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术式治疗直肠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癌(RC)的疗效.方法 选择8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43例)采用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B组(45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6个月,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A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A组(P<0.05).随访期间,2组肿瘤完整切除率、肿瘤残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d,2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胃动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嗜铬粒蛋白A(Cg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均降低,B组低于A组;血清D-乳酸(DLA)水平均升高,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星座链球菌肝脓肿合并胸部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50岁.间断发热5天,发现血小板减少1天.患者1个月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多次CT检查显示双肺分布大小不等空洞影及斑片影(图1),部分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较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图2),多数空洞内可见多发完整/不完整分隔;双侧胸腔积液(图3);肝右叶可见空洞影(图4),边缘模糊,大小约53 mm×57 mm,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影,部分肝脓肿可见气体影(图5),增强扫描边缘可呈中度强化(图6),诊断为肝、肺脓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肝脏胚胎性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成人肝脏胚胎性肉瘤(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ES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ESL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 4例ESL患者年龄25~49岁,男女比为3:1;4例均位于肝右叶;CT示巨大类圆形低密度或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其中1例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误诊为肝细胞癌,另2例未给出明确诊断.肿物呈实性或囊实性包块,切面鱼肉状,囊内多伴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由不规则梭形或星形细胞和疏松黏液样基质构成,散在少量多核巨细胞或瘤巨细胞.瘤细胞核深染,具有高度非典型性及多量核分裂象,特征性表现为可见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小体,PAS染色阳性.免疫表型:所有病例瘤细胞p53、α1-抗胰蛋白酶(α1-AT)、vimentin等阳性,Ki67增殖指数50%~80%.4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4例患者有2例于1年内死亡.结论 ESL是成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依靠于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手术前、后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诊断子宫附腔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17岁,因"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1年"就诊。患者13岁初潮,月经规则,量适中,开始无明显痛经,初潮后1年出现痛经,症状逐渐加重,近1年痛经难以忍受,需要口服止痛药,每次持续2~3?d,严重时不能上学,伴呕吐,患者既往体健。遂2024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行经腹壁、经直肠妇科超声检查示:子宫上段偏右肌层内见2.8?cm×2.2?cm×2.4?cm的低回声结节,形态尚规则,边界清,内见1.4?cm×0.7?cm×1.1?cm类囊性回声,透声欠佳,边缘回声增高(图a,b),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周边见环形血流信号(图c),该结节与宫腔不通,行子宫冠状切面三维超声检查示宫腔形态正常,两个子宫角存在(图d);考虑子宫附腔可能。进一步行盆腔MRI示:子宫形态可,宫腔形态未见异常,子宫右侧壁见类圆形长T1短T2信号影,内见结节状短T1长T2信号影,直径约25?mm;考虑子宫右侧壁异常信号(发育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图e,f)。患者行腹腔镜下肿块切除术,腹腔镜下见子宫右前壁突起直径约2.5?cm的肿块(图g),上缘紧贴右侧圆韧带,手术过程中于子宫右前壁切开肌壁,暴露肌层内肿物,直径约2?cm,切开肿物内少许为褐色血性液体(图h),囊内可见内膜样组织,小心将囊肿完整剥离,检查周围仍为肌壁,与宫腔不相通,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附腔)送检腔隙样组织,镜下腔隙部分区域及平滑肌内见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部分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术后随访5个月余,患者痛经症状消失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不仅能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还能治疗内眼手术后黄斑水肿和其他炎症相关的眼底疾病继发的黄斑水肿.随着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广泛应用,不常见的并发症,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逐渐受到重视.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多见于悬韧带-晶状体囊膜复合体不完整、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眼.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后多沉于下方房角,似前房积脓,可引起视力下降和眼痛,常并发角膜水肿和高眼压.合并角膜水肿的患眼应尽快复位或取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以降低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缩瞳和避免诱因,如俯卧、跳跃、长途飞行等,可以预防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文章主要综述了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底腺型肿瘤(附4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总结4例胃底腺型肿瘤的内镜下特点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12月该院诊治的4例胃底腺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胃底腺型肿瘤均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完整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ESD治疗胃底腺型肿瘤安全、可靠,可完整切除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SEG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病儿均行颅骨肿物切除治疗,术中见肿物质软,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基底部侵犯颅骨呈虫蚀状改变.其中2例肿物均侵蚀眶上壁,导致眼球受压下移,完整切除肿物后,骨质缺损区一期行眶上壁钛网板修补.术后病理证实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3例病儿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SEG是一种溶骨性病变,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最佳治疗方法.颅骨缺损区域大或累及眼眶者可行人工材料修补予以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血清PCSK9检测联合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检测联合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并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2 例,行手术切除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6 例,健康体检者 105 例,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利用ROC曲线确定血清PCSK9、TyG及TG/HDL-c的最佳临界值,并分析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PCSK9、TyG及TG/HDL-c水平低于乳腺癌组(P<0.05);矫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yG(OR=2.766,95%CI:1.449~5.278)、TG/HDL-c(OR=28.624,95%CI:5.055~162.094)及PCSK9(OR=1.082,95%CI:1.060~1.105)水平升高均为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评估显示,血清PCSK9、TyG和TG/HDL-c联合分析(AUC=0.905)诊断效能高于TyG(AUC=0.797)和TG/HDL-c(AUC=0.713),P<0.01.结论:血清PCSK9、TyG和TG/HDL-c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辅助性诊断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手中指肿瘤样钙盐沉着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42岁。因发现右手中指肿物2.5个月,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2.5个月前发现右手中指米粒样大小肿物,当时无疼痛,无手指麻木,1个月前开始握拳时出现疼痛,不剧烈,能忍。专科检查: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掌桡侧可扪及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性差,局部皮肤皮温正常,张力稍高,指端血运及感觉可。X线片示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旁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连续,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图1,2)。生化检验:尿酸298 μmol/L,类风湿因子3.2 U/ml,钙2.39 mmol/L,磷1.29 mmol/L,镁0.87 mmol/L。在中指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中指肿块切除术。于肿块正中做长3 cm"S"形切口,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见肿块有极薄的包膜,并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完整切除肿块带周围脂肪组织大小约0.5 cm×1.0 cm×1.0 cm。肿块内可见为淡黄色酐酪样组织(图3),部分质地较硬类骨质组织。术后局部加压包扎。病理报告:右手中指软组织内见钙盐沉着及组织细胞反应(图4)。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图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膜解剖理念在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系膜完整的定义与标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右半结肠癌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D 3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完整系膜的定义和标识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尤其是系膜背侧和内侧边界仍存在较多争议。我们从膜解剖理论出发厘清系膜和系膜床关系,结合多年手术经验,深入复习胚胎发育原理和文献,建议将结肠系膜背侧筋膜作为完整系膜背侧边界,将回结肠动脉与中结肠动脉根部连线(ICA-MCA线)作为系膜内侧边界,同时建议增加手术标本可见完整 “肠系膜上静脉印迹”和“中结肠动脉三角”两个质控点作为系膜完整的标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