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桂英从浊毒角度分阶段论治H型高血压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齐鲁名医董桂英教授临证从浊邪害清与浊毒损脉角度论治H型高血压,认为本病病理过程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基础,并贯穿始末;以浊邪内蕴为椽,日久毒损脉络。据此创立本病的分阶段基本治法,即首以补健脾胃,平抑风阳;渐之解毒通络,复土之枢。董教授认为,本病亦有多变之势,病情错杂难分者当健脾与解毒同治,标本同求、阴阳同调,临证多以四妙丸为底方加减,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当归四逆汤合四妙丸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中医证候积分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当归四逆汤合四妙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对中医证候积分及Wnt/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DN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当归四逆汤合四妙丸,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临床症状积分、血糖血脂水平、肾功能、炎性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60/62)高于对照组85.48%(53/62)(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胱抑素(levels of serum cystatin,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ALB)、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 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Wnt、Tcf-4、β-catenin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四逆汤合四妙丸的应用有利于改善DN患者临床症状,有效调节患者糖脂代谢,减轻机体炎性与氧化应激反应,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病症模型的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探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索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方法 建立高尿酸血症药理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MS)分析四妙丸体内外化学成分;以入血成分为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以关键活性成分与高尿酸血症痛风关键靶点尿酸生成酶(XDH),尿酸转运体(ABCG2、GLUT9、OAT1、URAT1)及炎症靶点(PTGS2、TLR2、TLR4)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探讨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药效物质.结果 UPLC-Q-Exactive-MS法共鉴定四妙丸 89 个成分,包含 74 个入血成分,即候选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入血成分匹配 116 个高尿酸靶点和 173 痛风靶点,涉及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ERK1、ERK2 和MAPK级联反应、PI3K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调节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凋亡、AGE-RAGE、TNF、PI3K-Akt、MAPK、TLRs、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多途径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疾病网络的作用.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黄柏酮、柠檬苦素、苍术素、花旗松素、白术内酯Ⅲ及β-蜕皮甾酮等成分与尿酸合成酶、尿酸转运体及炎症靶点的亲和力良好,Western Blot验证发现花旗松素具有负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 1(URAT1)表达的作用,其是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结论 该研究阐述了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可为四妙丸临床应用、质量评价和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竹林寺女科证治》诊治月经病特色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竹林寺女科是江浙中医妇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学术思想流传发展至今,影响深远.《竹林寺女科证治》包括调经、安胎、保产、求嗣四部分内容,通过研读《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总结其学术特色:善于运用不同辨证方法明确病机;诊治月经病注重"补脾胃,养气血",次重"肝肾冲任,有热无热";选方精妙,异病同治;方药善用四物汤随证加减,汤药与丸散剂并用.从中研习借鉴,可进一步指导现代临床月经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1 年 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 4 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证型-药物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6 例患者、369 首处方.经频次统计发现最常见证型是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共涉及 298 味中药,出现药物频次 5 629 次,高频药物有 29 味,排名前 5 位分别是茯苓、当归、黄芪、炙甘草、白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高频证型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四妙丸加减与木防己汤加减、补肺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多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痹、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为治则,得出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四妙丸治疗高尿酸性肾病及对血清IL-1β、IL-18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四妙丸对高尿酸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肾功能及血清IL-1β、IL-18 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90 例高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四妙丸组和综合治疗组(非布司他+四妙丸),监测每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同时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L-1β、IL-18 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1)血尿酸水平方面,非布司他组、综合治疗组 2 月时与 0 月相比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4.03±41.21 vs 457.70±55.67,416.26±41.57 vs 486.56±63.32,P<0.05);四妙丸组3 月时与0 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26±62.59 vs 456.23±66.77,P<0.05);3 月时,综合治疗组与四妙丸组比较下降明显(353.0±70.12 vs 389.26.65±62.59,P<0.05).