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外支(EBSLN)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开放甲状腺癌手术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 n=300)和未监测组(对照组)( n=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暴露EBSLN,肉眼观察;监测组患者术中给予EBSLN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VHI-10)评分、声带功能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 2+)水平变化。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EBSLN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监测组手术时间[(112.32±10.42)min]、术中出血量[(10.58±5.0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07±0.54)d]、术后第1天引流量[(10.55±3.58)mL]、术后住院时间[(3.03±1.03)d]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 t=18.68、15.09、15.24、32.98、27.3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标准化噪音能量(NNE)、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基频值均明显降低,谐波噪声比(HNR)值、VHI-10评分明显升高,且监测组术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 t=43.31、27.10、46.45、37.11、8.9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降低更显著( t=41.14、5.99,均 P < 0.001)。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钙血症4例(1.33%)、甲状旁腺损伤0例(0.00%)、EBSLN损伤8例(2.67%)]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73.41、74.17、76.29,均 P < 0.001)。 结论:开放甲状腺癌术中监测EBSLN,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及声带功能,降低EBSLN损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23年3月至12月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4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DR组)和对照组(R组),每组62例。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行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DR组患者注射地塞米松5 mg+0.25%罗哌卡因10 ml,R组患者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主要结局指标:分别于术后1和6 d时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记录吞咽功能障碍(任意一个指标异常)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分别于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4、8、12、24和48 h时,记录静态和吞咽状态下NRS评分。分别于术后1和6 d时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0)评价嗓音功能;记录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DR组纳入61例,R组纳入60例。与R组比较,DR组术后1和6 d时SSA评分、术后1 d时吞咽障碍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后8和12 h时静态、气管拔管后4~24 h时吞咽状态下NRS评分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1 d时VHI-10评分降低,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例次减少( P<0.05)。 结论: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可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物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37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二氧化碳(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声带炎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嗓音质量、嗓音障碍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日本言语语音协会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三个声样评分分别为(1.60±0.13)分、(1.71±0.21)分、(1.42±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16)分、(1.98±0.10)分、(1.78±0.13)分( t=8.262、7.061、12.377,均 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VHI)中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10.10±1.03)分、(13.26±2.10)分、(7.30±1.10)分、(31.26±4.7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3±2.16)分、(15.42±2.16)分、(8.86±1.05)分、(35.86±5.33)分( t=3.889、4.361、6.240、19.103,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0%(1/37)、8.11%(2/37),均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27.03%(10/37)(χ 2=3.945、4.573,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χ 2=4.163,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循证护理在提高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改善嗓音功能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改善嗓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1~10月收治的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嗓音障碍指数(VHI)、最长发声时间(MPT)、频率微扰(jitter)、噪谐比(NHR)、振幅微扰(shimmer)、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发声练习、用声行为、生活习惯行为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VHI、Shimmer、Jitter、NHR、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MPT、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VHI、Shimmer、Jitter、NHR、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MPT、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嗓音功能及睡眠质量,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监测气管导管对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神经气管导管监测对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暴露,52例)和研究组(术中接受神经气管导管监测,40例)。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3±3.3)ml]少于对照组[(16.9±4.0)ml],喉返神经探查暴露时间[(8.7±2.6)min]、手术时间[(4.0±0.8)h]、术后住院时间[(3.2±0.9)d]均短于对照组[(14.4±3.6)min、(4.5±1.2)h、(5.7±1.3)d]( t=5.770、8.391、2.387、10.853,均 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振幅微扰(4.85%±0.58%)、基频微扰(0.28%±0.17%)、标准化噪声能量[(-20.3±4.4)dB]、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评分[(1.6±0.5)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43.7±4.8)分]均低于对照组[(3.05%± 0.54%)、(0.42%±0.16%)、(-14.6±3.3)dB、(3.3±0.4)分、(50.4±5.6)分],谐波噪声比[(24.9±4.1)dB]高于对照组[(20.3±4.4)dB]( t=10.446、4.049、7.036、19.076、6.116、5.144,均 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3%)( χ2=4.020, P=0.045)。 结论:神经气管导管监测用于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改善患者声带功能,减轻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该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男性,66例女性,年龄17~70(中位年龄45岁)岁,嗓音障碍病程6个月~30年。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声带表皮样囊肿单开口合并声带沟者,行声带沟及残留囊壁剥离切除(94例);双开口合并黏膜桥患者,同时给予黏膜桥切除(2例)或黏膜桥整复重建(19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喉镜检查,以及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嗓音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术后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随访。