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洞型肺隔离症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例1 患者女,29岁,因“咳嗽、咳痰半年”于2020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刺激性,夜间为著,伴咳痰,为黄痰,每日量约15 ml,无发热、盗汗,无胸痛、咯血,无胸闷、憋气等不适,自服“头孢克肟”治疗,症状无改善,2020年12月17日在当地医院胸部CT可见右肺炎并局部脓肿形成,脊柱侧弯,胸骨凹陷。既往否认结核、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4×10 9/L,中性粒细胞0.83。凝血四项+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G试验、GM试验、T-SPOT、抗核抗体、ENA酶谱、PPD试验、痰真菌涂片、痰抗酸杆菌涂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均阴性。肺部肿瘤标志物、尿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辅助检查:肺功能正常。胸部增强CT示:胸骨角下缘至剑突呈漏斗状凹陷;右肺下叶见蜂窝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内见空洞,增强扫描可见多支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引流静脉为右肺下叶肺静脉(图1~4)。CT诊断为右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空洞型)、漏斗胸、脊柱侧弯。治疗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1次/8 h,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出院,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定期复查中,最近复查日期为2023年 8月1日,仅复查胸部平扫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细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变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分离细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所有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总体变化趋势。结果:共分离细菌2 749株,革兰阴性菌1 912株,占69.6%;革兰阳性菌837株,占30.4 %。分离率前6位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749株,27.2%)、肺炎克雷伯菌(289株,10.5%)、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7.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7株,7.5%)、大肠埃希菌(204株,7.4%)和铜绿假单胞菌(189株,6.9%);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逐年增长显著,由2010年检出6株(2.8%)至2018检出39株(9.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至2018年耐美罗培南的检出率高达96.0%和71.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检出率均>70.0%;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敏感率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增长,由2010年检出率18.2%增高至2018年检出率50.0%,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χ2=19.38, P=0.01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 结论:革兰阴性菌是PICU主要临床分离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增长趋势明显。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MRSA逐年增长,但仍保持对万古霉素的高度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左氧氟沙星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使用左氧氟沙星的住院患儿,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出院诊断、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疗程、病原微生物、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共纳入220例患儿,年龄1个月14 d至16岁7个月27 d,主要分布在学龄期(70例)、学龄前期(65例)、幼儿期(44例),占所有患儿数的81.37%。共计13个科室使用,主要集中在呼吸科(77例)、血液科(49例)、感染内科(47例)、儿童重症监护室(14例)、干细胞移植科(9例),占总病例数的89.08%。主要用于肺炎(150例)、全身播散性结核病(25例)、脓毒症(20例)及血液病合并感染(16例)的患儿。常见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102例)、肺炎克雷伯菌(1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例)、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9例)。左氧氟沙星的用法用量中,单次给药剂量不足25例,超剂量使用9例,给药频次错误9例。与左氧氟沙星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共3例,其中2例胃肠道反应(1例腹泻,单次剂量15 mg/kg,临床治愈;1例恶心,临床好转),1例皮疹(临床好转),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在儿童中短期使用相对安全,应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给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胃肠道系统、皮疹、肝肾功能、血液系统、血糖、心脏系统、神经系统等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三七药渣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最佳发酵工艺为有氧发酵 48 h、厌氧发酵 36 h,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比例为 2∶3∶1,料液比0.14 g·mL-1,接菌量 5%,温度 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三七药渣中性多糖、酸性多糖、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5.64%、96.98%、123.83%,相较于单菌发酵均显著升高.发酵产物清除 DPPH、ABTS 自由基的 IC50 值分别为 1.774、3.065 mg·mL-1,还原Fe3+的能力为 0.138 mmol FeSO4·g-1,较未发酵药渣显著增强.结论 最佳发酵工艺能显著提高三七药渣中各指标成分含量,显著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相较单菌发酵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提示上述益生菌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三七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天津市特色农产品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为发挥微生物资源在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品牌维护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津市西青区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通过纯培养根际土壤细菌对樱桃萝卜果实质量与黄酮、多酚、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评估根际微生物与沙窝萝卜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沙窝萝卜根际土壤样本中的细菌主要来自5门9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糖单胞分泌菌属(Saccharimonad-ales)为核心细菌群落.通过纯培养共获得39株可培养细菌菌株.经过筛选,获得7株具有固氮、解磷或产生长素综合水平较高且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包括菌株J3、J5、H11、X3、X6、X10、X13.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这些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嗜虫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ntomophila)、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状芽胞杆菌(B.cereus)、惠州芽胞杆菌(B.huizhouensis)、地形变形杆菌(P.terrae)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株菌株可以促进樱桃萝卜生长或改善果实品质.