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综合征1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综合征,又称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aspirin-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AERD),是一种以哮喘、鼻息肉、慢性肥厚性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和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耐受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剂量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扩大鼻窦开放术后的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扩大开放术后的近期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且符合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经多次手术病情仍然未控制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6.43±13.7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均进行扩大鼻窦开放术,试验组术后使用奥马珠单抗(150 mg/月),对照组未使用奥马珠单抗。观察两组内及组间患者4个月后的主客观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2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等。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术后1个月设为基线,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别。试验组用药4个月后与基线相比,鼻塞、流涕、嗅觉VAS评分、SNOT-22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降低[(3.11±1.05)分比(6.44±1.13)分,(2.00±0.87)分比(6.55±1.33)分,(2.22±0.67)分比(7.00±1.22)分,(4.44±0.88)分比(15.22±1.20)分,(1.67±1.00)分比(7.44±0.88)分, P值均<0.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各症状评分在术后1~2个月下降,但随着时间延长,评分逐渐呈现增长趋势。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基线后4个月时,鼻塞、流涕、嗅觉VAS、SNOT-22、Lund-Kennedy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05)分比(7.11±1.17)分,(2.00±0.87)分比(7.67±1.41)分,(2.22±0.67)分比(7.56±0.88)分,(4.44±0.88)分比(15.33±2.34)分,(1.67±1.00)分比(9.00±1.41)分, P值均<0.001]。试验组停药后2个月复查,患者鼻塞、流涕、嗅觉VAS评分、SNOT-22评分、Lund-Kennedy评分较停药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4±1.33)分比(3.11±1.05)分,(2.22±1.09)分比(2.00±0.86)分,(2.55±0.88)分比(2.22±0.66)分,(4.77±0.97)分比(4.44±0.88)分,(2.11±1.05)分比(1.67±1.00)分, P值均>0.05]。 结论: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采用扩大鼻窦开放术联合术后应用小剂量奥马珠单抗,可有效控制术腔黏膜炎性反应,促进黏膜上皮化进程,在疾病早期转归关键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I型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cells,ILC2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鼻-鼻窦炎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3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19例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外周血及鼻腔黏膜组织中ILC2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SD)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33、IL-25、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的表达水平。结果: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和局部鼻腔黏膜组织中的ILC2呈正相关,ILC2表达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VAS评分及CT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1)。外周血中ILC2比例与T2型炎症因子EDN、ECP、IL-25、IL-33、IL-13、IL-5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P<0.01),上述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中的表达也不同程度的高于CRSsNP患者。 结论:初步证明ILC2在2型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ILC2及其上下游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相关临床指标呈现相关性,ILC2可能是潜在的未来新型疗法的指导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CE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调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23~66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CE2在非慢性鼻窦炎对照组、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和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组中的表达。利用GSE72713芯片分析ACE2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IL-25、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骨膜蛋白等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ACE2互作蛋白网络,cibersort算法评估GSE72713芯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通过微小核糖核酸(miRNA)调控网络、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药理学分析对ACE2进行综合分析。使用GraphPad 7.0及SPSS 2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E2在non-ECRSwNP组较ECRSwNP组高表达。芯片分析显示ACE2表达与IFN-γ呈正相关,与IL-5、IL-13和骨膜蛋白呈负相关。免疫分析显示ACE2与M1型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GSEA结果显示,干扰素相关通路在non-ECRSwNP组显著上调,而靶向ACE2的miRNA-200B/miRNA-200C/miRNA-429通路在ECRSwNP组上调。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氨苄青霉素可上调ACE2表达,对乙酰氨基酚可下调ACE2表达。