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肾固本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进展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表现的肺部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尚不完全满意,病情反复加重和高致死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疗COPD疗效较好.本病多属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曹世宏教授认为,COPD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引起的一种病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在久病肺虚的基础上损及五脏,其中尤以肺肾两脏为甚,并强调痰浊和血瘀为其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曹教授治疗稳定期COPD主张衷中参西、取长补短,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补益肺肾之气,治病求本,其中党参、黄芪、巴戟天等是曹教授临床常用中药,有平补肺脾之气,温补肾阳之功.同时注意化痰祛瘀,因人制宜,临床疗效颇佳.本研究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气管哮喘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管理的提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规范治疗及管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828例,其中男292例,女536例;年龄21~82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BMI将其分为高BMI组(BMI≥24 kg/m 2)218例、正常BMI组(18.5 kg/m 2≤BMI<24 kg/m 2)521例及低BMI组(BMI<18.5 kg/m 2)89例。通过肺功能仪测定研究对象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呼出25%、50%以及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呼吸峰值流量(PEF)、吸入舒张剂(沙丁胺醇)后FVC和FEV 1实测值增加的绝对值及FVC%预计值(“%预计值”表示相关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FEV 1%预计值增加的百分数,分析BMI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高BMI组FEV 1%预计值、MMEF、FEF 25%、FEF 50%以及FEF 75%均显著低于正常BMI组和低BMI组(均 P<0.05),FVC%预计值显著低于正常BMI组( P<0.05),FEV 1%预计值增加百分数显著低于低BMI组( P<0.05);正常BMI组FVC%预计值显著高于低BMI组( P<0.05)。男性患者BMI与FEV 1增加绝对值呈负相关( r=-0.148, P<0.05);女性患者BMI与FEV 1%预计值、FEV 1/FVC、MMEF、FEF 25%、FEF 50%、FEF 75%及FEV 1%预计值增加百分数均呈负相关( r=-0.124、-0.127、-0.165、-0.138、-0.156、-0.162、-0.106,均 P<0.05)。 结论:哮喘患者BMI与肺功能显著相关,高BMI患者肺功能相对更差;且在女性患者中,BMI对肺功能的影响更显著;BMI升高可致肺功能及气道可逆性下降,提示在哮喘管理中应重视BMI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A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酸刺激治疗,C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酸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整体吞咽功能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治疗前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B组和A组,吞咽时程短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sEMG最大波幅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含或不含其他控制性药物)治疗,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较为顽固的过敏性哮喘。作为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的奥马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授权应用于6~18岁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生物制剂。其对血清游离IgE具有高度特异性,能有效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结合,下调该受体在炎症细胞表面的表达,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单纯使用常规控制性药物相比,联合奥马珠单抗作为附加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和恶化率,减少频繁就医状况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在儿童气道异物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儿童气道异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60例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儿童气道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60例患儿中,男40例,3岁以下58例(96.7%)。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98.3%)、气喘(56.7%)、发热(46.7%)。85%患儿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异物以植物类食物为主(91.6%),以花生等果仁类食物最为常见。异物嵌顿部位主要为左主支气管(33.3%)和右主支气管(26.7%)。40例(66.7%)气道异物伴肉芽组织增生,其中少量肉芽13例(21.7%)、肉芽部分包裹26例(43.3%),完全包裹1例(1.7%)。60例患儿气道异物均1次性成功取出,其中单一球囊导管异物取出31例(51.7%),从打开球囊到异物被拖出声门一般耗时约15~20秒。无术中严重出血、气胸、声带或气道壁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儿童常见的花生等果仁类气道异物,尤其并发肉芽组织增生者,应用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行异物取出是安全、有效、快速的,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行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而营养不良、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录像吞咽造影检查法(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能有效改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降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噬细胞与Wnt信号通路在海水吸入型肺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海水吸入型肺损伤是航海科考作业和军事任务中常见的意外事故。海水独特理化性质易造成严重肺部炎症损伤。目前对海水吸入型肺损伤发病机制和修复机制尚不明确,治疗难度较大。肺泡巨噬细胞作为肺免疫系统主要细胞和肺炎症环境的重要组成,是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屏障和肺组织修复的重要机制环节。Wnt/β-catenin通路是参与组织重塑、细胞迁移及创伤修复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认为肺泡巨噬细胞与Wnt/β-catenin通路在海水吸入型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修复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对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00, P=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 P=0.023)。 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干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符合撤机条件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方式,研究组撤机拔管后采用HFNC序贯氧疗,对照组撤机拔管后予传统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序贯治疗后1、24 h的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OI)变化及ICU住院时间、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4 h的PO 2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1、24 h的PO 2未见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 h,研究组SpO 2改变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1、24 h,研究组OI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为100%,撤机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均为0。 结论:HFNC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氧疗相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合,应用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维来司钠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早期炎症反应、肺水肿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早期炎症反应、肺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对其他大鼠进行烟雾吸入建模,并在建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维来司钠10 mg/kg、20 mg/kg及30 mg/kg腹腔注射,24 h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及肺组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各组大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肺损伤、肺泡间壁增厚、肺泡间质充血等情况,且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厚度、肺组织湿干比重(W/D)水平、肺水肿发生率及TNF-α、IL-6、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高、中、低剂量组中,以低剂量组大鼠肺功能恢复水平最高,其肺泡间隔厚度、肺组织W/D水平、肺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76±0.40)μm、(5.18±0.13)及40.00%,其TNF-α、IL-6、NE及MPO水平分别为(19.62±0.83)pg/L、(9.41±0.25)pg/L、(6.23±0.18)μg/L及(30.64±0.87)pg/L,显著优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 P<0.05)。 结论:西维来司钠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能够产生显著干预效果,可提升其肺功能恢复水平,降低肺脏出现的炎症反应及肺水肿等症状发生,其治疗效果与给药剂量存在关联,就大鼠而言,给药剂量为10 mg/kg治疗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