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整合策略探讨芬氟拉明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7小时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芬氟拉明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中对癫痫的相应疾病靶点进行筛查,利用drug-bank、pharmmapper、swisstarget等数据库筛选芬氟拉明的药物靶点.取癫痫和芬氟拉明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其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作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并处理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芬氟拉明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 获得139个癫痫与芬氟拉明的交集靶点基因,并根据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33个核心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化学突触传递及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BP);离子体膜、细胞质及质膜等细胞成分(CC);蛋白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MF).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芬氟拉明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神经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治疗癫痫.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芬氟拉明与DRD2、EGFR、HSP90AA1、SLC6A4、GSK3β及GRIN2B等关键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得到芬氟拉明可能通过作用于DRD2,从而调控多巴胺能突触信号通路抑制癫痫发作,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癫痫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亦为后续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开发治疗癫痫的有效新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7小时前
-
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垂体催乳素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垂体催乳素(PRL)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202例PRL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小型肿瘤6例,大型152例,巨大型44例;术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耐药62例,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17例。术后通过头颅MRI检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通过血清PRL水平评估内分泌治愈情况及减瘤手术对药物应用情况的影响;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进行随访;比较大型、巨大型PRL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全切除128例(63.3%),次全切除45例(22.3%),大部分切除21例(10.4%),部分切除8例(4.0%)。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例(0.5%),视力下降2例(1.0%),颈内动脉损伤1例(0.5%),一过性尿崩38例(18.8%)。19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 M( Q1, Q3)]为70.5(55.0,86.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113例(58.9%)患者获得内分泌治愈,12例(6.3%)肿瘤复发,1例(0.5%)死亡。62例术前耐药患者中,28例(45.2%)获得生化缓解,9例(14.5%)转为药物敏感;17例术前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13例获得生化缓解,3例转为药物耐受。与巨大型肿瘤相比,大型肿瘤的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末次随访时内分泌治愈率、肿瘤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可使大部分PRL细胞肿瘤患者获得治愈或缓解,也可使部分患者由DA耐药转为敏感或由不耐受转为耐受,可作为部分PRL细胞肿瘤治疗的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59.24±11.19)分]、临床疗效总体评估量表(CGI)评分[(3.29±0.55)分]均低于对照组[(70.38±14.26)分、(3.94±0.81)分]( t=5.17、5.59,均 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55%(61/71)]高于对照组[71.46%(55/71)](χ 2=4.35, P < 0.05);研究组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总应答数[(84.12±15.34)分]、错误应答数[(45.38±9.51)分]、持续错误数评分[(28.45±5.18)分]均低于对照组[(92.24±16.52)分、(52.53±8.68)分和(34.03±6.37)],分类数[(7.19±1.47)分]高于对照组[(6.38±1.25)分]( t=3.03、4.67、5.72、3.53,均 P < 0.05);研究组环境因子[(25.97±3.14)分]、生理因子[(24.26±3.52)分]、社会关系因子[(9.85±3.37)分]、心理因子评分[(21.29±2.7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41±3.68)分、(19.52±3.81)分、(8.31±3.24)分和(17.92±2.63)分]( t=4.45、7.70、2.77、7.42,均 P < 0.05)。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可显著提高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由于儿童抽动障碍(TD)发病年龄更小、治愈率降低及难治性病例增多,儿童TD的治疗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TD的药物治疗进展,包括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多巴胺D受体阻滞剂、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抗癫痫发作药物、肉毒杆菌毒素A,以及持续至成年期的儿童TD的治疗进行重点介绍,旨在强调儿童TD的正规治疗、足疗程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巴胺受体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发病的关系。 方法:对自2017年1月至6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3例PPPD患者(试验组)于收治时采集血样,对同期收治的未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药物治疗的、且随访3个月以上头晕症状未再发而排除PPPD诊断的45例急性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对照组)于随访时采集血样,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进行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检测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阳性率(58.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CpG岛位点甲基化率(0.15±0.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PPPD发病可能与患者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增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合并垂体GH-PRL混合腺瘤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四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4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合并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GH-PRL)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MAS合并垂体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外科手术及药物干预的疗效。结果:临床特点: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均7岁前起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类型均为多骨型,且均累及颅面部。均有明显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表现,3例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1例视交叉明显受压。4例患者均无自发或触发泌乳。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明显升高,GH水平不被高糖抑制,血PRL均大于100 ng/ml,4例患者ALP水平明显升高,血钙、磷水平正常。