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与并行采集技术在肩关节MRI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与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对比,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对肩关节MRI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优化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肩关节MRI检查的70例患者,扫描序列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包括斜冠状位T1加权成像(oblique coronal T1-weighted,OCor T1WI)、斜冠状位T2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oblique coronal T2-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OCor T2WI-fs)、斜矢状位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oblique sagittal PD-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OSag PDWI-fs)、横断面PD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transverse PD-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Tra PDWI-fs),分别采用ACS和PI两种加速采集技术.比较两种技术的扫描时间.测量冈上肌肌腹和肱骨头的信号强度及背景标准差,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相较于PI,采用ACS缩短了33.5%的扫描时间.采用ACS采集的图像伪影更少,骨骼肌肉的噪声更小,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上均高于采用PI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Cor T1WI、OCor T2WI-fs和Tra PDWI-fs序列中采用ACS的图像在冈上肌和肱骨头的SNR均高于采用PI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OSag PDWI-fs序列中图像冈上肌的SNR采用ACS与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肱骨头的SNR采用ACS采集的图像高于PI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与传统的PI相比,采用ACS在肩关节MRI中可实现更高效且稳定的快速成像方案,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患者耐受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改善直肠CT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是否可以改善静脉期肛管直肠的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纳入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71例患者,所有影像资料使用50%ASiR-V和DLIR低、中、高(DLIR-L、DLIR-M、DLIR-H)3个强度的DLIR重建静脉期薄层图像.测量各组图像的肛管和臀部脂肪的CT值和标准差(SD),以臀部脂肪SD作为背景噪声,计算肛管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Likert 5分量表法独立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直肠癌局部侵犯情况诊断信心评价.分析比较客观测量指标和图像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结果:各组间肛管CT值及臀部脂肪CT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SD、肛管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组脂肪SD最低,SNR及CNR最高,而50%ASiR-V组脂肪SD最高,SNR及CNR最低.与50%ASiR-V组相比,DLIR-H组脂肪SD降低44.3%,肛管SNR及CNR分别提升89.5%和92.1%(P<0.05).4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DLIR-H到50%ASiR-V依次降低.其中50%ASiR-V、DLIR-L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直肠癌局部侵犯情况诊断信心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M及DLIR-H组优于50%ASiR-V组(P<0.05).结论:与标准50%ASiR-V图像相比,DLIR-M和DLIR-H重建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重建强度越高,图像质量越好,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越强,能为临床精准评估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双能量CT低keV深度学习重建图像与常规图像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将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与双能量CT(DECT)结合,评估胃癌低keV单能图像质量,并与常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算法图像进行比较。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前瞻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例胃癌患者的DECT图像,基于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使用DLIR算法分别在低、中、高强度水平下(DLIR-L、DLIR-M、DLIR-H)重建55 keV单能量图像,同时使用ASiR-V算法重建70 keV 40%混合系数(ASiR-V40%)图像。在图像客观评价中,分别在4组重建图像上计算病灶和肌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在图像的主观评价中,对各组重建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病灶显示能力及诊断信心进行评分。4组间SNR和CNR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评分的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用Bonferroni校正对事后两两比较进行调整。结果:在客观评价中,动脉期和静脉期55 keV DLIR-H图像上CNR 病灶、SNR 病灶以及SNR 肌肉最高,且在70 keV ASiR-V40%、55 keV DLIR-L、DLIR-M以及DLIR-H图像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P<0.05)。在主观评价中,与70 keV ASiR-V40%相比,55 keV DLIR-H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LIR-M评分相似或略差,而DLIR-L图像质量评分下降( P<0.05)。55 keV DLIR的各水平重建图像的病灶显示能力及诊断信心在动、静脉期均高于70 keV ASiR V40%图像( P<0.05)。 结论:相比70 keV ASiR-V40%常规图像,55 keV DLIR-H图像具有更高的病灶对比度和诊断信心,且图像噪声更低。55 keV DLIR-M图像与70 keV ASiR-V40%的整体图像质量相当,但前者的病灶对比度和诊断信心更高。55 keV DLIR-L无法将图像质量提升至70 keV ASiR-V40%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石化厂488名工人噪声所致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某石化厂噪声所致工人听力损失的风险水平。方法:于2020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某石化厂488名噪声作业男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SO 1999:2013《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评估工人目前和未来噪声所致听力的发生风险,采用护听器适合性检验测试工人佩戴护听器的个人声衰减值(PAR),对比不同听力结果工人的风险评估结果、适合性检验结果。结果:该石化厂男性工人平均噪声暴露等效声级为86.7 dB(A),工人PAR的中位数为16(4,23)dB,不同听力结果工人的年龄和工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噪声强度和PA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SO1999:2013方法的风险结果显示,工人目前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均为可忽略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噪声聋的发生风险为可忽略风险者452人(92.7%),中等风险者27人(5.5%),高风险者9人(1.8%)。暴露在噪声强度为>94~97 dB和>97 dB的工人未来5~15年发生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为中等风险及以上。暴露在91~94 dB噪声强度下的工人未来5~15年发生噪声所致噪声聋的风险均在中等风险及以上。 结论:该石化厂工人未来5~15年发生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较高,需要加强噪声防控措施。ISO1999:2013方法可能会低估工人发生听力损失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描述其建模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其性能。方法:在充分考虑生物学适应性(激活电位阈值和不应期开关),及其对尖峰放电脉冲产生及其传导的动态调节机制基础上,在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了突出后电位多通道滤波器,实现了输出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强度的动态调节。