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治疗在男性阴茎折断伤术后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性治疗在男性阴茎折断伤术后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因阴茎折断伤行急诊手术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患者的勃起情况及心理状态。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者行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ICI)联合彩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CDDU)及夜间阴茎涨大实验(NPTR)检查,判断ED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意愿给予性治疗(性治疗组)或小剂量规律服用他达拉非治疗(小剂量规律服用他达拉非组),1个月后观察患者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7例患者术前均无ED及抑郁状态,术后3个月复诊时11例出现ED,皆为轻度(1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早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特征。年龄(31.4±5.7)岁。病程(9.6±5.1)年。已婚29例(65.9%),未婚15例(34.1%)。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23.6±1.2)分。早泄诊断工具量表(PEDT)评分(15.2±2.7)分。射精控制能力评分(10.1±1.5)分。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7)分。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3)分。夜间阴茎勃起试验(NPT):Ⅲ级硬度19例、Ⅳ级硬度28例。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0.9±0.5)min。所有患者均接受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距冠状沟0.6~0.8 cm做环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距冠状沟0.8~1.5 cm分离阴茎筋膜组织后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在阴茎背深静脉、阴茎背动脉解剖层次的上面可见阴茎背神经,以阴茎背侧正中12点为中心向两侧分离显露阴茎背神经,至阴茎腹侧达尿道海绵体处,用丝线提起分离的阴茎背神经。根据神经分布均衡原则,在阴茎头3、9、12点各保留1支,保留3~4支阴茎背神经,如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继续向远端分离至接近阴茎头处,使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记录术中发现的阴茎背神经总数和保留数量。术后3、6、12、24个月随访IELT、射精控制能力评分、患者和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研究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例术中发现阴茎背神经总数为(9.8±1.6)支,其中14支1例,13支1例,12支6例,11支5例,10支8例,9支20例,8支5例,6支1例。44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35.0±10.2)个月。术后3、6、12、24个月的IELT分别为(3.8±2.1)、(4.1±2.3)、(4.8±2.4)、(4.2±2.3)mi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射精控制能力评分分别为(5.9±2.9)、(6.7±2.9)、(4.7±2.7)、(6.7±3.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4±3.3)、(6.8±3.6)、(8.1±3.6)、(6.8±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5.8±2.9)、(6.7±3.3)、(8.6±3.5)、(6.7±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手术疗效评估标准:术后3、6、12、24个月有效例数分别为36例(81.8%)、37例(84.1%)、39例(88.6%)、38例(86.4%)。44例中,术后出现局部疼痛1例(2.3%),系带水肿3例(6.8%),皮下硬结1例(2.3%),包皮外形不佳2例(4.5%),阴茎头感觉异常3例(6.8%)。其余病例未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和勃起功能障碍。 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泄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手术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可用于治疗非手术疗法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和自愿放弃非手术疗法的原发性早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SRPE)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S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睾酮(T)、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夜间阴茎涨大实验(NPT)联合多导联睡眠监测(PSG)。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给予不同剂量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服药后4、24周随访疗效、不良反应、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快速动眼期(REM)觉醒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多数患者伴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4周疼痛缓解15例(68.18%),24周疼痛缓解12例(54.55%)。6例患者早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SRPE与T浓度无关,睡眠觉醒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原发性SRPE短期内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对尿控与勃起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免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对尿控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改良组);18例行常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术后尿控功能、勃起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改良组术后的早期日间尿控率和术后半年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均 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输血率、漏尿率、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血肌酐变化值、远期日间尿控率、夜间尿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技术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日间尿控功能与勃起功能,且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和尿道狭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能量冲击波治疗外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能量冲击波治疗(LI-ESWT)外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后尿道狭窄行尿道吻合术后诊断为外伤性ED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6±11)岁。