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13D等位基因杂合突变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提高对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的认识,重视基因检测对FHL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FHL患者临床诊治经过。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FHL相关基因检测,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为25岁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妹妹均有致病性UNC13D(p.R273*)单个等位基因突变,且均无FHL表现,患者母亲有意义未明UNC13D(P.R414L)的杂合突变,亦无FHL表现,而患者在合并已知的致病基因UNC13D(p.R273*)和意义未明的UNC13D(P.R414L)等位基因杂合突变时发生FHL。给予2个周期DEP方案化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在第3个周期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考虑原方案耐药,调整为HLH-1994方案后患者疾病缓解。后长期口服卢可替尼维持治疗,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家属拒绝,后患者病情复发抢救无效死亡。结论:FH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UNC13D等位基因不同形式的杂合突变可导致FHL;对于FHL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极易反复被感染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应在化疗缓解后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八十八种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变异在1 314例郴州人群中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郴州地区人群常见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变异的携带情况,为开展携带者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标区域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的方法,针对88种基因型-表型联系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79个基因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分析目标疾病的类型及变异位点,为高风险夫妇提供必要的产前诊断。结果:在1 314例样本中,共检出携带者355例,检出率为27.02%。携带率超过1%的疾病有8种,携带率最高的疾病为地中海贫血11.72%(154/1 314)和常染色体隐性耳聋5.48%(72/1 314)。10对受试者为高风险夫妇(5例为X隐性遗传病女性携带者),7例接受了产前诊断,确诊患儿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类型及变异位点与既往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确定适合本地人群的筛查类型及变异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PH 1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PH 1型患者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26~42岁(平均32.1岁),诊断年龄28~51岁(平均40.6岁)。7例患者均以肾结石起病,3例患者起病时发现肾功能不全,其中2例患者发现时即进行血液透析。就诊时的症状包括骨痛7例,关节疼痛或关节畸形5例,乏力5例,低血压3例,皮下结节2例。4例患者有家族史。7例患者血红蛋白60~114 g/L,白蛋白16.5~32.1 g/L,D-二聚体 2 230~12 781 μg/L。7例患者已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行透析年龄26~50岁(平均37.7岁),自起病至进入透析时长为0~20年(平均5.6年)。5例患者反复发生透析通路功能不良。3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前行肾移植,移植肾均因草酸盐沉积而失去功能。随访4~38个月(平均14.43个月),死亡1例。7例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可见骨骼病变、双侧肾脏多发结石和肾钙质沉着表现。6例患者检出AGXT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变异4例,单纯纯合变异2例。变异位点为c.823-824dup.AG(p.S275Rfs*38)(exon 8)、c.815-816ins.GA(p.S275Rfs*38)(exon 8)、c.595G>A(p.G199S)(exon5)、c.32C>G(p.P11R)(exon1)、c.638C>T(p.A213V)(exon 6);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分级判定2个位点为可能致病变异,7个位点为致病变异,1个位点为意义未明。4例患者行组织活检,病理均表现出大量草酸盐沉积。PH 1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深入理解PH 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1-羟化酶缺陷症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中特定酶缺乏,引起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羟化酶缺陷(21-hydroxylase deficiency, 21-OHD)是CAH最常见的类型,该疾病可导致患者的生育力受损。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女性CAH患者的生育力问题,男性21-OHD患者生育力受损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睾丸肾上腺残余瘤(testicular adrenal rest tumor, TART)、低促性腺激素分泌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当等。本文对男性21-OHD患者生育力受损的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改善男性21-OHD患者生育力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对生育人群的携带者筛查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作为一项孕前/孕早期筛查技术,携带者筛查已经由最初仅针对特定人群、特定疾病发展为现如今的针对一般人群、多种疾病的筛查,在防控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病引起的出生缺陷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用,增加了受检夫妇的生育自主权。为规范携带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实施,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分会专家讨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供临床应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致死型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致死型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症(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MTPD)患儿的临床表型、诊治和基因特点。方法:对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致死型MTP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症”、“线粒体三功能蛋白”、“新生儿”、“婴儿”、“致死型”和“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HADHA”、“HADHB”、“newborn”、“infant”、“lethal”为关键词,分别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Embase、BIOSIS Previews等自建库至2023年7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致死型MTP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本例患儿男,胎龄33 +3周,生后9 d出现病情变化,以代谢性酸中毒、反复呼吸暂停、休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血串联质谱回报多种酰基肉碱增高,基因检测提示患儿HADHB基因存在母源性c.527C>G错义变异和新发c.1148C>T错义变异,确诊致死型MTPD,日龄12 d家属放弃抢救后患儿死亡。文献检索收集到相关文献13篇、共29例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共30例。资料相对完整的16例患儿中,男10例,新生儿期起病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病、心肌酶谱异常、心力衰竭以及乳酸酸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明确描述死亡时间的15例患儿中,3月龄内死亡14例;仅报道1例8岁时仍存活的患儿;29例通过基因检测确诊,HADHA基因变异10例,HADHB基因变异19例,1例通过病理检测及质谱分析确诊。 结论:MTP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死型MTPD发病时间早,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严重酸中毒及心力衰竭,病死率高,应尽早对高度怀疑MTPD的患儿进行酰基肉碱及HADHB、HADHA基因检测,以助于早期基因诊断和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人群Waardenburg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病,又称听觉-色素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在中国人群中WS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 PAX3、MITF、SOX10和 EDNRB。本文对中国人群WS相关的基因变异、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伴乳酸酸中毒的糖原贮积病Ⅰa型1例和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文报道1例4年来反复出现多关节疼痛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GSDⅠa型、伴有血肌酐升高和严重高乳酸性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例,经过积极补液、纠正酸中毒治疗,患者血肌酐较前显著下降,酸中毒得到改善。该文总结该GSD患者伴肾功能不全的特征以及相关文献内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GPI突变造成的酶结构异常及活性缺乏是其主要的致病原因。该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在感染等诱因下可发生急性溶血危象,部分病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GPI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GPI活性测定和 GPI基因检测。笔者拟就GPI缺乏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中年病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MLC1基因突变导致的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OMIN:604004)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于婴幼儿期起病,成人病例临床特点报道少见。国内仅报道过成人病例1家系2例患者。现报道1例58岁女性MLC患者,临床表现为头围大,反应迟钝,行走困难,发作性意识丧失。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 MLC1基因c.920_943dup纯合重复突变,并进行了Sanger测序法的验证。本例患者的变异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有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