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环孢子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明显,曾拟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腹胀症状一度出现好转,但在停药3个月后再次出现腹水,最终通过小肠黏膜病理和粪便直接涂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环孢子虫卵囊确诊,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得以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孢子虫感染性角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性,57岁,无诱因左眼眼红、眼磨伴视力下降病史1年。2个月前初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按病毒性角膜炎治疗2个月后病情加重,角膜出现溃疡。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角膜刮片行荧光染色可见较多蓝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行齐-内染色可见较多红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确诊为左眼微孢子虫性角膜炎。局部给予氧氟沙星眼膏、伏立康唑滴眼液等抗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变迁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仍是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基石,但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感染会导致AAV不良预后。如何更精准地应用激素治疗AAV,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是临床实践的难点,亦是近年国际AAV指南关注及更新的重点。本文结合近年国际AAV指南关于激素治疗AAV,尤其是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更新,强调诱导缓解期快速激素减量、维持期尽量减停激素及预防感染(尤其是肺孢子虫病)的理念,并提出未来激素治疗的趋势(如低剂量诱导缓解,甚至无激素诱导及维持缓解)及目前激素治疗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激素冲击的指征、具体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肠道癌症患者肠道原虫共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寄生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胃肠癌患者肠道单一原虫感染已有报道,但共感染报道较少见.本研究旨在明确胃肠癌患者肠道原虫共感染情况.方法 根据人五毛滴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微小隐孢子虫、人芽囊原虫、脆弱双核阿米巴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特异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氏PCR扩增,检测195例临床胃肠癌患者肠道原虫共感染情况.结果 巢氏PCR检测结果显示胃肠癌患者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48.72%(95/195).其中2种原虫共感染23例(8例:人五毛滴虫+人芽囊原虫;11例:人五毛滴虫+微小隐孢子虫;3例:人五毛滴虫+十二指肠贾第虫;1例:十二指肠贾第虫+微小隐孢子虫),占肠道原虫感染的24.21%.3种原虫共感染为3例(1例:人五毛滴虫+微小隐孢子虫+人芽囊原虫;2例:人五毛滴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微小隐孢子虫),占原虫感染的3.16%.1种原虫感染67例(56例:人五毛滴虫;9例:微小隐孢子虫;1例:人芽囊原虫;1例:脆弱双核阿米巴),占原虫感染的70.52%,未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结论 胃肠癌患者存在肠道原虫共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人五毛滴虫单独感染病例显著高于含人五毛滴虫的2种原虫共感染(P=0.0022)以及3种原虫共感染病例(P=0.0019),而2种和3种原虫共感染病例的感染率间无明显差异(P=0.2775),表明胃肠道癌症患者中人五毛滴虫单独感染病例高于2种或以上原虫共感染病例.BLAST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感染原虫的基因序列除个别与GenBank参考序列同源性为100%外,其他基因序列在不同位点出现不同程度的碱基突变、插入或丢失现象.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胃肠癌患者病因学以及诊断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上海市宠物犬和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宠物犬、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 2021年11月一2022年6月,采集上海市某宠物医院犬和猫的新鲜粪样,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卡耶塔环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序列,阳性产物经双向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使用MEGA 11.0软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145份粪样(犬粪样99份、猫粪样46份),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1%(6/145),卡耶塔环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8%(7/145);犬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3.0%(3/99)和6.1%(6/99),猫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6.5%(3/46)和2.2%(1/46).6条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序列与人源基因型A(GenBank登录号:MK982500)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归在组1;7条卡耶塔环孢子虫SSU rRNA序列与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GenBank登录号:KJ569533)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与已报道的人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A分离株归为同一分支,卡耶塔环孢子虫的分离株与已报道的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分离株归为同一分支.结论 上海市宠物犬、猫中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均为人兽共感染型虫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类甲基转移酶样蛋白5基因NcMettl5的克隆、分子特性与表达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4/3/30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中分布广泛、含量丰富且作用关键的一类RNA修饰.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专性侵染成年蜜蜂导致微孢子病,给养蜂业造成很大损失.本研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甲基转移酶样蛋白 5(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5,Mettl5)基因 NcMettl5 进行克隆,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 NcMettl5 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并通过RT-qPCR检测NcMettl5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过程的相对表达量,以期丰富NcMettl5的信息,并为探究东方蜜蜂微孢子侵染中NcMettl5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扩增出约 600 bp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预测出的NcMettl5序列一致;NcMettl5 的分子量约为 22.64 kDa,分子式为 C1039H1645N269O284S6,理论等电点是9.37,脂溶系数是98.98,不稳定系数为13.96;包含196个氨基酸和20个磷酸化位点;平均亲水系数为-0.230,不含典型的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可同时定位于细胞骨架、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NcMettl5 含有 1 个超家族结构域:AdoMet_MTases superfamily;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CQ1 和颗粒病微孢子虫Nosema granulosis的Mettl5均含有 7 个相同的保守基序,序列一致性较高,且进化距离较近;NcMettl5 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接种后 1-4 d的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内均有表达;相较于接种后 1 d(1 day post inoculation,1 dpi),NcMettl5 的表达量在 2 dpi和 3 dpi下调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 4 dpi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到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 NcMettl5 基因,明确了 NcMettl5 蛋白的分子特性,并揭示NcMettl5 可能为亲水性蛋白、非跨膜蛋白和胞内蛋白,Nosema 属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和颗粒病微孢子虫的Mettl5 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NcMettl5 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增殖周期内真实表达且总体呈持续下降的表达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上海市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肠道病原体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情况,为蝇类防制和感染性腹泻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4-11月每月下旬,采用网捕法,在农户、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3类场所采集家蝇,在公园、居民区、农贸市场3类场所采集丝光绿蝇和棕尾别麻蝇.