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的误差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尖峰放电神经网络的调节。结果:在自发噪声下,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的尖峰放电间期信号直方图满足泊松分布。通过2个新型脉冲神经元的简单连接,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尖峰放电模式。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具有自发本征噪声的特征,能够形成复杂的周期尖峰放电模式。对于输入噪声控制,该模型的不应期与门限电位适应性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刺激电流-尖峰放电脉冲频率间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所提出的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在自发噪声条件下能产生多种模式的振荡和相干振荡,这与生物神经元极其相似,能实现复杂的噪声信号处理。所采用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多通道突触后电位滤波器,能使一些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得平稳。所提出的基于于自适应LMS的BP学习算法克服了尖峰放电信号的瞬态变化特性导致的误差驱动学习算法无法应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电焊岗位噪声和紫外辐射的分布及强度,了解焊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该类型岗位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某制冷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中电焊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6人。对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测量,对测量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力容器车间个体8 h等效声级(L EX,8h)超标率为82.2%(37/45),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焊接工人的个体L EX,8h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3, P<0.05);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焊接作业人员罩内眼部有效辐照度超标率分别为33.3%(4/12)、25.0%(3/12),罩内面部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与机组总装车间工人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噪声聋检出率1.5%(5/336)和听力损失者检出率20.5%(69/33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趋势=22.42, P<0.01);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晶体浑浊、角膜云翳、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45、14.80、55.99, P<0.01)。 结论:焊接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和紫外辐射危害容易被忽视,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保障措施,保护电焊人群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750 kV超高压变电站主要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7月,通过对变电站1、变电站2、变电站3、变电站4、变电站5、变电站6和变电站7等750 kV超高压变电站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作业人员在巡检过程中接触的六氟化硫水平、工频电场及噪声强度。结果:7座750 kV超高压变电站的358个六氟化硫检测点结果合格率为100.0%;工频电场8 h时间加权平均值结果合格率为100.0%,847个工频电场检测点中,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为64.3%,不同变电站和巡检区域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7.52、50.86, P<0.01);其中断路器巡检区域工频电场超标率最高(94.4%,34/36)。7座变电站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41.1~79.7 dB(A),合格率为100.0%。 结论: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运维工接触的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主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母线、开关等巡检区域存在较高的工频电场辐射,应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设备选型、选用机器人巡检、调整巡检时间,以降低变电站运维工工频电场接触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儿科病房噪声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减少儿科病房声音分贝,降低噪声污染,以期提高护理人员抗噪声风险意识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医护人员及患儿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发放噪声调查问卷并使用噪音仪器进行监测,获得病房噪音产生重点来源、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随后进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阶段,列出儿科病房工作流程,然后对流程进行分析,算出危急值,对危急值较高的项目制订并实施整改措施,采用噪声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后,危急值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认为受噪声干扰程度非常严重的人数由38人降低至29人( χ2值为21.82, P<0.05),对控制噪声管理非常满意的人数由18人上升至30人( χ2值为36.28, P<0.05),噪声重点地段强度、噪声来源强度、各时段强度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可降低病房噪声污染,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医护人员及患儿身心健康,塑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 OR值)及其95% CI。 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 OR值(95% 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 OR值(95% 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 OR值(95% 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 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电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8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焊装车间636名电焊作业工人为电焊组,以该厂单纯噪声暴露的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757名装配工人为装配组。对焊接岗位和装配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及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随工龄的变化趋势。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电焊工人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的关联性。结果:焊接岗位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均为9.68%(3/31),其噪声暴露强度[(85.36±2.68)dB(A)]及超标率[48.39%(15/31)]与装配岗位[(84.86±3.28)dB(A)和43.24%(1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胸片异常检出率、谷丙转氨酶异常检出率、谷草转氨酶异常检出率、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装配组( P<0.05)。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DR胸片异常检出率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以及装配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工龄≥9年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DR胸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同工龄段装配组作业工人(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OR=10.83,95% CI:7.31~16.06; OR=16.59,95% CI:5.72~48.10; P<0.05)。 结论: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问题突出,且异常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