18%)。患者治疗前平均视力(logMAR)为1.28±1.08,治疗后为0.5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033, P<0.05)。 结论:矿区工人眼外伤与多种因素有关,以眼挫伤为主,对视力有直接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tstein模式下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 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前参数(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 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 OR)=32.132,95%可信区间(95% CI)为11.129~65.471〕、心搏骤停发生地点( OR=0.080,95% 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OR=0.121,95% 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 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 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2.8%;BCPR可提高OHCA患者院前CPR成功率和30 d存活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学生、军人及公交司机等人群作为CPR培训目标可能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 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 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 P<0.05)。 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货车司机远距离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分子溯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追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病例的感染来源及病毒传播路径,证实经长途货车司机跨省远距离传播COVID-19事件。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022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本土疫情暴发期间漳州市报告的5例货车司机COVID-19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全基因组测序,应用在线分析平台判定病毒型别及突变位点,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综合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及传播路径。结果:成功从5例病例中获得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序列长度为29 770~29 839 bp,基因组平均覆盖度为99.53%;病毒分型结果显示5株病毒均为Omicron变异株,但分属3种BA.2亚分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例病毒与2022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本土疫情流行的两种进化分支病毒高度相似,另2例病毒则与该起疫情流行的病毒存在差异较大(核苷酸突变位点差异7~1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差异5~7个);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例病毒与福建省泉州市本土疫情病毒高度同源,2例病毒因亲缘关系较远可排除其与泉州市疫情关联;结合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可以推断至少有2例长途货车司机病例系福建省外感染后返回的散发病例。结论: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提示5例COVID-19货车司机病例至少存在3个感染来源,并推测部分病例系省外感染并跨省长距离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煤矿井下噪声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了解井下噪声危害程度,并且为噪声措施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四川省13个典型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 203个点位、609个工种进行噪声暴露情况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噪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结果中噪声强度P75>80 dB(A)。其中打眼工、放炮工、支护工和司机等工种测量值>80 dB(A);空压机巡视处噪声强度>86 dB(A),瓦斯抽放巡视处、主通风机操作处的噪声强度介于80~85 dB(A)。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噪声暴露应及时采取吸、隔声控制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肺多发囊状病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31岁,因“胸痛1个月”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右胸持续性钝痛,逐渐加重,无咳嗽、咯血、气喘、发热等。吸烟史10余年,平均每日20支,未戒烟。职业为货车司机。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者胸部CT示双上肺多发不规则囊状病变,大小不一,伴多发结节影(图A~C)及胸骨柄、胸4椎体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可能性大。行胸骨软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伴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CD1a(+),Langerin(+),S100(+),CD68(+),CD4(+),BRAF V600E(+),CD21(-),CD35(-),CD(-),Ki-67(+,约20%)。LC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病,其特点是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并破坏邻近结构,最常侵犯的器官包括骨骼、肺、皮肤、淋巴结和脑垂体。肺LCH好发于年轻吸烟者,男性多见,表现为双肺结节性病变,可伴有弥漫性囊状病变,以中上肺野为主,随疾病进展囊状病变可增多。本例患者为年轻男性,有长期重度吸烟史,胸部CT见双上肺多发不规则囊状病变伴结节影,最终经组织活检病理确诊LC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总是去安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李某(化名),刚过50周岁,一位阳光乐观的卡车司机,不幸被病魔打趴。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一周"入院,完善检查诊断为肺癌晚期伴全身多发转移(脑转移为主症)。家属不想让本人知道实情,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急诊病房诊疗过程中,在李先生身上发生了诸多的事情,但医护们给予的安慰、帮助和支持,减轻了患者很多的痛苦,也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家属最终选择了安宁治疗,医护等的鼓励与安慰,将继续与他随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工作付出回报失衡对广州市地铁员工睡眠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地铁员工睡眠障碍现况,分析付出回报失衡(ERI)型职业应激对其睡眠状况的影响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月抽取广州市地铁司机、调度员与站务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7%。采用ERI问卷和自我管理睡眠问卷收集地铁员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满意度、职业应激和睡眠状况等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地铁员工1 124人,平均年龄为(28±5)岁,工龄为(4.5±3.6)年;ERI型职业应激者比例为24.7%(278/1 124);睡眠障碍474人(4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教育水平、工作岗位、生活满意度及ERI职业应激对地铁员工睡眠状况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等变量后,较高工作付出(校正 OR=2.56,95% CI:1.79~3.68)、较低工作回报(校正 OR=1.90,95% CI:1.34~2.68)及ERI(校正 OR=2.33,95% CI:1.69~3.22)地铁员工的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在引入调节变量内在投入后,ERI(校正 OR=2.89,95% CI:1.80~4.64)和内在高投入(校正 OR=4.64,95% CI:2.81~7.68)均可独立增加地铁员工睡眠障碍发生风险。 结论:广州市地铁员工总体睡眠障碍不容忽视,ERI型职业应激及内在高投入可能影响地铁员工睡眠障碍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质量功能展开技术在重症心肺疾病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准确有效识别重症心肺疾病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的最关键需求,以更好地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内56家医疗机构行ECMO转运的患者〔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前转运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QFD后转运的患者为观察组〕、联盟医院医务人员、ECMO转运团队、转运司机团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QFD工具,将收集到的需求转换成质量改进要素,以获取针对性改进措施。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其中患者91份(包括对照组27份、观察组64份)、联盟医院医务人员10份、ECMO转运团队10份、转运司机团队5份,问卷回收率92.8%。重症心肺疾病患者ECMO救治改进要素按照重要度进行排序,其中前5位依次为首诊评估精准化、ECMO团队专职化、车辆安全有保障、响应对接无缝隙、协同救治流程畅。结论:联盟各医院对重症心肺疾病患者进行ECMO救治中应优先考虑上述5个改进要素,以确保患者得到更准确、及时的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