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与单纯声带表皮样囊肿( n=116)和黏液潴留型声带囊肿( n=169)的术前客观评估参数。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参数。 结果: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术前动态喉镜均可见局部黏膜波明显减弱或消失,病变部位上表面黏膜血管扩张并走向异常。115例患者中,通过术前喉镜发现囊肿和/或声带沟者81例,术中显微镜下发现声带囊肿合并声带沟者34例。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显微镜下可见局限性声带沟,沟基底即为囊袋,内陷入声韧带并与其粘连,21例合并黏膜桥者,黏膜桥深面即为声带沟,89例囊袋内可见囊液或干酪样角化物。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囊腔样结构,囊壁为内衬鳞状上皮,边缘与声带黏膜被覆鳞状上皮移行,其内可见角化物。4例患者失访,其余111例均纳入手术疗效评估。术后1个月时,除14例患者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黏膜波及音质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主、客观嗓音评估(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提高( t值分别为15.82、20.82、17.61、7.30、38.88、7.84、5.88、-6.26, P值均<0.05);术后6个月的黏膜波及音质进一步提高并维持稳定,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改善( t值分别为23.47、25.79、18.37、9.84、54.45、10.68、8.07、3.24、-9.08, P值均<0.05)。2例声带黏膜波及主客观评估均无明显改善。111例患者均随访至12个月及以上,其中34例患者随访满3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 结论:表皮样囊肿可开放形成声带沟或黏膜桥,嗓音障碍病史较长且病变隐匿,术前喉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完整剥离残留囊壁及整复固有层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疗效的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侧声带麻痹导致发音障碍患者行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术治疗的临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03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因单侧声带麻痹致发音障碍并于支撑喉镜下行自体脂肪声带外侧注射术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77例,年龄9~73(34.50±12.94)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声学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评价及频闪喉镜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18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术前轻度声嘶(G1)17例(10.4%),中重度声嘶(G2~3)146例(89.6%);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呈弓形,固定于旁正中位或外展位,声门闭合不良。术后139例患者(85.3%)发声恢复正常(G0),18例(11.0%)患者轻度声嘶(G1),6例患者(3.7%)中度声嘶(G2)。其中,131例患者(80.4%)声嘶明显改善,29例患者(17.8%)声嘶轻度改善,3例患者(1.8%)声嘶无明显改善。患者的客观声学参数中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均有明显改善,VHI评分亦明显好转。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内移,声门闭合改善,声带黏膜波接近或恢复正常。当脂肪注射量为3.0~4.5 ml时,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主观听感知评分G、R、B、A改善更为明显,VHI和MPT均自术后1年明显好转。双侧声带注射时,自术后1个月起B、A评分较单侧注射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单双侧注射对比: tB评分=1.42, tA评分=1.51, P值均<0.05)。 结论:声带外侧声门旁间隙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发音障碍远期疗效良好,手术疗效与脂肪注射剂量和注射侧别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频电刺激联合励-协夫曼言语训练法治疗脑梗死中重度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励-协夫曼言语训练法(LSVT)治疗脑梗死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 n=41)、LSVT组( n=41)、联合组( n=42),分别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LSVT、低频电刺激+LSVT治疗。统计3组干预前后中文版吞咽障碍指数量表(DHI)、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GRBAS嗓音量表、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aethel指数(BI)、吞咽障碍生命质量量表(EDQoL)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 结果:干预4周后,联合组DHI、FOIS评分均优于电刺激组、LSVT组(均 P<0.05),且电刺激组优于LSVT组(均 P<0.05);联合组GRBAS嗓音量表各项目评分低于电刺激组、LSVT组( P<0.05),且LSVT组低于电刺激组( P<0.05);联合组PA、ALB水平高于电刺激组、LSVT组( P<0.05)。3组干预4周后BI、EDQoL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LSVT有助于改善脑梗死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嗓音质量,提高摄食能力及营养状态,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跨性别女性嗓音问卷简体中文版信度和效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汉化跨性别女性嗓音问卷(Trans Woman Voice Questionnaire authorized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TWVQ-SC)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采用跨文化适度法进行TWVQ量表双向翻译/回译。量表含30个项目,从个人对嗓音功能的认知、嗓音的心理社会影响、社会参与受限程度3方面进行评估。对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进行嗓音女性化咨询或训练的340例跨性别女性及134例顺性别女性进行线上问卷,112例跨性别女性完成了1~2周后复测。问卷包括受试者一般情况、简体中文版TWVQ-SC、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简体中文版。有效问卷含实验组279例跨性别女性:年龄21(20,25)岁,TWVQ-SC得分86(61,100)分;对照组128例顺性别女性:年龄27(21,35)岁,TWVQ-SC得分34(31,39)分;复测组89例跨性别女性:年龄:23(19,24)岁,TWVQ-SC得分83(65,97)分。通过克朗巴哈系数以及项总计相关系数(item-to-tot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TC)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考察重测信度。采用专家评判法考察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考察结构效度;通过对顺性别和跨性别被试量表总分进行秩和检验考察区分效度。结果:TWVQ-SC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7,30道题目ITC值范围为0.40~0.86,组内相关系数为0.84。4个主成分因子的旋转后累计贡献率为65.12%,与VHI-10量表正相关( r=0.85, P<0.01),跨性别女性组TWVQ-SC得分显著高于顺性别女性组( U=1 580, P<0.01)。各指标均表现出较高信效度水平。 结论:TWVQ-SC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跨性别女性嗓音自我评估工具进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切除术后并发嗓音嘶哑及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1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神经鞘瘤切除术后并发嗓音嘶哑、吞咽障碍患者的联合康复护理过程。方法: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1例左侧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肿瘤术后并发嗓音嘶哑及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实施呼吸肌舌肌运动辅助下的阶梯嗓音训练,以及基于电子喉镜为依据的呼吸吞咽方法、食物及一口量的评估、咀嚼次数辅助下食物稠度的维持和晋级饮食种类方法的吞咽摄食指导,提供全程连续的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术后至出院,出院后居家持续3个月的全程康复护理,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标准从G3重度异常恢复至G2中度异常,嗓音障碍指数评估量表中文翻译版评分由75分降至52分,发音平均时间从2.45 s延长至5.32 s。进食呛咳次数从0.4~0.5次/min到无呛咳。结论:早期给予嗓音和吞咽摄食康复训练,可促进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切除术后嗓音嘶哑及吞咽障碍功能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