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可溶性微针的制备、表征及其离体皮肤渗透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筛选多种常用的微针基质辅料,制备具有合适机械强度和柔韧性的载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neurotoxin,NT)可溶性微针(dissolvable microneedles,DMN)(DMN-NT),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两步真空模板填充法制备不同材料构成的DMN,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通过重量法对其吸湿性进行考察,利用正置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基质材料后制备DMN-NT,并对微针的载药量、机械性能、在体溶解、在体恢复、体外释放度、离体皮肤渗透与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针尖最佳基质材料为2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K90)和20%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背衬层最佳基质材料为7.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LV型)和15%聚乙烯醇(PVA-0588).正置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DMN-NT针体垂直,排列整齐;每片DMN-NT的载药量为(172.22±1.30)μg或(17.38±0.57)μg;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DMN-NT针尖受力可达(39.88±3.09)N,大于微针穿刺皮肤所需的破坏力0.05N,表明DMN-NT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亚甲基蓝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微针具有较好的穿刺性;在体溶解实验结果显示,在10min内DMN-NT大部分溶解;在体恢复实验结果为给药30min后针孔痕迹几乎不见,表明DMN-NT的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MN-NT在pH值为7.4的PBS中8min的累积释放率达(93.65+4.29)%;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10h后微针的累积药物渗透百分率达到(97.99+2.80)%,而药物水溶液中药物几乎没有透过皮肤;DMN-NT稳定性初步评价结果良好.结论 制备的DMN可以穿刺皮肤角质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高效经皮递送大分子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设计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针对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腥臭气、苦味等口感不佳问题,采用粉体改性技术改良创新为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方法 通过志愿者视觉模拟评分法、溶化性评价方法等,筛选速溶散的掩味剂、分散剂种类与用量.采用常规粉体性质测量方法比较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与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粒径、比表面积、密度、休止角、接触角、微观形态、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差异.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和志愿者感官评价方法对比评价 2种散剂气、味、砂粒感、溶化性等口感差异.结果 添加处方量 0.85%的β-环糊精可显著掩蔽鸡内金的腥臭气与苦味,添加处方量 49.15%的木糖醇可使速溶散在 15 s内快速溶化,溶化效果最好.传统散剂改良为速溶散后,粒径显著降低,粒径累积分布 90%时对应粒径(D90)从311.539 μm降低至 58.389 μm,比表面积从 0.065 8 m2/g增加至 1.018 2 m2/g,振实密度由 0.821 2 g/mL减小至 0.610 7 g/mL,休止角由 47.6°增大至55.3°.口感多模态评价结果表明,志愿者对速溶散的依从性更佳,速溶散几乎无苦味,仅具轻微腥臭味、砂粒感,明显甜味,溶化时间(14.8±6.3)s;而传统散剂具有较弱苦味、腥臭味,明显砂粒感,甜味较淡,溶化时间(26.7±8.5)s.结论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的速溶化改良实现了"口腔速溶、无水服药"功能,显著提升了服药口感,为中药儿童药或传统散剂的现代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二冬汤浸膏粉干燥工艺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筛选二冬汤浸膏粉干燥方式.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处理浸膏粉,以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指数、豪斯纳比率、卡尔指数、颗粒孔隙度、休止角、水分、吸湿性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采用HPLC法测定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的含量,单因素试验优化干燥参数.结果 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后,浸膏粉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84.26%、94.02%、97.05%,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最佳参数为进风温度120 ℃,相对药液密度1.10,进样体积流量288 mL/h.结论 喷雾干燥压缩成型性较好,可用于干燥二冬汤浸膏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助干剂在中药浸膏干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中药浸膏的干燥是制备现代中药固体制剂的重要工序之一.但是,中药浸膏的干燥效率低、能耗高、浸膏粉吸湿性强、流动性差,以及喷雾干燥粘壁等问题较为突出,长期困扰着中药制药行业.添加助干剂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中药浸膏干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该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综述了助干剂在中药浸膏干燥中的作用与主要应用,总结分析了助干剂的助干机制,以期为提高中药浸膏的干燥效率、改善中药浸膏品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30、50 kDa的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处理,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的溶液理化性质、皂苷类成分保留性及其吸湿性、油水分配系数等的影响.同时,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超滤膜技术可降低黄芪水提物溶液的浊度,显著改善溶液的澄明度.经不同超滤膜分离纯化处理后,黄芪水提物中黄芪甲苷保留率>90%,总皂苷类成分保留率>85%,其总皂苷纯度提高了14%~19%.超滤膜技术可降低黄芪水提物的吸湿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并影响其皂苷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综合考虑杂质去除、有效成分保留及抗氧化活性,30 kDa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的分离纯化效果较好.结论:超滤膜技术提高了黄芪水提物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中药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将黄精多糖添加到市售面霜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是150 min,提取次数为1次;黄精多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均符合双指数模型;置于干硅胶环境下48 h,黄精多糖保湿率为14.00%.结论: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在护肤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混料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淡竹茹汤颗粒剂的喷雾干燥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通过优化辅料配比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解决淡竹茹汤浓缩液直接喷干粉吸湿性大、流动性差的问题,提高其得粉率.方法:以得粉率、含水量、吸湿性及流动性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混料设计方法结合AHP-CRIT-IC综合赋权优化辅料配比;通过Box-Behnken 设计优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混料配比为浓缩液∶麦芽糊精∶微粉硅胶=0.90∶0.05∶0.05(以重量计).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温度185℃,进料速度10%,雾化压力55 mmHg,药液相对密度 1.02.结论:该条件下得到的喷雾干燥粉吸湿性小,流动性好,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有助于后续淡竹茹汤的制剂成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成型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优化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成型工艺.方法 以制软材难易程度、制粒难易程度、颗粒性状、颗粒成型率、颗粒溶化性为评价指标,优化颗粒稀释剂及其配比;以颗粒吸湿性、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优制粒浸膏密度为 1.27 g/mL,稀释剂为可溶性淀粉,浸膏与可溶性淀粉的比例为 1 ∶ 2.5;润湿剂为 70%乙醇,用量为 20%.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制备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多晶型对药物固体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药物多晶型现象普遍存在于有机小分子药物当中,由于多晶型分子构象和堆积方式存在差异,同一种药物的多晶型物理化学性质会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制剂学性能.因此在药物处方前研究中需要全面系统地筛选晶型,并通过各种固态研究方法对这些晶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了解各个晶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转变行为,以选择后续开发的理想晶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多晶型影响药物溶解度、溶出速率、吸湿性、粉体学性质、机械性质、化学稳定性以及光学性质的案例,期望能够加深对药物多晶型在制剂开发中作用的理解,启发对多晶型药物新特性的探索及新应用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反应工程法在研究中药喷雾干燥过程中单液滴干燥行为的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喷雾干燥技术是中药制剂生产最常用单元操作之一,具有干燥时间短、产品品质均一等优势.然而,由于中药提取物具有黏度大、吸湿性强、流动性差等性质,从药企生产的宏观角度解决喷雾干燥尚存在的粘壁、结块等问题空间非常有限.因此,从单液滴蒸发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喷雾干燥进而优化工艺成为趋势.基于反应工程法的单液滴干燥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液滴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中药单颗液滴在干燥过程的参数数据,采用反应工程法(reaction engineering approach,REA)对数据处理建立预测模型,是研究中药喷雾干燥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文总结分析了各类单液滴系统的特点、REA在单液滴干燥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在中药喷雾干燥领域对优化工艺、预测干燥状态、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意义.展望了该方法的前景,包括新参数、新成像技术的引入等,以期为该方法在中药喷雾干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