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DNA甲基化检测在膀胱癌无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膀胱癌的诊断和复发监测主要通过有创性的膀胱镜检查实现,而尿液无创诊断技术如脱落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膀胱肿瘤抗原(BTA)等敏感性和/或特异性不高,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因此,开发高灵敏度的膀胱癌无创诊断技术可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改善其诊疗现状。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黄健/林天歆团队开发了一项基于尿液DNA甲基化的膀胱癌无创诊断技术,其敏感性明显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脱落细胞学和FISH检查,尤其在早期、微小、残留和复发膀胱癌诊断中展示出显著优势,明显提高了膀胱癌的检出率。该技术有望减少膀胱镜的使用,为膀胱癌精准诊疗提供新方案。本文对膀胱癌的无创诊断技术现状、尿液DNA甲基化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优势,以及尿液无创诊断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液DNA甲基化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尿液DNA甲基化技术用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无创诊断的性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7例UTUC患者(UTUC组)和121例上尿路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UTUC组男64例(59.8%),女43例(40.2%);年龄(67±10)岁;输尿管癌50例(46.7%),肾盂癌42例(39.3%),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15例(14.0%);非肌层浸润性UTUC 45例(42.0%),肌层浸润性UTUC 51例(47.7%),分期不明确11例(10.3%);肿瘤分级低级别14例(13.1%),高级别93例(86.9%)。对照组男81例(66.9%),女40例(33.1%);年龄(52±14)岁;泌尿系结石104例(86.0%),输尿管狭窄或息肉13例(10.7%),单纯肾积水4例(3.3%)。UTUC组60例(56.1%)和对照组11例(9.1%)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TUC组72例(67.3%)和对照组9例(7.4%)行尿液原位荧光杂交法(FISH)检查。对两组的尿沉渣样本行基于ONECUT2和VIM基因甲基化的定量PCR检测技术,≥1个基因阳性判定为阳性,2个均为阴性判定为阴性。以病理或临床诊断为标准,评估尿脱落细胞学、FISH、尿液DNA甲基化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尿液DNA甲基化检查的总体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90.9%,准确性为87.7%,阳性预测值为89.1%,阴性预测值为86.6%;敏感性显著高于尿脱落细胞学(43.3%, P<0.05)和FISH(69.4%, P<0.05);准确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52.1%, P<0.05)和FISH(71.6%, P<0.05);特异性与尿脱落细胞学(100.0%)和FISH (8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尿液DNA甲基化检查对不同部位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输尿管癌74.0%(37/50例),肾盂癌90.5%(38/42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100.0%(15/15例);对不同良性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泌尿系结石92.3%(96/104例),输尿管狭窄和息肉84.6%(11/13例),单纯肾积水75.0%(3/4例)。尿液DNA甲基化检查对低级别UTUC的诊断敏感性为64.3%,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的20.0%和FISH的36.4%( P<0.05);对高级别UTUC的诊断敏感性为87.1%,高于尿脱落细胞学的48.0%和FISH的75.4%( P<0.05);对非肌层浸润性UTUC的诊断敏感性为77.8%,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的29.2%和FISH的64.5%( P<0.05);对肌层浸润性UTUC的诊断敏感性为88.2%,优于尿脱落细胞学的53.6%和FISH的72.7%( P<0.05)。尿液DNA甲基化检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0%和92.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85.7%。 结论:基于尿液ONECUT2和VIM基因甲基化技术用于UTUC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和FIS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在尿路上皮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42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鲜晨尿。应用荧光标记的第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p16位点探针,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及传统离心滴片两种预处理方式对尿液进行富集。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的FISH结果。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富集方法收集细胞数多于传统离心滴片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0±28.6)个比(283.0±36.8)个, t=1.86, P=0.035];传统离心滴片方法预处理FISH制片合格率为90.5%(38/42),液基细胞学预处理制片合格率为95.2%(4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 P=0.90)。 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的细胞富集效果好,操作判读简单,耗时短,成本低,结果可靠,可用于尿路上皮癌临床FISH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肿瘤细胞糖代谢和单细胞测序分析尿液脱落细胞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2(hexokinase2,HK2)检测和单细胞测序在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疑似UC或UC术后复查患者的合格尿液标本265例,对其同时行脱落细胞学和HK2检测。基于组织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诊断,通过交叉列联表及分层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离HK2代谢异常细胞行单细胞测序,从分子层面验证HK2检测性能的可靠性。结果:HK2及细胞学检测诊断UC的阳性符合率为90.3%(102/113),两者一致性较高( Kappa=0.604)。HK2检测较细胞学可明显提高UC诊断灵敏度(85.2%比75.6%, P=0.024),两者联合后灵敏度可提高至91.1%。HK2对上尿路上皮癌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细胞学(81.8%比65.5%, P=0.022);HK2检测较细胞学在早期病变(82.6%比69.5%, P=0.375)及低级别UC(69.6%比47.8%, P=0.125)中同样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10例HK2检测阳性样本行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同一UC患者的肿瘤细胞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拷贝数变异,不同患者间拷贝数变异谱存在异质性。4例肾盂癌尿液样本中发现3例均存在8p染色体缺失;2例良性病变患者所有测序细胞均无拷贝数变异,提示细胞为良性。 结论:尿液HK2检测可辅助尿液细胞学提高UC诊断的灵敏度,为上尿路上皮癌、低级别UC及早期病变提供一种全新可靠的手段。同时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在尿液样本中行单细胞测序的可行性,有望从基因层面提高HK2检测的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液无创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膀胱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尿液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于膀胱癌诊断和复发监测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其灵敏度较低、操作有创性等缺陷,临床上亟需开发新型无创、高灵敏度的检测工具。基于尿液的无创分子检测是领域内重点研究方向,极具前瞻性。本综述从应用于膀胱癌诊断和复发监测的尿液分子标志物出发,对蛋白分子类尿液分子标志物(包括NMP22、BTA和UroVysion等)以及DNA或RNA类尿液分子标志物(包括cfDNA、AssureMDx和Xpert BC Monitor等)进行综述,并对各标志物的特征以及膀胱癌诊断和复发监测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汇总,为进一步优化尿液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一项新型基于尿液的utLIFE检测模型在UTUC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尿液的多维生物信息学评价模型(utLIFE模型)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8月至2022年10月术前临床诊断为UTUC且不合并膀胱癌患者的晨尿标本。