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二萜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二萜化合物在植物、真菌、昆虫、海洋生物等中广泛存在,结构复杂、多变,生物活性多样.现概述天然二萜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相关通路及机制,从肿瘤信号通路的角度解析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为二萜化合物在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钱柳醇提浸膏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热裂解产物的GC-MS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研究青钱柳浸膏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卷烟的可行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单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GA-GC/MS)模拟燃烧过程,分析青钱柳浸膏在氮气环境中的裂解产物,并对产物可能的裂解机制进行合理推测.结果表明:醛类、醇类、酮类为青钱柳浸膏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香气成分的 62.28%.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青钱柳浸膏裂解产物差异较大,在 200℃、360℃、440℃共鉴定出 79种化合物,其中 24种致香成分对卷烟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醛、酮、醇、酚、呋喃、芳香族化合物和其他一些天然香气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由含有类似愈创木酚单元和丁香酚单元结构的化合物通过侧链的断裂、脱甲基化、脱甲氧基化、脱水等形成,呋喃及呋喃衍生物主要由糖类或糖苷类化合物通过断裂糖苷键和脱水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食同源植物黄酮防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因素、相关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疾病等引起.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将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黄酮用于高脂血症的防治.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生物活性丰富,可防治包括高脂血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然而,其防治高脂血症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应用药食同源植物黄酮治疗高脂血症周期长、见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疗效及安全性的判断.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及转录组学等多组学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药食同源植物黄酮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认知思路,基于多组学技术对药食同源植物黄酮降脂机制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有助于揭示植物黄酮与高脂血症病理过程中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功能性食品提供指导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在系统科学与生命组学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也为高脂血症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该文尽可能全面地阐述药食同源植物黄酮在高脂血症防治中的多组学联合作用机制,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靶点在白藜芦醇抗氧化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的一项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众多,但均存在着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性质,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即为其中一个靶点.本文将综述白藜芦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后,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治疗OP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医师在治疗OP时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五加属植物苯丙素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苯丙素类成分是自然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中富含大量的苯丙素类成分,本文对五加属植物 1990 年至今的相关研究进行调研,共报道了 104 个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五加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简单苯丙素、香豆素和木脂素,它们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等药理作用.但临床研究较少且研究不全面,导致其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明确五加属植物中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药理学活性,本文系统性地归纳了五加属植物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以期为五加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吡咯[1,2-α]吲哚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吡咯[1,2-α]吲哚是一种结构新颖的融合杂环骨架,也是许多天然活性产物和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合成中间体。吡咯[1,2-a]吲哚杂环衍生物因其具有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中备受关注。植物提取物一直以来都是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目前从植物提取物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基于吡咯[1,2-a]吲哚杂环结构的生物碱有Isatisine、isoborreverine、flinderoles、polyavolensin和yuremamine。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对吡咯[1,2-a]吲哚杂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在筛选活性化合物和候选药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柚皮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寻找干预NAFLD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柚皮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水果和茄科植物中。柚皮素已被证实在肥胖症和NAFLD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包括减轻体重、改善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脂肪酸氧化和减少细胞凋亡等。笔者着重对柚皮素治疗NAFLD的效用及其分子机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柚皮素治疗NAFLD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微生物稳态调控与口腔疾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微生物群落由多样化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群体构成,其稳定性、功能和组装过程受到宿主与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调控。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深入研究和认识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分类结构、基因组成、功能和动态变化途径提供了重要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建立、稳态调控、常见口腔疾病相关的菌群失衡、影响因素。结合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多组学的视角,可以深入探讨人体与微生物间的复杂分子对话。开展口腔微生态组装原理、细胞间信号、压力适应性以及引发菌群失衡触发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案和定制益生菌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益生元、益生菌、噬菌体等方法调节口腔微生态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促进口腔和全身健康提供新的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靶向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18β-甘草次酸的筛选及抗菌活性评价系统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大肠埃希菌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的核心组分BamA和BamD作为靶点,从甘草提取物中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方法:使用亲和超滤联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从甘草提取物中筛选能够与BamA和BamD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化合物处理后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 bamA和 bam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且利用离体重组系统检测化合物对于β桶状蛋白组装(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 BAM)复合物整合外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最后利用SDS在细菌细胞内的积累情况检测化合物处理过后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变化。 结果:生物亲和超滤联合HPLC-MS筛选发现18β-甘草次酸可以与BamD发生相互作用,经18β-甘草次酸处理后,大肠埃希菌 bamA基因表达水平升高1.5倍, bamD基因表达水平升高2倍,但是,离体重组系统检测未观察到18β-甘草次酸对BAM复合物的插膜功能具有抑制效果,细胞膜完整性检测实验也未发现18β-甘草次酸对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的破坏。 结论:以BamA和BamD蛋白作为靶点,建立了使用亲和超滤联合HPLC-MS进行天然产物筛选的方法。筛选得到18β-甘草次酸能够与BamD相互作用并能够影响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故本研究所建立的筛选和实验流程对于以外膜蛋白为靶点的、其他来源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且本研究也提示在筛选过程中,相关靶点的选择对成功筛选到相应的天然产物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姜黄素调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提取自姜科等植物根茎的二酮类天然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抑癌、镇痛等药理活性,在生物学领域及临床应用上具备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在心肌、脑、神经、肾脏、肝脏等多器官的功能失调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亮点及热点,然而其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总结及探索。本文将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系统综述姜黄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调控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