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邀请11名妇幼营养、妇产科学、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11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1.8%(9/11)和87.5%(8/9),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11)和(0.85±0.06)分;营养素养条目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03±1.24)和(4.64±0.50)分; 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556(χ2=163.42, P<0.001)和0.400(χ2=64.41, P<0.001)。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10个主题(基本营养理念、食物与营养知识、喂养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喂养行为、体重管理、辅食制作、营养信息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24个条目。 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父亲产后抑郁在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父亲产后抑郁在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3—10月选取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37名4~8周婴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中文版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和产妇配偶版配偶母乳喂养支持量表(PBI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父亲产后抑郁与其育儿胜任感、母乳喂养支持间的相关性,并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37份,回收问卷337份,其中有效问卷3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18%(314/337)。314名婴儿父亲EPDS得分为3.00(2.00,6.00)分、C-PSOC得分为66.00(62.00,71.00)分、产妇配偶版PBIS得分为83.00(74.00,90.00)分。父亲育儿胜任感与父亲产后抑郁呈负相关( r=-0.435, P<0.01),与父亲母乳喂养支持呈正相关( r=0.480, P<0.01),父亲产后抑郁与父亲母乳喂养支持呈负相关( r=-0.423, 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父亲产后抑郁在育儿胜任感和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为0.341,占总效应的39.51%。 结论:父亲产后抑郁是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变量,医务工作者应制订针对父亲的围产期教育方案,提升父亲育儿胜任感,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促进父亲母乳喂养支持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性厌食合并肝损害肠外营养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性厌食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怕胖、进食行为紊乱、体重明显下降、体象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因长期进食不足常导致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合并肝功能损害,这类患者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治疗可逐步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本案例为1例重度营养不良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制订了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充分评估了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后,通过肠外营养过渡到口服营养补充+膳食营养治疗方法,逐渐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病情稳定后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乳房爬行中寻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乳房爬行中寻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根据横断面研究公式及纳排标准纳入2020年3—9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阴道分娩的150例产妇及其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在乳房爬行中出现寻乳行为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按照孕产妇是否使用硬膜外镇痛分为镇痛与未镇痛2组,进行结局变量的分析。结果:成功乳房爬行的新生儿有81例,失败者有69例,其中94例产妇行硬膜外镇痛,56例未行硬膜外镇痛。使用硬膜外镇痛对乳房爬行及新生儿寻乳行为出现时间并无影响( P>0.05)。使用硬膜外镇痛产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测量工具(IBFAT)总分及喂养时机、觅食、吸吮、含住乳头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9(7,10)、3(2,3)、2(2,3)、2(1,2)、2(1,2)分,低于未镇痛产妇的10(8,10)、3(3,3)、3(2,3)、2(2,2)、2(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6.36~-4.32,均 P<0.05)。 结论:临床使用硬膜外镇痛时,医务人员需抓住用药最佳时机,注意持续监测使用药物时长及使用剂量,在发挥药物镇痛作用的同时,也需最小化不良结局,降低镇痛药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甲级医院共8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实施多模式营养知识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在线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及联合查房等。比较培训前后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包括营养配方选择、营养素输注方式、鼻饲给药注意事项、营养剂保存方法、喂养不耐受评估及识别、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等方面)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患者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能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从而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的营养指导,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母婴依恋指的是婴儿和母亲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结和精神纽带,它是在婴儿和母亲的亲子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在对陌生环境进行探索时,婴儿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母婴关系作为婴儿的第一关系,是之后同伴关系和成人关系的基础,对婴儿的认知、人格、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多种因素会对母婴依恋的发展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孩子方面的因素(如婴儿自身的气质和身体状况等)、父母方面的因素(如父母的依恋类型和母亲的敏感性等)、家庭养育方面的因素(如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在这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母婴之间不同的依恋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子代4岁时行为问题的保护作用:出生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子代4岁时行为问题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基于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建档的305例GDM孕妇。