结论:ACE2在ECRSwNP和non-ECRSwNP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组织炎性因子浸润不同以及miRNA调控通路差异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4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 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 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存在哮喘共患病是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我国儿科医师对哮喘共患病的认知度,规范哮喘临床诊疗中相关共患病的综合评估、诊断和治疗,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涵盖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声带功能障碍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焦虑和抑郁、胃食管反流病和咽喉反流、肥胖、食物过敏等非呼吸系统疾病,也涉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和鉴别。以期为儿童哮喘共患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进而提高我国儿童哮喘总体控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复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尽管有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仍然易复发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为特征的鼻息肉更容易复发且疗效更差。本文就Eos在CRSwNP复发中的作用,特别是局部炎症微环境对鼻息肉复发的影响做一综述,为提高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联合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揭示慢性鼻窦炎中 CTSC的关键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旨在深入探索慢性鼻窦炎(CRS)的分子机制,识别关键细胞亚群和基因,构建有效的诊断模型,并筛选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CRS中的关键细胞亚群。通过高维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high dimensional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hdWGCNA)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应用,筛选CRS的关键基因并构建CRS的诊断模型。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和共定位分析进行因果推断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靶点药物的鉴定,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生信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采用Graphpad Prism、R、python和Adobe Illustrator软件进行数据及图像处理。结果:CRS尤其是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中基底细胞和基上皮细胞占比增加( P=0.001)。hdWGCNA显示“黄色模块”与CRS中基底细胞和基上皮细胞密切相关。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13个关键基因( CTSC、 LAMB3、 CYP2S1、 TRPV4、 ARHGAP21、 PTHLH、 CDH26、 MRPS6、 TENM4、 FAM110C、 NCKAP5、 SAMD3和 PTCHD4)。基于这13个基因,使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出有效的CRS诊断模型(AUC=0.958)。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C(cathepsin C, CTSC)与CRS具有因果关系(逆方差加权: OR=1.06, P=0.006),共定位分析证实 CTSC与CRS具有共享的遗传变异(PPH4/PPH3>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对乙酰氨基酚与CTSC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合能:-5.638 kcal/mol)。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表明CRS中CTSC +细胞增多。 结论: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了CRS中的关键细胞类型和基因,构建了有效的诊断模型,强调了 CTSC在CRS中的关键作用,为CR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存在过敏特征并完成血清SIgE检测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5例,均于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SIgE检测有≥1项阳性结果者归入SIgE阳性组(32例),SIgE均阴性者归入SIgE阴性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慢阻肺症状评分、过去1年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率及药物治疗的差异。分析慢阻肺患者SIgE阳性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慢阻肺SIgE阳性的最佳预测值。结果:与SIgE阴性组相比,SIgE阳性组合并鼻炎、鼻窦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湿疹及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的占比更高,已戒烟占比更高,IgE高于正常界值的占比、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EOS计数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均更高(均 P<0.05);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肺功能分级重度及以上占比更高,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预计值)、用力呼出25%和25%~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MEF 25%和MEF 75/25%)较低,FEV 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 1/FVC)更高(均 P<0.05);SIgE阳性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更高、过去1年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率更高(均 P<0.05);使用吸入性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SABA)或吸入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茶碱及口服激素治疗占比更高(均 P<0.05)。EOS%( OR=1.252,95% CI:1.039~1.508)是慢阻肺SIgE阳性的危险因素( P<0.05),已戒烟( OR=0.385,95% CI:0.197~0.751)是其保护因素( P<0.05)。EOS%>2.5%诊断SIgE阳性的ROC曲线AUC值为0.647(95% CI:0.543~0.7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和73.1%。 结论:SIgE阳性慢阻肺临床症状重,急性加重风险高,治疗存在不足,EOS%升高是具有过敏特征慢阻肺患者出现SIgE阳性的危险因素,SIgE阳性慢阻肺符合变应性表型慢阻肺诊断标准,EOS%>2.5%对临床发现变应性表型慢阻肺具有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夏科雷登结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夏科雷登结晶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裂解后所释放的半乳糖凝集素-10形成的蛋白质结晶,主要存在于慢性鼻-鼻窦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伴Th2型免疫细胞浸润疾病的病变部位中,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通过清除或溶解该结晶,可以减轻这类疾病的症状,这一发现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夏科雷登结晶的研究历史、新进展及其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的意义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