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在住院患者用药安全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构建住院患者用药安全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试点科室用药错误检出率、类型、途径,护士用药安全认知及患者参与用药的态度;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确定改善重点、目标及改进策略,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试点科室用药错误检出率、类型、途径,护士用药安全认知。结果:品管圈管理模式实施后,用药错误发生率由4.29%(178/3 967)下降为1.26%(86/6 728),静脉用药错误占比由70.79%(126/178)下降为45.35%(39/8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0.888、22.919,均 P=0.000);品管圈管理模式实施前,护士对患者安全用药认知综合评分为(30.18±20.50)分,实施后为(34.17±2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7, P=0.000)。 结论:应用品管圈构建住院患者安全用药体系,可以显著减少用药错误事件,提高护患安全用药认知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多院区医院后勤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优化临床服务体验,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某院通过成立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后勤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常态化开展品管圈活动、打造后勤指挥调度中心和业务数据中心、建立后勤服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为多院区医院提供同质化的后勤服务保障。基于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多院区医院后勤管理实践能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改善后勤服务的临床体验感,提高后勤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对提高医院的快速响应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动研究法在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品管圈知识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护理人员品管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8—10月参加品管圈培训的216名护士为学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分3期对216名护士实施品管圈知识培训,通过理论测试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3期护理人员培训后品质圈理论成绩分别为(84.64±4.91)、(90.23±4.23)、(94.28±3.11)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3.09、16.54、25.62; P<0.05)。 结论:行动研究法提高了品管圈知识培训效果,完善了品管圈知识培训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构建慢病分级管理的区域整合型药学服务模式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构建慢病分级管理的区域整合型药学服务模式.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基于现状水平分析,明确团队、信息、流程等攻坚点,从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分级管理体系、构建科普宣教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构建了三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家庭的全程化区域药学协作慢病分级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慢病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和药物治疗满意度.结论 建立可靠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区域中心医院、社区及家庭资源,完善药学服务流程,有助于提高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品管圈管理模式下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与分析品管圈管理模式下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2年 9月天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列为对照组,清洗消毒灭菌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22年 10月—2023年 2月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列为品管圈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清洗消毒灭菌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以上 2组操作过程均由固定的 30名医护人员进行.观察与判定 2组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共清洗消毒灭菌骨科外来手术器械 63114件,其中内植物 41482件,器械 21499件,管腔 133件;品管圈组共清洗消毒灭菌骨科外来手术器械 63892件,其中内植物43092件,器械 20628件,管腔 172件.品管圈组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与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 99.8%和 9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0%和 9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的平均清洗消毒灭菌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组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程度、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感、工作积极性、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组医护人员对骨科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品管圈管理模式下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与应用能提高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缩短清洗消毒灭菌时间,提高医护人员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中的综合素质及对于清洗消毒灭菌管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QFD构建产后尿潴留预警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构建产后尿潴留预警体系,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方法 从产妇需求出发,运用KJ法、Kano模型、质量屋等工具,结合TRIZ理论及HFMEA构建规范化产后尿潴留预警评分体系,对产妇落实三级预警分级护理,提供产后延续性护理服务.结果 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由 4.5%降低至 2.3%,首次排尿时长由 4.8h缩短至 3.1h,负性情绪发生率由43%降低至 15%,住院满意度由 90%提高至 98%.结论 将QFD与品管圈结合可有效识别产后需求,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降低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降低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改进.结果 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 43.5%降低至 15.5%,构建了多学科"warm"保暖模式.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改善了手术患者照护结局,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构建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构建PICC相关性血栓精准风险预测体系,制订"3+N"防栓策略,建立基于血液病患者人工智能随访系统的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结果 构建了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护士与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得以提高,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降低到1.6%,患者随访满意度提高到 100%.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实用性,可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 PICC 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构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精确化、合理化.方法 依托医院PIVAS信息系统,制定PIVAS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及配制后全流程的管理制度、确定质量监控项目,以PDCA循环、品管圈、根因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定期进行质控与质量改进.回顾性分析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及干预后(2020、2021年)PIVAS主要质控指标情况.结果 PIVAS输液配制全过程的质量监测指标如药品质量管理得分、药液残留量合格率与输液配制含量合格率分别由2019年的92分、79%、86.4%提高至2021年的99分、92%、99.8%;安全合理用药指标如静脉输液不合理医嘱占比、退药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分别由0.98%、6.1%、40.55%、39.70%降至0.23%、3.2%、37.18%与26.00%.结论 构建的PIVA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能提升输液配制过程中质量管理水平,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建立高危新生儿肠外营养液药学监护新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高危新生儿肠外营养液药学监护开展品管圈活动.国内目前尚无高危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发掘了5大攻坚点,包括成立成品输液质量抽检小组,研发PIVAS伴侣软件并建立成品钾离子浓度检测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合理用药建议与科普知识传递信息化并建立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量表,创建团队协作药学监护模式等.针对5大攻坚点进行最适方策追究,从调配前干预、调配中监管、调配后追踪3方面,构建了高危新生儿肠外营养液药学监护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