其中骨盆骨折尿道断裂46例,骑跨伤尿道断裂16例。患者均诉外伤后即出现ED,病史(12.2±4.7)个月。62例中30例采用LI-ESWT(冲击波组),年龄(33±11)岁,病史(12.7±5.1)个月,阴茎勃起硬度评分(EHS)(1.50±0.51)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8.57±3.98)分,其中轻度(12~21分)6例、中度(8~11分)9例、重度(≤7分)15例。32例未接受任何治疗,仅与冲击波组同时间点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年龄(39±12)岁,病史(11.7±4.4)个月,EHS(1.47±0.51)分,IIEF-5评分(8.50±5.24)分,其中轻度(12~21分)8例、中度(8~11分)9例、重度(≤7分)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冲击波组对3个不同部位(阴茎干和左右侧阴茎脚),发射3 000次冲击波,能量强度为0.09 mJ/mm 2;每周2次,治疗全程共6周。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和冲击波治疗后4、8、12周评价观察指标,包括IIEF-5、阴茎夜间勃起测试(NPT)和EHS、性生活日记(SEP2)。 结果: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的IIEF-5分别为(15.67±3.89)分和(9.41±4.66)分,IIEF-5增加值分别为(7.10±3.79)分和(1.03±0.97)分,EHS分别为(2.60±0.62)分和(1.53±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EP2问题2回答"是",即阴茎勃起后能成功插入阴道的比例分别为67%(20/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按照IIEF-5增加5分计算有效率,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21/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按照EHS评分为≥3分计算有效率,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20/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PT监测冲击波组治疗后符合正常有效勃起16例(53%),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 P<0.01)。冲击波组和对照组随访至治疗后8周和12周,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冲击波组治疗过程和治疗后均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LI-ESWT能显著改善外伤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是外伤性ED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加强关注罕见型男性性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健康的定义包括与性有关的身体、情感、心理和社会健康状态,这不仅是没有疾病、功能障碍等。临床上,除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有时也会遇到罕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形式,由于缺乏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临床上容易忽略或者漏诊。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我们在临床中的诊治体会,就其定义、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可能的发病机制加以阐述,希望临床医生能关注和准确诊治罕见型男性性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早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单一术者完成的19例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7.6(37~74)岁;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平均20.4(4~25)分。患者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cT 2N 0M 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未发现膀胱颈或尿道肿瘤;术前MRI检查未提示合并前列腺癌且血清PSA<2.5 ng/ml。在前列腺基底部两侧分别用电剪分离前列腺腺体和前列腺侧包膜至前列腺尖部,在两侧分别保留外科包膜或厚度为1~2 mm的前列腺侧包膜。术后1~2周行膀胱造影评估,如无明显吻合口瘘则拔除尿管。术后随访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及肿瘤控制情况。 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9.9(225~345)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88.9(30~20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8(9~23)d。盆腔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23.3(11~42)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均未提示合并前列腺癌。拔尿管后2周以及1、3、6个月日间控尿率分别为42.1%(8/19)、63.2%(12/19)、78.9%(15/19)、94.7%(18/19),夜间控尿率分别为36.8%(7/19)、63.2%(12/19)、73.7%(14/19)、89.5%(17/19)。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2(0~22)、10.1(2~22)分。术后平均随访10.1(5.4~26.1)个月,1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其早期临床疗效良好。但该术式的远期临床疗效和肿瘤控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海绵体和人工括约肌同期植入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术后重度勃起功能障碍和重度尿失禁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同期行人工阴茎海绵体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术后重度勃起功能障碍和重度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3例,年龄分别为42,32,28岁。均为外伤后致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狭窄,例2左下肢缺失,例3右下肢缺失。患者均表现为排尿困难,自述无勃起感觉。术前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示后尿道狭窄,长度分别为2、2、3 cm。夜间勃起功能测试均无勃起反应,均为重度勃起功能障碍。后尿道狭窄经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愈,尿道通畅。术后再次行夜间勃起功能测试提示仍为重度勃起功能障碍,予西地拉非和他达拉非治疗3个月。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评分为1、2、2分,阴茎夜间勃起功能测试仍无有效勃起,为重度勃起功能障碍。术后控尿功能差,每日应用尿垫数量分别为6、6、8块,采用盆底康复训练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 h尿垫试验结果分别为30、32、82 g。3例均行人工阴茎海绵体和人工尿道括约肌同期植入手术。全麻,患者取平卧蛙式位。于阴囊上部做横切口,首先分离尿道,将人工尿道括约肌袖套套入。再分别行左右两侧阴茎海绵体窦扩张,测量海绵体长度,选择合适的人工阴茎海绵体分别植入。将水囊分别置于耻骨后膀胱前间隙,将控尿开关置于阴囊上方,勃起开关置于阴囊下方。测试控尿和勃起功能正常后关闭切口。结果: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人工阴茎海绵体和人工尿道括约肌同期植入手术时间分别为270、260、240 min。术后1周拔除尿管,术后2周开始训练使用勃起开关,1周后3例均可自控达到充分勃起。术后6周激活控尿开关,3例均控尿正常,无需尿垫。