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遗传基因的烟雾病与烟雾综合征生物信息学分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库中已鉴定并发表的疾病危险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病理发生机制。方法:在PubMed等公共数据库搜索烟雾病、烟雾综合征基因相关研究,整理已鉴定并发表的疾病相关危险基因。借助网络工具,在基因本体数据库(包括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基因集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结果:本研究纳入53篇烟雾病研究文献,鉴定126个烟雾病相关危险基因;纳入51篇烟雾综合征研究文献,鉴定出51个烟雾综合征相关危险基因。共计纳入177个疾病相关危险基因。基因本体功能分析: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及其介导通路,以及细胞的黏附、分化、迁移等活动;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细胞表面、细胞膜及蛋白复合物、受体复合体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酶结合、激酶结合、磷酸蛋白结合、受体信号结合、免疫受体活动等。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免疫细胞分化及免疫疾病通路、病毒感染信号通路等,其中MAPK信号代谢通路、Jak-STAT信号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通过不同算法,在PPI网络筛选出5种关键基因:PTPN11、GRB2、ITGB3、CBL、HIF1A。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阐述烟雾样血管改变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角度。烟雾病发病机制可能是以基因遗传为背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探究运动指标与ACTN3基因多态性的关联"项目式学习反思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双新"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全面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探索教学新范式.项目式学习能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科学实践.本文以针对教材实验"PCR扩增DNA的原理和操作"部分内容开展的项目式学习为例,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对项目式学习实践进行反思,总结项目式学习的优势特点,并提出推广项目式学习的保障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种消毒剂对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的消毒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 3 种临床常用消毒剂对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 12 台牙周超声洁牙机按消毒方案随机分为 4 组:A组蒸馏水、B组 3%过氧化氢(H2O2)、C组 500 mg/L含氯消毒剂和D组 5%聚维酮碘.每台洁牙机用于日常牙周治疗,每天有效工作 6 h.分别在基线、消毒后即刻和消毒后 1~7 d收集水样.对可培养细菌进行计数、分离和纯化,通过 16S rRNA 基因测序进行鉴定,基因扩增子序列按操作分类单元(OTUs)进行聚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消毒7 d后水路内壁生物膜的形态和厚度.结果 所有组别基线菌落总数均超过了 100 CFU/mL.但在消毒后,各组菌落总数均显著降低(P<0.05).3%H2O2 消毒后3 d内、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 6 d内和 5%聚维酮碘消毒后 4 d内,菌落总数保持在 100 CFU/mL以下(P<0.05).在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中检测到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等病原体.扫描电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H2O2 组和5%聚维酮碘组生物膜厚度更薄(P<0.05).结论 牙科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中存在致病菌污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构成潜在的感染风险.在日益严峻的感控背景下应根据临床实际制定适宜的消毒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郁金香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探究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精准评价和筛选优异种质用于郁金香遗传改良,该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40个郁金香品种的遗传背景,明晰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43对SRAP引物中可用于郁金香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多态性引物共21对,在40个品种中共扩增出249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5条,多态性比率为98.39%.供试的40个品种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502 0~0.867 5,遗传多样性参数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1.981 0、1.514 9、0.304 2、0.460 3和0.321 2,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和主坐标分析将40个郁金香品种分为两大类,其中'Christmas Magical''Banja Luka''Madame Lefeber'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在遗传背景上具有一定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标准:形态学还是生物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长期以来,基于影像学表现建立的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标准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主要甚或是唯一标准,影像学即形态学标准对于规范手术指征、约束医疗行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目前系统治疗的时代背景下,形态学标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目前可用于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生物学标准有限,但综合利用CA19-9、PET-CT、新辅助治疗、基因检测等仍可为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提供参考。