留取手术当日术前及术后出院日的尿液标本,提取DNA,进行基因测序。利用本中心既往在膀胱癌队列中构建的utLIFE模型,基于155个基因突变位点和拷贝数变异水平计算模型评分,评分≥60分为utLIFE阳性。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utLIFE模型诊断UTUC的敏感性。并比较术前、术后的utLIFE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UTUC。53例中位年龄66(59, 72)岁。24例(45.3%)肿瘤位于肾盂,26例(49.1%)位于输尿管,2例(5.7%)同时累及肾盂和输尿管。T 1期27例(50.9%),≥T 2期26例(49.1%)。53例术前utLIFE评分为79(70,84)分。术前utLIFE诊断UTUC的敏感性为96.2%(51/53)。utLIFE模型在T 1期和≥T 2期中显示出相似的敏感性[100.0%(27/27)与92.3%(24/26), P=0.236],在N 0期和≥N 1期也显示出相似的敏感性[ 95.0%(38/40)与100.0%(5/5), P=1.000]。此外,术前utLIFE检测UTUC的敏感性高于尿细胞学检查[95.2%(20/21)与23.8%(5/21), P<0.001]、荧光原位杂交(FISH) [92.6%(25/27)与55.5%(15/27), P=0.004]和输尿管镜检查[86.7%(13/15)与60.0%(9/15), P=1.000]。术后收集到45例标本,术后utLIF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36(18,61)分与79(70,84)分, P<0.001]。 结论:utLIFE作为一种无创尿液DNA生物信息学评估模型,在UTUC早期诊断方面敏感性高,显著优于细胞学检查和FISH,并可用于监测围手术期微小残留病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尿液基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尿液基细胞学(LBC)靶向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镜检查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前进行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尿LBC检测与尿LBC靶向的FISH检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NMP22、尿LBC与LBC靶向的FISH的灵敏度分别为61.11%、79.17%、82.46%,特异度分别为57.14%、73.21%、86.67%;NMP22、尿LBC的灵敏度在检测高级别BUC时优于低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3种方法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LBC靶向的FISH对BU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尤其是对于低级别BUC,可以作为BUC早期筛查、诊断的重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DNA甲基化相关尿液生物标志物在膀胱癌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膀胱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多发的恶性肿瘤,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目前对其进行诊断和随访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膀胱镜检查、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和蛋白类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侵入性高或灵敏度低、特异度低的缺点.DNA甲基化修饰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且尿液中存在着与膀胱癌相关的DNA,这使得DNA甲基化相关尿液生物标志物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复发监测、风险分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虽然这类检测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需要前瞻性、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验证.在精准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癌症表观遗传景观得到长足发展的背景下,DNA甲基化相关尿液生物标志物在膀胱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凸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多环芳烃暴露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暴露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课题组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宫颈细胞学异常的2 285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利用队列基线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在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同时,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分型检测和尿液1-羟基芘(1-hydropyrene,1-OHP)浓度的测定,分析PAHs暴露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HPV感染率为32.3%,其中单一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2.8%和9.4%,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为 31.6%,居前 5 位的感染型别为 HPV16、HPV58、HPV52、HPV53和 HPV51.HPV 及其单一/多重、HR-HPV、HPV16、HPV58、HPV52、HPV53 和 HPV51 感染的妇女,PAHs的暴露水平均高于未感染者(均P<0.001),PAHs高暴露均可增加各类型HPV的感染风险,且随着PAHs暴露水平的升高,HPV及其单一/多重,HR-HPV,HPV16、HPV58、HPV52、HPV53和HPV51感染的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进一步经分层分析发现,在35~<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被动吸烟、未绝经和产次≥3次的妇女中,PAHs高暴露发生HPV和HPV16感染的风险更大.结论 PAHs高暴露可增加宫颈细胞异常的妇女HPV及高危型HPV的感染风险,尤其是35~<45岁、文化程度较低、被动吸烟、未绝经和多产次的妇女感染风险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UCA1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评价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定量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确定UCA1基因诊断膀胱癌的临界值,比较UCA1基因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查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 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膀胱癌根治术的16位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UCA1基因表达水平,以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检测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膀胱癌患者和除外膀胱癌及其他泌尿系统移形上皮癌的64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尿液UCA1基因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UCA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绘制UCA1基因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比较UCA1基因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膀胱癌组患者尿液UCA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UCA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UCA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5).尿细胞学检查和UCA1基因检测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6和0.754,初步确定UCA1基因检测诊断膀胱癌的临界值为0.762,UCA1基因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和19.12%,特异性分别为65.63%和100.00%.二者联合的诊断敏感性为83.82%,尤其在高级别膀胱癌中诊断敏感性达88.64%.结论 与尿细胞学检查相比,UCA1基因定量检测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将UCA1作为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的监测标志物,以减少膀胱癌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使用膀胱镜的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