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栀子及水栀子中萜类物质鉴定及成分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建立栀子中萜类物质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差异研究.方法 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中的全扫描、子离子扫描、母离子监测、中性丢失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动态多反应离子监测等多种技术提出栀子中萜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策略,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变量分析方法研究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差异.结果 共鉴定出并相对定量81种萜类物质,发现栀子与水栀子间萜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13种物质可作为鉴别栀子与水栀子的差异标志物.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为栀子药材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栀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桃核承气汤中5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甘草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Supelco Discove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及甘草酸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458.2→296.0、146.8→103.1、283.7→239.9、269.7→226.1、821.4→350.9。 结果: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及甘草酸含量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01 6~0.102 4、0.001 6~0.102 4、0.001 6~0.102 4、0.000 8~0.051 2、0.000 4~0.256 0 ng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8 7、0.999 1、0.999 5、0.998 9、0.998 6)。加样回收率在97.33%~105.33%范围内, RSD均低于2.69%。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及甘草酸的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车前子生品及盐炙品中6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车前子盐炙前后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车前子生品和盐炙车前子中的京尼平苷酸、车前素、槲皮素、山柰酚、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6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京尼平苷酸、车前素、槲皮素、山柰酚、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6种成分能够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259 2~ 3.628 8 μg ( r=0.999 8)、0.054 3~ 0.760 5 μg ( r=0.999 6)、0.030 0~ 0.420 6 μg ( r=0.999 4)、0.055 6~ 0.777 8 μg ( r=0.999 5)、0.287 0~ 4.018 0 μg ( r=0.999 8)、0.033 1~ 0.463 1 μg ( 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8%、98.46%、98.87%、98.99%、98.34%、98.75%( n=6)。5个产地的8批车前子生品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差异。车前子经盐炙后,车前素含量变化不大;盐炙车前子的黄酮类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明显增多;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基于HPLC法对车前子盐炙前后6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对车前子盐炙前后的质量变化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裸小鼠再生淋巴结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淋巴结组织移植后,对裸小鼠再生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只5周龄雌性免疫缺陷裸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切除2组裸鼠第一、二乳腺脂肪垫及双腋下蓝染淋巴结、淋巴管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将切除的每枚淋巴结横切成两半,置于右腋下血管区域。A组于淋巴结碎片周围注射VEGF-C腺病毒40 μl; B组不注射VEGF-C腺病毒,作为对照。淋巴结移植术后2周,于每只裸鼠双侧第2对乳腺脂肪垫中或皮下接种含5×10 6 MDA-MB-231-Luc-GFP肿瘤细胞的悬液100 μl。接种后4周,对右腋下淋巴结进行取材并行HE染色及多光谱免疫荧光检查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M2-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F4/80、趋化因子CCL2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四分位差)表示,进行Mann Whitney U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A组右腋下再生淋巴结可见淋巴滤泡较B组明显增大,生发中心活跃,被膜下淋巴窦、髓质淋巴窦内充满细胞成分,整个淋巴结表现为细胞浸润现象。A组再生淋巴结LYVE-1表达为21.440(34.675)%,较B组的2.964 (4.16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组中F4/80表达为5.396 (7.205)%,较B组的3.573 (2.67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A组CCL21表达为21.470 (29.145)%、B组为16.430 (23.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6);A组PD-L1表达为10.000 (14.430)%,B组为4.070 (26.74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1)。A组再生淋巴结LYVE-1与CCL21、LYVE-1与F4/80共位置表达分别为8.637 (13.150)%、6.181 (9.050)%,比B组明显增高[1.571 (1.680)%、1.454 (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VEGF-C辅助下再生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髓系衍生的抑制细胞明显浸润、趋化因子CCL21及免疫检查点PD-L1表达增加的趋势。再生的淋巴结在肿瘤细胞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更加受抑制的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UPLC-MS/MS多反应监测的温心方人参皂苷Rb1、肉桂酸、芍药苷及小檗碱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的温心方中人参皂苷Rb1、肉桂酸、芍药苷及小檗碱同时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为温心方新药研发提供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TM HSS T3(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3%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利用三重四极杆在MRM扫描模式下检测,以保留时间及相对丰度比(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定性,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进行定量研究。 结果:温心方中4种有效成分均被定性检出且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回收率为96.24%~104.19%, RSD为1.29%~3.27%。 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可用于温心方中4种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的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建立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氧化白藜芦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二元梯度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结果: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及重复性 RSD均小于5%,回收率在96.28%~103.23%范围内。10批样本中虎杖苷含量最高,其次是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大黄酚和氧化白藜芦醇含量较低,在个别批次中未实现定量测定。