随访12~18个月,2例勃起和控尿功能正常;1例术后2个月出现尿道腐蚀,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行原人工括约肌全套取出、尿道修复,同期植入新的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顺利,再次术后随访1年,控尿和勃起功能正常。结论:同期行人工阴茎海绵体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手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术后重度勃起功能障碍和重度尿失禁,可以缩短手术周期时间,减少费用,减少创伤,效果确实,但对患者的经济、心理、身体情况,以及术者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手术复杂、风险大,仅合适有条件的单位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中心40例机器人全腔内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全腔内Studer原位新膀胱术(RISO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ISON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例;年龄(56.4±9.9)岁,体质指数(25.5±3.1)kg/m 2。其中4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综合指数评分0~2分6例,3~5分33例,6~8分1例。所有患者术前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或反复复发的膀胱肿瘤,肿瘤分期≤T 2期,膀胱镜检查明确无膀胱颈及尿道浸润,肾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再采用RISON行尿流改道,选取距离回盲部30~40 cm的回肠最低点作为新膀胱颈口,选取构建新膀胱所需回肠约50 cm,并用切割闭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保留近心输入段10 cm肠管的完整性,将其余肠管沿对系膜缘去管化,U型缝合新膀胱的后壁,将新膀胱前壁聚拢呈近似球形,并用倒刺线将浆肌层内翻缝合前壁。Wallace法行双侧输尿管吻合,并关闭新膀胱前壁的近心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肿瘤控制结果、膀胱容量、控尿情况、性功能情况,以及近期(≤30 d)和远期(>30 d)并发症。 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者更换手术方式,中位手术时间360(300.0,442.5) min,中位术中失血量200(200.0,337.5)ml,中位留置胃管时间3(3,4)d,中位进食时间3(3,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9(8,10)d。术后病理分期:≤T 2N 0M 0期39例,T 3aN 0M 0期1例;1例手术切缘阳性,1例合并前列腺偶发腺癌;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15(12,20)枚,未见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7例,Clavien Ⅱ级5例。1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10例,Clavien Ⅱ级7例,Clavien Ⅲ级1例。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随访满1年的34例患者中位膀胱容量300(0,400)ml,其中1例女性患者发生尿失禁。其余33例日间控尿(不使用尿垫)率93.9%(31/33),夜间需定时排尿(1~3次),平均需尿垫2个。11例保留性神经患者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勃起,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6)(21.5±2.7)分。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无死亡。 结论:RISON在肿瘤控制、膀胱容量、日间及夜间控尿率、术后性功能恢复方面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六孔法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六孔法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40例;年龄为(53±12)岁。102例患者中,51例行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六孔法直肠癌前切除术,设为机器人组;5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1)治疗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施行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均无输血、中转开腹手术、术后30 d内死亡。机器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疼痛分级(1级、2级、3级、4级),治疗费用分别为(170±12)min,(73±50)mL,(23±6)枚,(35.1±9.4)h,(2.1±0.8)d,(2.9±2.7)d,13、15、17、6例,(7.1±4.5)万元;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53±22)min,(119±66)mL,(15±4)枚,(40.7±1.9)h,(2.9±0.4)d,(5.3±2.1)d,6、7、26、12例,(6.7±1.6)万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9、-4.46、20.09、-3.01、-5.54、-16.69, Z=-2.87, t=4.22, 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机器人组患者肿瘤长径,标本切除长度,肿瘤上切缘距离,肿瘤下切缘距离,全直肠系膜切除完整性分级(完整、大部分完整),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术后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3.8±1.1)cm,(18.7±3.2)cm,(11.8±3.6)cm,(2.7±0.8)cm,48、3例,4、41、6例,6、17、28例;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7±1.0)cm,(18.3±2.8)cm,(10.2±2.7)cm,(2.5±0.6)cm,46、5例,6、39、6例,5、20、26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72、1.29、1.64、1.11, χ2=0.14, Z=-0.42,-0.26, P>0.05)。机器人组患者无环周切缘阳性和肠系膜破坏,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机器人组患者大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低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国际前列腺功能评分、夜间排尿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分别由术前的0、(12.25±1.08)分、(4.43±0.33)分、(0.49±0.09)分、(24.07±2.75)分、(65.84±1.79)分,变化为术后12个月的(1.34±0.11)分、(18.11±3.54)分、(4.03±0.26)分、(1.08±0.28)分、(22.63±2.03)分、(38.57±6.13)分;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分别由术前0、(12.60±1.11)分、(4.56±0.36)分、(0.46±0.07)分、(23.11±2.77)分、(66.31±1.73)分,变化为术后12个月的(1.99±1.33)分、(20.85±6.19)分、(6.43±1.78)分、(2.27±0.23)分、(21.00±2.73)分、(27.62±8.20)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六孔法直肠癌前切除术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肿瘤学疗效相当;但前者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胃肠功能恢复和盆腔自主神经保护方面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