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参与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社会隔离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对社会隔离的影响路径,并分析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及自主参与问卷,调查2023年5-11月在北京市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住院的4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隔离现状,构建社会隔离与自我管理及社会参与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参与的中介效应.结果 4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227例发生社会隔离,发生率为45.77%;发生家庭维度与朋友维度社会隔离人数分别为74例(14.92%)与239例(48.19%).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收敛良好,后验预测P值为0.371>0.05,拟合较好.模型显示,自我管理中的运动管理与吸烟对社会隔离有负向直接效应(-0.136与-0.132),还通过社会参与间接影响社会隔离(-0.201和-0.079),中介效应比分别为59.47%和37.44%.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运动与吸烟)及社会参与可以预测社会隔离的发生,社会参与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运动与吸烟)与社会隔离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青少年烟草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台州市青少年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台州市3个监测点,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共2927名青少年,采用自填方式填写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现在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台州市青少年吸烟率为6.12%,尝试吸烟率为25.61%,二手烟暴露率为56.1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初中(OR=0.360,95%CI:0.234~0.553)、普通高中(OR=0.361,95%CI:0.223~0.585)、男性(OR=2.162,95%CI:1.478~3.162)、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吸烟(OR=6.223,95%CI:2.468~15.694)、一起生活的人有女性吸烟(OR=9.953,95%CI:1.517~65.305)、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吸烟(OR=28.875,95%CI:11.433~72.924)为青少年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初中(OR=0.784,95%CI:0.623~0.985)、普通高中(OR=0.677,95%CI:0.532~0.863)、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吸烟(OR=4.626,95%CI:3.804~5.625)一起生活的人有女性吸烟(OR=3.890,95%CI:1.462~10.354)、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吸烟(OR=7.881,95%CI:5.966~10.410)为青少年吸二手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台州市在无烟环境创建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青少年吸烟率比较高,特别是农村地区非普通高中,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控烟工作,减少青少年吸烟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共病与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调查及分析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现状,识别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身心共患疾病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关联.方法 对深圳市坪山区2个街道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建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氏抑郁量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及家庭支持的关联.结果 抑郁症状筛查率为42.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HbA1c≥7 mmol/L、FPG≥8.6 mmol/L、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及≥4000元、吸烟、糖尿病病程10~20年的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抑郁症状.生存质量好(DSQL评分,OR=0.832)及社会支持得分较高(SSRS评分,OR=0.848)的患者不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社区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低收入及高收入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更易患有抑郁障碍;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等身心共病疾病的防治要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防治观,识别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风险,将疾病的监测诊疗、心理指导、社会支持贯穿到主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省份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个省份的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流行状况并分析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的关联。方法:2017年10—11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于湖北、安徽、江苏3省份抽取11个城市109所幼儿园的24 84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对象基本情况,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收集对象睡眠状况资料,对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现场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比较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检出率的关联情况。结果:24 842名儿童的年龄为(4.4±1.0)岁,其中男童12 729名(51.2%),偶测高血压检出率为31.8%(7 907例)。不同性别、年龄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睡眠不足10 h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高于睡眠充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吸烟史和体质等因素后,与对应参考组相比,睡眠时间不足10 h、睡觉时开灯和睡眠质量差的 OR(95% CI)分别为1.09(1.03~1.15)、1.17(1.07~1.28)和1.04(0.91~1.18)。 结论:长江中下游3省份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高,睡眠不足和睡觉时开灯与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存在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的Nomogram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CVD)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为临床早期筛查及靶向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72例CVD中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血管疾病风险态度和信念量表(ABCD-C)、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进行调查,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CVD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列线图模型。结果:272例研究对象中,男150例,女122例,年龄(60.59 ± 10.64)岁。ABCD-C总分(56.57 ± 5.69)分,HPLP-Ⅱ总分为(111.92 ± 12.47)分,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r=0.556, P<0.01)。以HPLP-Ⅱ总分中位数(111分)为界分为低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111分)和高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111分)2类,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吸烟( OR=0.215,95% CI 0.104~0.446)是CVD中高危人群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障碍因素,已婚( OR=14.237,95% CI 1.963~103.238)、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 OR=4.101,95% CI 1.369~12.288),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 OR=1.660,95% CI 1.373~2.007)、感知到的益处和身体活动改变意图( OR=1.445,95% CI 1.255~1.663)、感知到的益处和健康饮食改变意图( OR=1.322,1.058~1.654)得分高为促进因素。 结论:CVD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吸烟、婚姻和经济状态、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风险态度和信念的影响,应用列线图模型开展早期筛查和重点人群靶向风险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肺癌认知、态度及筛查行为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肺癌相关知识、态度及筛查行为特征。