不同批次间待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定量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的UPLC-Q/TOF-MS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虎杖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协助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以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病为核心,探讨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在协助该病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5年4月初至2021年12月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6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CL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NTCP缺陷病患者32例(成人16例,儿童16例)、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16例、Alagille综合征8例,胆道闭锁10例。同时设立成人和小儿健康对照组(各15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研究对象血清胆汁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学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作图和比较。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NTCP缺陷病与相应健康对照组以及NTCP缺陷病与其他CLDs患儿的临床及胆汁酸谱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NTCP缺陷病患者总结合型胆汁酸、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以及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水平均升高( P < 0.05);与NTCP缺陷病成人患者相比,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总结合型胆汁酸和总初级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猪胆酸、牛磺猪胆酸和牛磺α鼠胆酸水平明显升高,但甘氨脱氧胆酸、甘氨石胆酸、石胆酸等胆汁酸降低(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中石胆酸、脱氧胆酸和猪脱氧胆酸等次级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NICCD、Alagille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等其他CLDs组( P < 0.05);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总结合型胆汁酸/总未结合型胆汁酸,以及牛磺胆酸、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指标可有效鉴别NTCP缺陷病和其他非NTCP缺陷病CLDs患儿。 结论:证实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对于协助NTCP缺陷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化了对NTCP缺陷病等CLDs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变化特征的科学认识,为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代谢组学依据,同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脏白细胞趋化因子2型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特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肾脏白细胞趋化因子2型淀粉样变性(leuk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2 amyloidosis,ALECT2)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0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ALECT2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分为单纯ALECT2组和ALECT2合并其他肾脏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用光镜、免疫荧光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质谱分析法分析肾组织淀粉样沉积物质的成分;基因测序法分析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趋化因子2(leuk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2, LECT2)基因序列。 结果:16例ALECT2患者入选本研究,9例合并其他肾脏病。患者发病年龄(65.00±8.45)岁,男女比例为7∶9,汉族15例,其中8例患者为山西省籍。15例患者有蛋白尿,中位尿蛋白量为2.16(1.07,4.72)g/24 h;5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1例有肾功能不全;12例有镜下血尿。1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糖尿病。与单纯ALECT2组相比,合并其他肾脏病组患者肾病综合征占比较高(5/9比0/7, P=0.034)。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例患者肾皮质间质均有淀粉样物质沉积,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多数患者伴有肾小球(12/16)、小动脉壁(14/16)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呈强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CT2阳性。淀粉样物质沉积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其他肾脏病组患者的肾小球淀粉样物质沉积和肾脏淀粉样物质总沉积评分显著低于单纯ALECT2组(均 P<0.05)。16例患者电镜下见直径8~12 nm无分支的细纤维结构无序分布。8例患者肾组织质谱分析检测到LECT2肽段,7例患者基因检测显示 LECT2存在纯合子G等位基因。13例完整随访资料结果显示,2例死亡,1例肾活检时已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其余大部分患者(8/10)肾功能进展缓慢。 结论:肾脏ALECT2患者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肾功能不全、血尿及合并其他肾脏病的发生率高。肾组织病理改变特征为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于肾皮质间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6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2.1 mm×50 mm, 3.5 μm),流动相为甲醇-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525.0→449.1;137.1→55.1;403.0→373.0;167.2→149.4;456.5→323.3;191.1→91.1。 结果: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00 2~0.012 8、0.000 8~0.051 2、0.000 1~0.006 4、0.000 2~0.012 8、0.000 6~0.038 4、0.000 1~0.006 4 ng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 3、0.997 5、0.999 6、0.992 6、0.995 5、0.999 1)。加样回收率在98.00%~105.30%范围内, RSD均低于2.47%。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定量分析及其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742例初诊冠心病患者,纳入ICA证实存在单支病变局限性狭窄的患者109例。将患者根据心肌酶升高伴心脏室壁运动不良和心肌酶及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分为心肌缺血性损伤组( n=75)和心肌无缺血损伤组( n=34)。测量斑块的特征参数,包括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最大面积狭窄率(MAS%)、重塑指数、偏心指数、"餐巾纸环"征、斑点状钙化。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MAS%为85.00%(80.00%,92.00%),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MAS%为63.00%(60.00%,6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4.32, P=0.001)。在斑块成分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斑块总体积(TPV)、斑块负荷(TPB)、纤维成分斑块体积(FPV)、脂质成分斑块体积(LPV)、脂质成分斑块占比(LPR)分别为150.13(104.44,202.20)mm 3、75.67%±9.90%、95.73(66.57,134.23)mm 3、32.18(18.93,54.55)mm 3、25.13%±13.71%,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09.94(79.39,121.67)mm 3、65.37%±6.94%、67.35(57.67,90.11)mm 3、16.64(13.26,24.73)mm 3、18.44%±7.0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59, P=0.010; t=3.11, P=0.003; Z=-2.16, P=0.031; Z=-2.18, P=0.029; t=2.19, 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S%(OR =1.55, P=0.021)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MAS%、LPV、LPR、TPV、TPB、F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0.77、0.72、0.7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CCTA斑块定量分析中,MAS%、TPV、TPB、FPV、LPV、LPR是影响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MAS%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且MAS%及LPV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