针对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评估,目前仍应坚持以形态学表现为基础,以生物学标准为导向,以改善患者预后为目标的基本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导致X连锁遗传帕金森综合征的初步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突变型RAB39B基因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细胞自噬水平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发现由RAB39B基因新的突变c.536dupA导致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的工作背景,构建含有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RAB39B-536),与RAB39B野生型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RAB39B),利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至N2a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接受pcDNA3.1-HA转染的N2a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来明确突变型RAB39B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自噬功能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结果:在N2a细胞模型中,突变型RAB39B的转录水平约为野生型RAB39B的2倍,而突变型RAB39B的蛋白水平(0.30±0.00)明显低于野生型(1.50±0.25, t=8.313, P<0.05),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后突变型RAB39B蛋白水平有所升高(0.70±0.10, t=6.925, P<0.05);RAB39B基因突变组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Ⅰ值(3.11±0.30)显著低于野生组(7.03±0.20, t=18.831, P<0.05);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的RAB39B不影响内源性α-突触核蛋白水平,而过表达野生型的RAB39B会导致外源性的野生型和突变型(p.A53T)α-突触核蛋白水平升高[野生型:由0.60±0.11上升至1.25±0.08, t=8.254, P<0.05;突变型:由0.55±0.08上升至1.15±0.08, t=9.293, P<0.05]。 结论: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蛋白稳定性下降,突变型蛋白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且该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自噬水平;RAB39B蛋白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存在体内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参与α-突触核蛋白的稳态水平的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的有关问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异种移植的发展有望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状况。目前,基因编辑猪被认为是临床异种移植的理想供体器官来源。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为开启早期临床试验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两年,国外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从供体猪基因编辑、受试者全程管理原则、伦理和社会心理学三方面讨论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的关键问题。相信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未来异种移植将逐步转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人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例线粒体过氧化物酶分裂缺陷致死性脑病患儿的 DNM1L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1例线粒体过氧化物酶分裂缺陷致死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DNM1L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线粒体过氧化物酶分裂缺陷致死性脑病患儿,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DNM1L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抽搐及进行性意识障碍;脑电图示背景波慢化,广泛性尖或棘(慢)波、多形慢波发放;头颅MRI示脑沟加深、侧脑室扩张,脑内多发斑片状信号异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DNM1L基因存在c.1207C>T( p.Arg403Cys)杂合错义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未检测到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1207 C>T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S1+PS2+PM2+PP3)。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线粒体鸡尾酒疗法"及抗癫痫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较前减少,意识水平好转。结论:DNM1L基因c.1207 C>T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ASXL1和U2AF1突变年轻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岸院区收治的1例年轻aCML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骨髓涂片示:粒细胞系明显增生,占0.875,伴显著发育异常和不成熟的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占0.170,成熟粒细胞胞质内颗粒明显增多、增粗;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幼稚粒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广泛增生(骨髓纤维化2~3级);左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活组织检查病理示:淋巴结结构破坏,组织细胞背景中可见巨核细胞及不成熟粒细胞,符合髓外造血;骨髓流式细胞免疫表型示:粒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81.6%,异常表达CD56、CD14dim,粒细胞系发育模式异常;白血病中常见30种融合基因筛查均为阴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示:BCR-ABL1融合基因p210型、BCR-ABL1融合基因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p230型、CALR基因第9号外显子、JAK2 V617F突变均为阴性。Sanger测序示:MPL-W515基因突变、CSF3R基因第14号和17号外显子、BRAF基因突变、SRSF2均为阴性;二代测序示:ASXL1基因突变阳性,NM_015338.5:c.2077C>T(p.R693*),突变频率为47.7%;U2AF1基因突变阳性,NM_006758.2:c.101C>A(p.S34V),突变频率为51%;PDGFRA、PDGFRB、SETBP1、SF3B1、STAT3、STAT5B等均为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7,XX,add(5)(q33),+8,-10,+mar[8]。综合诊断为aCML,BCR-ABL1阴性。结论:BCR-ABL1阴性aCML的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诊断,二代测序在鉴别诊断及靶向药物治疗方面尤为重要;年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极具挑战性,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类固醇生成因子-1基因突变及其相关临床表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类固醇生成因子(SF-1,NR5A1)是在性腺及肾上腺发育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NR5A1基因突变是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常见病因之一,目前临床报道的病例多为杂合突变。该基因突变患者临床表型复杂,早期报道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46,XY性腺发育不良,近年发现该基因突变与男性无精症或女性的卵巢早衰有关,多数患者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目前认为患者临床表型异质性,可能与不同基因突变对转录活性的功能影响、下游靶基因(如SOX9等)基因剂量效应以及寡基因突变等的遗传背景等相关。通过对NR5A1突变的基因型和相关表型开展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性腺发育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