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owat-Wilson综合征伴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诊疗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Mowat-Wilson综合征(Mowat-Wilson syndrome, MWS)伴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的诊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MWS伴HD的患儿7例。其中,男3例,女4例;患儿小头畸形6例,面容及耳廓异常7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2例,听力异常、幽门狭窄及肾积水各1例;手术前HD检查结果为常见型5例,长段型1例,全结肠型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及手术治疗,肛门手术全部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出院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纸尿裤使用情况、污粪、肛周糜烂、饮食情况及小肠结肠炎发作次数等,并对患儿智力、运动能力、语言、身高及体重等进行检查测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例患儿均携带ZEB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无义突变,3例为移码突变。患儿手术时年龄范围为20 d至1岁2个月,手术时间为90~2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50 ml。7例患儿中腹腔镜手术5例,单纯肛门手术1例,腹腔镜游离结直肠再经瘘口开腹游离回肠,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1例。2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余5例恢复较好。手术后3个月,1例患儿因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1例失随访,另5例患儿规律随访。5例随访患儿中,1例偶发污粪及肛周糜烂,2例年龄>5岁的患儿需长期使用纸尿裤,2例排便功能良好;4例可正常进食;3例间断发作小肠结肠炎。2例1岁3个月的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其余3例患儿均生长发育落后。随访中发现患儿均伴有明确智力发育障碍及运动发育落后,4例伴有言语能力缺失,2例伴有躯体和肢体畸形,1例有眼部畸形(斜视)。3例患儿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其中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对于MWS伴HD患儿,手术治疗安全可靠,但患儿智力、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水平低下,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高,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真菌性胃壁脓肿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壁脓肿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的胃化脓性炎症。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可显示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超声内镜和细针穿刺可进行脓肿减压、切开引流治疗和病原体检测,但对于表现不典型、发展缓慢的胃壁脓肿,超声内镜联合细针穿刺对其诊断困难。本文就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光滑念珠菌导致的慢性胃壁脓肿进行报道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Heineke-Mikulicz pyloroplasty,HMP)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例因良性胃流出道梗阻病变接受HMP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狭窄;3例为胃壁肿物(2例为异位胰腺,1例为胃重复畸形);2例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致幽门狭窄;1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环肌切开术后幽门再梗阻;1例为化学性损伤致胃窦近幽门处狭窄。收集所有患儿年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岁1个月。均成功施行HMP,其中9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62±92)min,术中出血量(10±3)mL,术后住院时间(12±4)d。11例共行14次手术。1例化学性损伤患儿出院时需半流质饮食,其余10例恢复至正常饮食。术后随访(38±2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有2例饱食后偶有轻微腹痛,1例偶有胃潴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2个月随访患儿身高、身体质量发育正常,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 结论:HMP是治疗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诊断和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排空延迟是一种在排除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的前提下,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为1.4%,以横结肠癌术后为主,多数为病例报道,缺乏系统研究。其诊断和治疗多数借鉴胰腺手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经验。笔者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结肠癌手术,为4.0%,网膜弓淋巴结清扫高于未清扫组(3.6%比0.8%)。网膜弓清扫和应激是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国际胰腺外科小组诊断标准加上泛影葡胺胃造影,用于诊断横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更简单实用。胃肠减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激素、促胃动力药等可治愈多数术后胃排空延迟。严格掌握网膜弓清扫的适应证(选择cT3~4与cN+),有望减少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初步研究(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评估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平均直径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结论: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IHPS)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出生35 d,出生体重3 600 g的男性患儿,因"非胆汁样呕吐1周"于2019年2月15日收治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根据患儿术前临床表现、B型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IHPS。于出生后40 d在全身麻醉下实施POEM术:距幽门2 cm切开胃黏膜,在胃黏膜下层建立"隧道"直至幽门,海博刀纵行完整切开肥厚、增生的幽门环肌,电凝止血后钛夹关闭胃黏膜切口。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总用时38 min;术后2 d拔出胃管,术后4 d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幽门通畅无穿孔;进食无呕吐,患儿于术后7 d出院。术后1个月余随访无呕吐等症状,体重增加2 kg。结论:POEM是治疗IHPS的一种新方法,患儿近期疗效良好;开展该手术需要有丰富的内镜手术经验,其远期疗效有待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性及预后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LP)与开腹幽门肌切开术(open pyloromyotomy,OP)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安全性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中文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及英文关键词"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laparoscopic"、"pyloromyotomy",分别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最后日期是2020年8月。按《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比较LP、OP两种不同术式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恢复进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72例患儿,按手术方式分组,LP组339例,OP组333例。Met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P组手术时间及全部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O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WMD=0.243,95% CI为-2.335~2.8201, P=0.853 ; RD=-0.013, 95% CI为-0.056~0.030, P=0.553; RD=0.025,95% CI为-0.002~0.051, P=0.066)。LP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较OP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1.553, 95% CI为-1.891~-1.175, P<0.001; WMD=-3.536, 95% CI为-3.975~-3.097, P<0.001 )。但LP组幽门环肌切开不完全率较OP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D=0.044 ,95% CI为0.005~0.083, P=0.029)。 结论:与OP相比,LP治疗CHPS恢复经口全量喂养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但LP幽门环肌切开不全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后整形缝合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肿瘤。18例均行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整形缝合重建,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3(1.67±0.35)d,术后住院时间4~12(6.89±2.54)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其中低危12例,中危6例。所有病例CD117和DOG-1均阳性表达。6例中危患者中有4例行基因检测,2例c-Kit基因Lys550-Val560突变的患者给予格列卫治疗。术后1个月行胃肠造影发现胃的形态和术前形态类似,蠕动良好及排空顺畅。结论: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胃壁连续性可以减少术后胃腔变形、贲门和幽门狭窄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同时行 13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颈动脉彩色及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87例,其中Hp感染组137例,非Hp感染组150例,分析两组患者CAS传统高危致病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液生化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结果: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患者CAS传统高危致病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p感染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H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肌酐和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检出率分别为65.0%(89例)和48.7%(73例),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检出率高于非Hp感染组( P<0.01);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6.6%(105例)和64.7%(97例),Hp感染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非Hp感染组( P<0.05);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合并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6.2%(77例)和32.7%(49例),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合并斑块检出率高于非H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引起脂类代谢异常促进老年人CAS的发生和发展,尽早对Hp感染的老年患者给予积极地干预和治疗,可能会降低CAS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