在生后42 d及3、6、12、18月龄随访母乳喂养时长及6月龄内母乳喂养强度等数据,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 n=256,包括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组( n=49),在儿童4岁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儿童的内、外化行为问题。运用稳健Poisson回归分析母乳喂养对GDM孕产妇子代4岁行为问题的影响。多重检验校正采用错误检出率校正。 结果:与人工喂养GDM孕产妇的子代相比,母乳喂养4~5个月对儿童抑郁问题( RR=0.23,95% CI:0.05~0.98, q=0.048)有保护作用,6~11个月对儿童躯体主诉问题( RR=0.36,95% CI:0.14~0.95, q=0.047)、焦虑问题( RR=0.19,95% CI:0.06~0.62, q=0.010)均有保护作用,≥12个月对儿童抑郁问题( RR=0.46,95% CI:0.25~0.83, q=0.039)、焦虑问题( RR=0.12,95% CI:0.03~0.49, q=0.006)均有保护作用。与6月龄内人工喂养相比,混合喂养为儿童躯体主诉( RR=0.29,95% CI: 0.13~0.64, q=0.026)、焦虑问题( RR=0.18,95% CI:0.07~0.52, q=0.002)的保护因素。 结论:母乳喂养对GDM孕产妇的子代4岁时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鼓励GDM患者产后坚持母乳喂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将预防及管理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指导,根据专家意见筛选适合的最佳证据,并制订循证实践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12月选取太原市某三甲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4例患者以及2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2020年9—10月收治的42例患者和21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通过教育培训及质量监督促进实践变革,对2020年1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和21名护士(与之前相同)进行再审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护士对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知信行水平以及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患者的腹胀、腹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后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分别为(59.02±17.19)、(68.10±19.98)h,短于证据应用前患者的(78.79±22.34)、(82.76±22.3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证据应用后护士的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知信行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前后,11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0~78.57%提高到80.95%~100.00%。 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策略应用于临床实践后,可规范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工作行为,并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4 h泵注持续喂养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4 h泵注持续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功能紊乱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需管饲喂养的VLBWI 80例,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8 +2~33 +5周,出生体质量1.04 ~1.47 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8 +1~33 +5周,出生体质量1.05~1.47 kg。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并予以间断管饲输注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予24 h泵注持续微量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情况、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每日奶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出生后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情况。 结果:1.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均增加奶量增加[(12.95±2.34) g/d比(10.08±2.08) g/d]、胎粪排尽时间缩短[(3.90±0.84) d比(5.02±0.86) d]、每日大便次数增多[(3.85±1.07)次/d比(3.00±0.81)次/d]、拔除胃管时间缩短[(14.75±3.20) d比(16.80±3.08) d]、体质量下降最低日龄缩短[(3.38±0.86) d比(4.22±0.89) d]、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增快[(15.25±2.29) g/(kg·d)比(11.55±1.56) g/(kg·d)]、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0.58±8.03) d比(44.30±8.13) d]、头围增长速度增快[(35.23±2.40) cm比(33.74±1.6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05、-5.907、3.981、-2.918、-2.825、3.890、-2.060、3.233,均 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0、16.050、5.165、14.528,均 P<0.05)。4.观察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呼吸暂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8、10.251,均 P>0.05);观察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及NBNA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026、3.207、3.000、2.421,3.150、6.141,均 P<0.05)。 结论:24 h泵注持续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减少VLBWI胃肠功能紊乱,能够促进其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体格生长,从而促进其行为神经的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歌舞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7岁3个月,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患儿生后有喂养困难。1岁6月会独走,2岁会说话。父母非近亲婚配,父亲正常,母亲有特殊面容,表现为睑缘深,蓝色巩膜,眉毛外1/3稀疏,其余家系成员表型未见异常,家族中无其他遗传疾病史。查体:身高124.2 cm(P25-50),体重20 Kg(P3-10),特殊面容:长睑裂,弓形眉伴外侧1/3稀疏,蓝色巩膜,眼窝稍凹陷,睫毛深、长,宽鼻根,上唇薄及下唇厚,耳廓大;牙齿排列不整齐,关节过伸,左手通贯掌,第五指较短。辅助检查:智测:智商(IQ)44分;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为:40分,提示患儿存在社交退缩及多动行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VA-CPT)提示患儿为混合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染色体核型:46,XY;肝脏、双侧肾上腺区及腹膜后B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阴囊及睾丸B超未见异常,睾丸大小右侧约为2.1×1.0 cm,左侧约为2.0×1.1 cm;颅脑MRI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蝶窦黏膜局部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