(2)血肌酐水平方面,综合治疗组 2 月时与0 月比较即明显降低(245.83±73.0 vs 311.76±88.48,P<0.05);四妙丸组3 月时与 0 月比较显著下降(239.30±76.11 vs 291.50±94.72,P<0.05);3 月时,与非布司他组相比,综合治疗组肌酐水平下降明显(209.9±56.62 vs 252.70±73.37,P<0.05);(3)血清炎症因子方面,非布司他组、四妙丸组、综合治疗组与0 月时比较血清IL-1β水平(36.20±3.97 vs 40.0±5.89,29.66±7.62 vs 40.16±6.59,23.46±3.71 vs 41.63±4.88,P<0.05)、IL-18 水平(67.13±3.27 vs 81.10±5.29,58.73±6.08 vs 78.76±4.90,49.93±5.13 vs 80.30±5.34,P<0.05)均显著下降;3 月时,与非布司他组相比,四妙丸组、综合治疗组血清IL-1β水平(29.66±7.62 vs 36.20±3.97,23.46±3.71 vs 36.20±3.97,P<0.05)、IL-18 水平(58.73±6.08 vs 67.13±3.27,49.93±5.13 vs 67.13±3.27,P<0.05)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四妙丸能够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及抑制血清IL-1β、IL-18 炎症因子的分泌对高尿酸性肾病患者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四妙丸中3种生物碱在正常和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粪便和胆汁中的排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考察四妙丸中3种生物碱及其4个代谢产物在正常和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差异.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模型大鼠,采用LC-MS/MS检测正常和糖尿病大鼠尿液、粪便和胆汁中生物碱成分,探究糖尿病对四妙丸生物碱排泄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口服四妙丸提取物72 h后,粪便为四妙丸中生物碱的主要排泄途径,木兰花碱、小檗碱在正常大鼠的粪便总排泄率分别为4.87%、56.54%,在糖尿病大鼠减小为2.35%、3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尿液中黄柏碱、木兰花碱和小檗碱的总排泄率明显降低,分别为正常大鼠的53.57%、60.84%、52.78%.口服四妙丸12 h后,糖尿病大鼠胆汁中小檗碱总排泄率明显增加,为正常大鼠的253.33%.糖尿病状态下,小檗碱的代谢产物唐松草酚定在尿液和粪便的总排泄率明显减小,在胆汁中明显增大;药根碱和巴马汀的总尿排率明显增大,t1/2和Ke发生显著改变.结果表明,糖尿病影响四妙丸生物碱的体内过程,使其以原型药物的形式排泄减少,影响小檗碱的生物转化,最终使生物碱体内暴露量增加,这将有利于生物碱发挥降血糖作用.该实验为四妙丸在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加味四妙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加味四妙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AGA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碳酸氢钠片口服,每次1000 mg,每日3次.中西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丸.两组均治疗3天,治疗期间患者如因关节疼痛加重经评定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UA)、血肌酐(Cr)水平,并进行关节疼痛评分和关节红肿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改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结果 中西药组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明显低于西药组的9例(P<0.05);中西药组治疗后WBC、CRP、UA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RP、UA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加味四妙丸治疗AGA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湿活血方及其拆方减轻高尿酸血症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探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利湿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探讨中医临床论治高尿酸血症更为合理的治法.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65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酵母膏、腺嘌呤连续灌胃14d,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去除未成模的5只大鼠,将造模组按血尿酸浓度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妙丸组、苯溴马隆组、利湿活血方组、拆方Ⅰ组(清热利湿药组)、拆方Ⅱ组(活血化瘀药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每天灌胃相应药物,连续14d.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尿酸(UA)、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簇(ROS)水平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UA、MDA、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拆方Ⅱ组外,各给药组大鼠血清U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苯溴马隆组、利湿活血方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除四妙丸组外,各给药组SOD活性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除拆方Ⅱ组外,各给药组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除拆方Ⅱ组外,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AOC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中药利湿活血方在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UA的同时,还能增强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发挥综合作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薛伯寿妙用小方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薛伯寿教授是中国第三届国医大师,从医半个世纪,曾跟随蒲辅周老先生临证13年,尽得蒲老真传,并多有发挥.薛老精通中医经典理论,学贯伤寒、温病、温疫学说,以临床疗效卓越著称.薛老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能发皇古义、创新应用.薛老临床诊疗,精于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不拘一格,善于融汇各家学说,灵活应用经方、时方,擅长应用疗效好的小方,随证加减配伍,效如桴鼓.现整理薛老部分小方的临床应用经验,以窥薛老临证倡导阴阳和合、重视表里、升降、寒热、虚实、气血调和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