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冲脉气损"论治体位性低血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体位性低血压指体位变换时血压骤降而表现出眩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也是"血海",与人体的气血调节有关.若冲脉功能受限,则无法发挥对气血的调控作用.研究团队提出"冲脉气损"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本病属于"脑气病",病位主要在脑髓,与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初在正虚,由年老体衰脾肾不足、命门之火衰微、冲脉气弱而起病;久而冲脉真气亏损,冲气失动,阳虚火衰,真气难上,脑气不足,髓海失养,日久阳损及阴,转为坏证,频发眩晕甚至晕厥.临证治疗时,谨守"冲脉气损"的理论内涵,重视扶正复冲以恢复冲脉的正常功能,同时兼顾脾肾,使精微物质可以上充以奉养髓海.遣方用药时以四逆汤、生脉饮、升陷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补阴、补阳、化痰祛瘀的药物,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彭江云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干燥综合征是以唾液腺和泪腺等腺体组织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少火生气"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吴佩衡根据"少火"所在脏腑及生理功能又将其细分为心之君火、肾之命门真火以及熏蒸散布于各脏腑部位的相火.彭江云教授继承吴佩衡学术思想认为少火衰弱是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少火衰弱导致阴津失于蒸化布散、相火违令浮越上亢、阴凝中州气机不畅,津液难以润泽肌肤孔窍,继而出现口干眼干等燥症表现.根据该病不同的病机特点,彭师辨为肾虚津亏证、上热下寒证、脾虚湿阻证,予以温养肾精、生津润燥,助阳生津、引火归元,温阳助运、醒脾化湿等治法,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张喜奎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水肿一病,多由火气衰微,三焦阳气不化,水道不通所致,而肾性水肿以阴阳失衡为本,水湿、痰饮、热毒、溺浊、瘀血等实邪贯穿疾病始终.张喜奎教授善从六经辨治该病.风束太阳,表气郁闭证,治以解表通阳,利水消肿,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风束太阳,湿阻膀胱证,治以通阳化气,利水消肿,予五苓散去桂枝合八正散加减.邪阻少阳,三焦不利证,治以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方拟柴苓汤加减.太阴脾虚,气虚水停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行气利水,阳虚者可拟实脾饮加减,气虚者可拟参苓白术散加黄芪治疗.少阴寒化,命门火衰证,治以温阳益火,利水消肿,方拟真武汤加减.少阴热化,阴虚水结证,治以滋阴降火,利水消肿,方拟猪苓汤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扶阳不忘护阴,久病不忘化瘀,利湿贯穿始终.临证根据患者正虚与邪实的程度,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真阴不足为虚损性疾病的根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从张介宾命门-真阴理论入手,认为人在生理上以真阴为本,以精气为体,以阴阳为用,阴阳一体,体用一原,从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檀金川教授认为虚损性的疾病病因以阴阳病变为标,真阴不足为根,治以填精补气,阴阳互求.临床疗效显著,病人颇为信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孟庸运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名老中医王孟庸教授运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王教授在继承先师命门—三焦气化学说基础上,强调命门火衰、三焦气化失常在水液代谢障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灵活运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王孟庸教授认为激素是辛温大热之品,超生理剂量的激素有强大的温阳利水和劫灼真阴的作用.提出在使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初期,因中医辨证多表现为阴虚阳亢证,故选用滋阴清热药为主;对服用激素后出现食欲奇亢,体形畸形发胖而疲乏无力者,应采用填补真阴为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健脾益气消导之法为辅的治疗原则.在激素撤减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患者辨证分型为红脸型、白脸型和普通型,分别以滋阴清热、温阳利水、调整阴阳之法为主.对激素依赖型患者,为防止反跳与复发,除按上述辨证分型治疗,还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及激素水平、先兆症状等;撤减激素时要根据反跳诱因的控制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按常规剂量撤减;依赖型患者在激素减至15 mg/d以下后,常出现较多兼杂病症,应尽早先期预防这些病症,以减少反跳发生.对目前以激素治疗为主的肾病综合征灵活联合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阴阳精气、命门学说的张景岳补肾治法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明代医家张景岳临床注重补肾,对阴阳观、精气学说有独到的见解,并且继承发展了命门学说,以其阴阳观、精气学说及命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于临床辨证施治中.他认为治病之本,本在真阴,善于填补精血、养阴治形以补肾命,注重温补肾阳和滋养肾阴,并主张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其独具特色的补肾治法特点,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悸之房颤辨治方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房颤动,中医将其归为心悸,病位在心,关乎肝脾肾.在治疗心悸之房颤行之有效的诸多古方中,无非治心调营卫、治肝调脾胃、补肾益命门之属.其中,心阳损伤者,桂枝剂通阳降逆;阳虚水乘者,苓桂剂温阳化饮;心阴亏虚者,治以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等;损其心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其营卫,此三者,心之治也.因惊而悸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泻热安神;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而苔腻者,温胆汤主之;胃不和则烦悸者,焦三仙、鸡内金之类,甚者小建中汤、归脾汤,此三者,肝脾之治也.命门真阴不足者,六味地黄丸;真阳不足者,八味丸,其甚者,左归丸壮水之主,或右归丸益火之源;虚里动甚,咽喉发紧,贞元饮补益宗气,此肾命之治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明代温补学派对丹溪学派滋阴治法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滋阴治法自古有之,然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尤为侧重,丹溪学派基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提出滋阴降火大法,形成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温补学派在命门学说的探讨中,在“阴阳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尤为重视真阴不足之证,并形成了以六味丸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无论是阴虚的内涵、病机,还是滋阴的治法,温补学派在丹溪学派的基础上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莉云教授运用“秘阳法”辨治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旨在介绍云南省名中医姜莉云教授治疗肾阳亏虚、相火不密之证的方法及经验.“秘阳法”是云南吴氏扶阳流派基于肾阳虚衰,相火不密提出的温水潜阳,引火归元的方法,方以潜阳封髓丹加减,其理论主要源于清代医家郑钦安提出的“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诸书称为真阳”[1].即生理上,命门之火潜于肾水,为真阳,为少火,为生气之源.病理上,水亏和水寒均可引起命门之火不能潜藏于肾水,虚火浮越于五官清窍及前后二阴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其治则分别为滋阴潜阳和温水潜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引火汤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君火、相火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肾中相火,居下焦,一旦上浮,可呈下真寒、上假热的证候.阳虚上浮之火,宜温、宜引.引火汤原为治咽喉肿痛属阴蛾者所设,补真阴以制阳,使真阳归其本位,旨在调和机体阴阳.后世根据其病机及组方之理,用于各类辨证属肾水不足、火不归元的疾病,收效显著.放化疗伤津耗气,日久致患者气阴两伤,肾阴不足,无以潜藏肾阳,则相火不藏,或肾阳亏损,命门火衰,则阳浮于外,多表现一派虚火之象,符合引火归元立法原则,临床应用引火汤屡试不爽.不独引火汤,引火归元法及其类方可根据病情灵活应用,可成为缓解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症状,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