其中,菌株H11、J5、X13可分别提高樱桃萝卜果实重量47%、45%和42%;菌株H11和J5可提高樱桃萝卜黄酮含量47%和40%,菌株J5和X6可提高樱桃萝卜多酚含量70%和67%;菌株X6对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影响较大,较对照组提高了近3倍,达(24.60±5.07)mg/100 g,菌株H11处理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7倍.研究结果表明,挖掘沙窝萝卜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有助于利用细菌群落制定有效和可持续的作物田间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果,旨在为VA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17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175例患者VAP的发生率,分析VAP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175例患者中,发生VAP的患者有49例,发生率为28.00%.年龄、感染、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意识状态、住院时间均是导致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原菌结果显示,在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6例,占比为32.65%,铜绿假单细胞11例,占比为23.4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例,占比为21.28%,鲍曼不动杆菌6例,占比为12.7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比为8.51%,产气葡糖球菌2例,占比为4.26%.结论:造成VAP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涉及年龄、感染、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此类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加强预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乳杆菌筛选及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筛选得到对慢性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乳杆菌(Loctobacillus).测定不同种乳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菌生物膜量、生长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菌株特性综合分析确定效果最佳的菌株,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式探究该菌株对生物膜和群体感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卷曲乳杆菌(Loctobacillus crispatus)、嗜酸乳杆菌(Lo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杆菌(Loctobacillus rhamnosus)、瑞士乳杆菌(Loctobacillus helveticus)、短乳杆菌(Loctobacilkus bre-vis)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抑制生物膜形成的能力,且同种不同株的乳杆菌抑制生物膜形成的能力也有所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CCFM233产生的AI-2信号分子较多,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可使致病菌生物膜形成量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LasR和rhlI基因表达水平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ar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乳杆菌CCFM233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力,为其应用于慢性创面敷料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嗜糖黄杆菌β-葡萄糖苷酶的功能及在稀有人参皂苷制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有些稀有皂苷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寻找活性高和专一性好的糖苷酶可能实现稀有皂苷的定向制备.嗜糖黄杆菌中含有丰富且未被表征的糖苷酶基因是寻找新酶的潜在来源.[目的]从嗜糖黄杆菌中发现活性高和专一性好的糖苷酶,用于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方法]重组表达嗜糖黄杆菌中 15 个假定的葡萄糖苷酶基因,系统研究重组酶的性质和功能,筛选可用于制备稀有皂苷的酶,利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转化产物.[结果]从嗜糖黄杆菌中获得 3 种活性较好的β-葡萄糖苷酶,即SA2629、SA0236 和SA2851.其中,SA2629 具有最高的比酶活(78.7 U/mg)和催化效率[kcat=(27.38±1.40)s-1],且SA2629 能同时水解人参皂苷C-20 位上的β-1,6-葡萄糖苷键和 C-3 位直接与苷元相连的葡萄糖苷键.SA2851 和 SA0236 只对 C-20 位上的 β-1,6-葡萄糖苷键具有水解活性,其中SA0236 活力高.将SA2629 和SA0236 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一种β-1,2-葡萄糖苷酶分别组合,可以将高含量人参皂苷Rb1 完全转化成稀有皂苷CK和F2.[结论]获得了可用于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糖苷酶,填补了嗜糖黄杆菌β-葡萄糖苷酶研究的空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芽孢杆菌dhs-330产脂肽-糖脂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抑菌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芽孢杆菌dhs-330分离自海水,能够产生脂肽-糖脂混合型表面活性剂.考察该菌株产物的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抑菌圈法考察dhs-330发酵液对不同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对提取的dhs-330产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考察该产物对温度、盐度和pH值的稳定性.结果:菌株dhs-330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MIC分别为0.005、0.01、0.01和0.02 g/L;经100℃处理20 min、pH2~10处理30 min,或盐度为0~50的条件下,产物仍具有抑菌活性或略有下降.结论:海洋来源的芽孢杆菌dhs-330胞外脂肽-糖脂混合型产物具有抑菌活性,且在高温、低pH值和高盐度条件下具有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M RI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 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n=24)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n=36),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并行血常规检测和血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常规M RI及DW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包括大肠埃希菌、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包括B族链球菌、屎肠球菌、李斯特菌、粪肠球菌、鹌鸡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均以发热、惊厥、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但革兰阴性菌感染组脑电图异常、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症状明显较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多(P<0.05).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相比,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较高,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较低(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M RI异常表现率达100% 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83.33%(P<0.05),其中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相比,革兰阴性菌感染组更易出现脑室扩大(41.67%v s 69.44%)、硬膜下积液(29.17%v s 58.33%)、脑室周围白质减少(20.83%v s 47.22%)、脑白质非囊性病变(16.67%v s 41.67%)、皮层异常信号(12.50%vs 36.11%)等异常MRI表现(P<0.05).结论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小儿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及M RI表现均存在明显的特点,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