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吉林省肿瘤医院诊治的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进行调查,分析该人群的肺癌相关知识、对肺癌的态度及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情况,探讨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298例,其中较高认知159例(53.35%),部分认知111例(37.25%),较低认知28例(9.40%)。60例(20.13%)接受过LDCT检查,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商业保险、血亲亲属中患肺癌人数、是否吸烟、肺癌认知水平是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 OR=2.203,95% CI:1.005~4.289)、是否有商业保险( OR=5.272,95% CI:1.292~21.529)和婚姻状况( OR=7.822,95% CI:1.954~31.317)是肺癌患者一级亲属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应根据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肺癌知识宣传,促进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肺癌认知水平整体提高,进而提高LDCT筛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江苏宜兴市和新疆阿合奇县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江苏宜兴市和新疆阿合奇县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幼儿园、小学、初中分为3层,从每层中随机抽样,对宜兴市7 673名儿童和阿合奇县2 313名儿童进行调查。制定统一的儿童哮喘电子调查问卷,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进行问卷发放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围生期情况、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比较宜兴市和阿合奇县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和主要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两个地区儿童哮喘的影响因素。结果:宜兴市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阿合奇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64/7 673)比2.0%(47/2 313), χ2=11.69, P=0.001]。宜兴市儿童父亲或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者、独生子女、剖宫产娩出者和足月儿占比均高于阿合奇县[73.3%(5 624/7 673)比37.7%(872/2 313)、68.6%(5 263/7 673)比36.7%(850/2 313)、56.1%(4 306/7 673)比16.6%(384/2 313)、46.8%(3 593/7 673)比17.8%(412/2 313)、93.9%(7 205/7 673)比89.7%(2 075/2 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宜兴市儿童出生体重大于阿合奇县,阿合奇县儿童辅食添加时间早于宜兴市,两地儿童生后6个月内喂养方式的构成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宜兴市儿童家中有吸烟亲属、生后补充维生素D、一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史、有湿疹史、变应性鼻炎史、食物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者占比均高于阿合奇县[58.3%(4 472/7 673)比53.4%(1 234/2 313)、73.0%(5 602/7 673)比41.5%(961/2 313)、17.8%(1 364/7 673)比6.5%(151/2 313)、13.6%(1 043/7 673)比4.6%(107/2 313)、11.7%(896/7 673)比3.2%(73/2 313)、14.8%(1 132/7 673)比1.7%(39/2 313)、7.5%(574/7 673)比1.3%(30/2 313)],而家中饲养动物者占比低于阿合奇县[20.7%(1 588/7 673)比59.4%(1 373/2 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OR=1.358,95% CI:1.040~1.775, P=0.025)、早产儿( OR=1.800,95% CI:1.156~2.801, P=0.009)、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 OR=2.195,95% CI:1.665~2.894, P<0.001)、湿疹史( OR=1.838,95% CI:1.362~2.481, P<0.001)、变应性鼻炎史( OR=5.570,95% CI:4.241~7.315, P<0.001)、食物过敏史( OR=2.351,95% CI:1.769~3.125, P<0.001)、药物过敏史( OR=1.659,95% CI:1.157~2.379, P=0.006)是宜兴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生后6个月内人工喂养相比母乳喂养( OR=2.410,95% CI:1.105~5.253, P=0.027)、湿疹史( OR=4.572,95% CI:2.064~10.128, P<0.001)、变应性鼻炎史( OR=3.929,95% CI:1.568~9.846, P=0.004)是阿合奇县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 结论:宜兴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于阿合奇县,宜兴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早产儿、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湿疹史、变应性鼻炎史、食物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阿合奇县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生后6个月内人工喂养、湿疹史和变应性鼻炎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家庭医生签约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 (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 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OR=1.800,95% CI:1.325~2.419)、吸烟( OR=2.630,95% 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 OR= 2.179,95% 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0岁及以上人群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50岁人群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上海现场基线及两次随访调查,对其中参加全部3轮调查、排除自报脑卒中或抑郁症患者后共计3 600人进行分析,评估基线时不同水平的握力状况对认知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认知功能通过评估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及数字跨度测试结果,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得到认知功能总分。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基线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1 668人(46.3%),女性1 932人(53.7%),基线年龄为(61.2±8.1)岁、握力为(28.19±12.18)kg、认知功能得分为58.93±14.56。研究对象认知功能得分在随访中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者,其认知功能得分随时间下降幅度不同。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慢性病共患情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蔬菜水果摄入和BMI等后,未发现基线握力水平与基线及第一次随访认知功能相关,但与基线握力较低者相比,握力水平较高的调查对象,其第二次随访认知功能较好,且其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较慢(男性: β=1.938,95% CI:0.644~3.231, P=0.003;女性: β=2.192,95% CI:0.975~3.409, P<0.001;50~64岁: β=1.652,95% CI:0.646~2.659, P=0.001)。 结论:较高的握力水平,能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可作为中老年人认知状况的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与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3至7月在江西省14个城镇社区居委会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入选18岁及以上受试者4 790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受试者特征、疾病药物史、生活方式及心理情况等)、体格检查[测量计算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质指数(BMI)、腰高比(WHtR)、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值]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A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糖耐量正常组2 996名,糖尿病前期组1 097例,糖尿病组697例。3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LAP、VAI、FPG、2hPG、TC、TG、LDL-C随糖代谢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而HDL-C降低( P均<0.05)。根据LAP四分位数分为Q1组(LAP<16.52)1 196例,Q2组(16.52≤LAP<29.52)1 198例,Q3组(29.52≤LAP<50.22)1 195例及Q4组(LAP≥50.22)组1 201例。随着LAP水平的增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校正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收入、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血压及BMI后,以低LAP水平组(Q1)为参照,最高LAP水平组(Q4)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4(2.26~3.83)和5.00(3.58~6.97)。 结论:LAP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LAP值越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对糖代谢异常的预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