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五养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循环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地五养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循环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Lyso-GPLs)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分离血液中循环外泌体,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外观、粒径仪检测外泌体直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蛋白CD9,CD63及TSG101的表达;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复方给药组,8只/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和复方给药组饲喂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各给药组小鼠按剂量给予地五养肝胶囊内容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各小鼠麻醉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其对NAFLD的改善作用并提取血清中循环外泌体;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NAFLD小鼠循环外泌体中Lyso-GPLs类成分生物标志物,观察地五养肝方对标志物的调控作用.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外泌体大小在100 nm左右,形状为典型的具有清晰双层膜的茶托样结构;粒径结果显示循环外泌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37.5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蛋白CD9,CD63及TSG101的存在;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HDL-C、LDL-C和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地五养肝方治疗后,TC、LDL-C、AST、ALT水平显著回调(P<0.01),并筛选出43个经地五养肝方治疗后呈现显著回调趋势(P<0.01)的Lyso-GPLs标志物成分.结论 地五养肝方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涉及对循坏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的改善和调控作用,为其防治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地五养肝方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肝癌模型肠道菌群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分析地五养肝方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肝癌模型肠道菌群及其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4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模型组和观察组建立大鼠肝癌模型;末次给药后24 h时大鼠处死后取出肝脏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19-9、AFP、ALT水平;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绘制DGGE指纹图谱;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D-乳酸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瘤组织中TLR4、NF-κB、GAPDH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功能正常无受损,肝脏健全,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癌细胞,且肝脏受损严重,观察组大鼠肝脏结构较为完整,肝脏组织炎性细胞减少,损伤程度减弱;观察组大鼠血清标志物CA19-9、AFP及AL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大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肠道菌群DGGE指纹图谱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TLR4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水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五养肝方可有效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并改善肝癌模型肠道菌群及其菌群代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法则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则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第1 组研究,"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同时选取32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脏切除后血小板再减少患者作为第2 组研究,"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抗病毒等常规治疗."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五养肝方与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第1 组及第2 组研究中,"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各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补肾生髓成肝"法则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与改善肝脏微环境,减低减缓肝炎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小板生成素的分泌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肝藏血"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活性成分与生物学基础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基于中医"肝藏血"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潜在活性成分与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共同检索地五养肝胶囊胶囊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NCBI和DisGeNET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检索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相关作用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潜在的作用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软件包对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并构建出药物与疾病映射靶基因及通路网络.结果:筛选出地五养肝胶囊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活性成分120 个,包括槲皮素、异甘草苷、甘草次酸、绿原酸、五味子乙素、去甲氧基姜黄素等;潜在作用蛋白47 个,包括TP53、Alb、TNF、IL6 等.GO分析总共富集到1551 条生物过程(BP)相关,37 项细胞组成相关和195 项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通路分析共富集到151 条信号通路.地五养肝胶囊"肝生血"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主要涉及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地五养肝胶囊可能通过以槲皮素、异甘草苷、甘草次酸、绿原酸、五味子乙素等生物活性成分调控TP53 信号通路的铁死亡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地五养肝胶囊对MSG大鼠-肝再生模型再生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地五养肝胶囊(DWYG)对左旋谷氨酸单钠(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肝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MSG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CCl4)/大豆油,建立MSG大鼠-肝再生模型.同步给予DWYG干预后,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DWYG对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肝脏损伤后再生修复反应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DWYG对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DWYG对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肝脏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DWYG对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肝脏Hedgehog信号相关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DWYG干预可以显著减轻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肝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提示DWYG干预可明显降低MSG大鼠-肝再生模型血清瘦素浓度,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WYG可以显著降低纤维化肝组织中瘦素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提示DWYG干预可以下调MSG大鼠-肝再生模型纤维化肝组织中H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Shh、Gli1、Smo和Ptc)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DWYG可以通过干预MSG大鼠-肝再生模型体内异常的瘦素信号从而减轻肝脏损伤后的纤维性再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地五养肝胶囊治疗肝病的理论依据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地五养肝胶囊是湖北省中医院研发的一种新型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抗炎保肝及调控肝再生作用,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地五养肝胶囊是继承中医“生机学说”,创新“肝主生发”肝脏象理论提出的新治疗法则,经过系统深入地研究,构建了“补肾生髓成肝”的理论体系.“补肾生髓成肝”可以通过补肾生“骨髓”“脑髓”和“精髓”而调控转化生成肝,以维持或促进正常肝脏发生发育和再生修复机制、防止肝再生紊乱机制,从而防治肝脏病证的发生发展.方中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姜黄破血行气、辛温通络,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甘草和中缓急、通经脉、利血气,同时配以熟地黄甘温补肾而养阴,诸药合用,补肾生髓而成肝.方中各药其有效成分对肝病的治疗及预后有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表明地五养肝胶囊对肝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病的药物.该胶囊前期主要研究其抗慢性肝炎以及其治疗肝纤维化作用,相应抗癌机制研究较少.由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变必经之阶段,而肝硬变、慢性感染和炎症反应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对其抗肝癌作用展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五养肝胶囊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地五养肝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7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2.1 mm× 100 mm,2.7μm);以乙腈-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 ℃;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10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0以上.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8.65% ~111.46%,RSD 0.59% ~ 3.81%.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地五养肝胶囊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五养肝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斑马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地五养肝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斑马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0条斑马鱼随机分成空白组(标准培养液)、模型组(二乙基亚硝胺)、地五养肝胶囊干预组(25、50、100 μg/mL)、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干预组(0.1 mg/mL).7d后,测量斑马鱼肝脏面积,计算其相对光密度,整体油红0染色法测定肝内脂滴数.结果 模型组肝脏浑浊,其面积较空白组显著减小(P <0.001),相对光密度显著升高(P<0.05),脂滴密集分布;50 μg/mL地五养肝胶囊干预组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干预组肝脏更清晰,脂滴更少,肝脏面积、相对光密度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五养肝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致斑马鱼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五养肝胶囊对2-AAF/PH大鼠模型肝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地五养肝胶囊(DWYG)对2-AAF/PH大鼠模型肝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2-AAF/PH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采用SPF级Wistar大鼠3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WYG组.取肝切除后第8、10、14、17、19、22天实验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采用IPP6.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计数各实验点肝脏表面直径>1 mm的小结节、细胞核数目、细胞核面积总量、细胞核平均直径和细胞核IOD值.结果 肝组织结节数:术后第8、22天,DWYG组低于模型组.细胞核数目:术后第10、14、17、22天,DWYG组高于空白组.细胞核面积总量:术后第17天,DW-YG组高于空白组;术后第19天,DWYG组低于模型组.细胞核平均直径:术后第17天,DWYG组高于空白组,术后第19天,DWYG组低于模型组.以上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地五养肝胶囊具有抑制2-AAF/PH模型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五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71例P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地五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采用UDCA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治疗24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ALP)、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TBil、ALP水平、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完全反应、部分生化指标(GGT、TBil)改善、肝脏硬度值下降、证候积分减少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PBC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