影像学特点:4例患者垂体瘤均为大腺瘤,病例2、3出现单侧海绵窦包绕,病例4在第一次手术后残余肿瘤再次增大并包绕双侧海绵窦。4例患者头颅CT均显示颅面骨和颅底部多发FD。治疗与转归:4例患者均接受垂体瘤切除手术及静脉双膦酸盐治疗,并根据情况选择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较早诊断并起始治疗的2例患者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另2例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结论:MAS合并GH-PRL混合腺瘤患者,起病年龄更早,更易出现视神经损害。早期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手术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生化指标(GH、IGF-Ⅰ和PRL等),同时联合药物(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可以更好地维持生化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马γ振荡异常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海马γ振荡异常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个月龄)7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SAE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 +多巴胺4(dopamine 4, D4)受体激动剂RO-10-5824组。于术后第10~14天分别行旷场、新物体识别及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结束后取海马组织检测微清蛋白(parvalbumin, PV)与D4受体表达情况;行海马CA1场电位检测,并分析其与大鼠新事物探索时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 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LP组海马PV(77.54±4.61)%、D4受体(56.36±3.88)%及γ振荡能量(41.1±8.62)%,新事物接触时间(36±3)s、新事物识别率(49±4)%与场景僵直时间(56±7)s均显著降低( P < 0.05),而RO-10-5824可上调γ振荡能量(92.3±6.7)%,逆转降低的新事物接触时间(44±3) s和新事物识别率(63±4)%。相关分析显示海马CA1区γ振荡能量与新事物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r=0.609 2, P=0.015 9)。然而,各组动物在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γ振荡异常在SAE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对于RLS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共病情况等均取得新进展,但针对RLS诊疗仍有待规范化。因此,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建议:(1)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 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2)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管α2δ钙通道配体类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RLS的治疗,但仍可作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3)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4)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疾病症状。综上,本指南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RLS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RLS的诊断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Orai1-STIM1-TRPC1功能复合体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帕金森病(PD)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以及钙稳态失衡有关。近年来,PD与Ca 2+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钙稳态失衡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PD。细胞内Ca 2+水平取决于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OCE),而SOCE由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相互作用组成的功能复合体调节。常见的PD神经毒素可通过降低Orai1-STIM1-TRPC1复合体功能,损伤SOCE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Orai1-STIM1-TRPC1复合体可能通过作用于小胶质细胞以及内质网调控神经炎症、自噬现象以影响PD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Orai1-STIM1-TRPC1复合体表达及功能,维持钙稳态可能成为PD的有效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沉默 P2X4R可抑制6-OHDA诱导的PD细胞模型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沉默 P2X4R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1)将给予6-OHDA作用的SH-SY5Y细胞依据6-OHDA浓度的不同分为0 μmol/L 6-OHDA组、50 μmol/L 6-OHDA组、100 μmol/L 6-OHDA组和150 μmol/L 6-OHDA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P2X4R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出最适宜诱导PD细胞模型的6-OHDA浓度。(2)用不同序列的P2X4R-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质粒(P2X4R-siRNA540、P2X4R-siRNA792、P2X4R-siRNA1401)及无义序列对照质粒(NC-siRNA)分别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P2X4R-siRNA540组、P2X4R-siRNA792组、P2X4R-siRNA1401组和NC-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P2X4R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出沉默效果最好的P2X4R-siRNA序列构建 P2X4R沉默细胞系。(3)将沉默效果最好的P2X4R-siRNA慢病毒质粒、NC-siRNA及P2X4R拮抗剂CORM-2分别转染最适宜浓度的6-OHDA诱导的PD细胞(PD+NC-siRNA组、PD+P2X4R-siRNA组和PD+CORM-2组),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缝隙连接蛋白-1(PANX1)、Toll样受体-2(TLR-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活化Caspase-3蛋白的表达。(4)合成PANX1及TLR-2过表达质粒(pCMV3-PANX1、pCMV3-TLR2),并与阴性对照质粒(pCMV3-NCV)分别转染PD+P2X4R-siRNA组细胞(PD+P2X4R-siRNA+pCMV3-TLR2组、PD+P2X4R-siRNA+pCMV3-PANX1组和PD+P2X4R-siRNA+pCMV3-NCV组),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TLR-2、Caspase-3和活化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1)与0 μmol/L 6-OHDA组相比,50、100、150 μmol/L 6-OHDA组的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明显降低,P2X4R蛋白和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100 μmol/L 6-OHDA最适宜诱导PD细胞模型。(2)与NC-siRNA组相比,P2X4R-siRNA540组、P2X4R-siRNA792组和P2X4R-siRNA1401组的P2X4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P2X4R-siRNA540组的P2X4R mRNA和蛋白表达最低。(3)与PD+NC-siRNA组相比,PD+P2X4R-siRNA组和PD+CORM-2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Caspase-3、活化Caspase-3、PANX1和TLR-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与PD+P2X4R-siRNA+pCMV3-NCV相比,PD+P2X4R-siRNA+pCMV3-PANX1组TLR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D+P2X4R-siRNA+pCMV3-TLR2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和活化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沉默 P2X4R可以明显提高6-OHDA诱导的PD细胞模型的存活率,减少凋亡率,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活化Caspase-3)的表达,发挥出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ANX1/TLR-2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