对捕获的蝇种冷冻后分类鉴定,采用胃肠道感染微流体芯片V3进行感染性腹泻相关病原体筛查.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共捕获家蝇1 544只、丝光绿蝇642只、棕尾别麻蝇509只,家蝇、丝光绿蝇和棕尾别麻蝇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7.29%(44/118)、67.50%(27/40)和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36,P<0.001).上述3个蝇种的细菌和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547,P<0.001;x2=26.519,P<0.001).家蝇共检出11种病原体(6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人芽囊原虫(占总检出病原体数量的42.37%)、札如病毒(占20.34%)和隐孢子虫(占10.17%);丝光绿蝇共检出12种病原体(7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占18.75%)、星状病毒(占13.75%)和札如病毒(占11.25%);棕尾别麻蝇共检出10种病原体(5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STEC(占22.22%)、星状病毒(占14.81%)和札如病毒(占14.81%).浦东新区家蝇携带病原体检出率最低,与另外2个蝇种的主要病原体有所差异.结论 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多样,且不同蝇种携带的病原体有所不同,应加强环境整治,科学制定蝇类防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和"感染"的中英文为检索词分别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 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国内外相关病例,检索时间截至2022 年 9 月.总结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患者预后.结果 该例为 51 岁男性患者,因血清肌酐升高 1 月余、痰中带血 10 余日入院,患者咳黄绿色脓痰,双肺闻及湿啰音,肾脏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IgG抗体弱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炎症,肺泡灌洗液镜下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现象,痰真菌涂片和荧光染色、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提示多种微生物感染,考虑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先后予肾脏替代治疗、免疫抑制、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后出院,但其后患者再因重症肺炎、脓毒症休克、呼吸衰竭入院并转ICU,最终死亡.检索到 27 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体有侵袭性肺曲霉、肺孢子虫、结核菌、巨细胞病毒等,确诊死亡病例 13 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和(或)呼吸系统感染 4 例.结论 对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应警惕感染,尤其是严重的肺部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新孢壁蛋白NcER_100148的鉴定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作为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对其侵染机制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团队前期通过质谱鉴定获得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进行原核表达,明确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探索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在线软件对前期鉴定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检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后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成蜂中肠中NcER_100148的表达量;将NcER_100148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表达量;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技术分析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亚细胞定位;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法分别分析重组蛋白NcER_100148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几丁质孢子壳(chitin spore coats,CSCs)和极管蛋白NcPTP2和NcPTP3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cER_100148预测分子量为12.169 kD,含1个0-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位点;RT-PCR检测结果表明,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后4 d时的西方蜜蜂成蜂中肠中开始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cER100148蛋白能在成熟孢子表面表达,并且能够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CSCs互作;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NcER_100148定位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成熟孢子孢壁上;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重组蛋白NcER_100148能够与极管蛋白NcPTP2和NcPTP3相互作用.[结论]NcER_100148是定位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成熟孢子孢壁上的一个新型孢壁蛋白,且其可能在孢子内壁的构建、极管的盘绕与固定和参与对宿主的侵染等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家蚕双重氧化酶BmDUOX的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病原诱导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双重氧化酶(dual oxidase,DUOX)在家蚕Bombyx mori中的表达模式,探析其在家蚕肠道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对BmDUOX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家蚕BmDUOX膜外部分BmDUOX_OM基因序列.在大肠杆菌Eescherichia coli(DE3)中诱导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重组表达蛋白,以其为抗原免疫昆明鼠,获得对应的多克隆抗体;利用所得的抗体检测BmDUOX的表达和细胞定位.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BmDUOX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病原诱导表达谱.另外,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分析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诱导后家蚕BmE细胞的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mDUOX内有保守的Peroxidase,Ferric_reduct,EF-hand,FAD-binding和NAD-binding结构域,且具有6个跨膜区,跨膜形式与人类Homo sapiens、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的DUOX蛋白的跨膜形式一致.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mDUOX的过氧化酶区域内具有过氧化物酶的保守活性位点.克隆获得家蚕BmDUOX_OM基因,并纯化获得重组表达蛋白,制备的鼠多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表明,BmDUOX位于家蚕BmE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mDUOX在家蚕5龄第3日幼虫和成虫中表达量较高;且在幼虫表皮、精巢、卵巢和头内高量表达,在成虫的卵巢、精巢、表皮和脂肪体内也有较高的表达量.病原诱导分析表明,通过肠道起始感染的家蚕微孢子虫能够诱导家蚕幼虫中肠BmDUOX基因持续上调表达,且其诱导后的BmE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也明显增加,提示BmDUOX调控的肠上皮ROS应答参与抵抗家蚕微孢子虫的侵染.[结论]BmDUOX含有典型的结构域及保守的活性位点,表明其在家蚕中具有保守的生物学功能.BmDUOX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及病原诱导下的表达谱提示其可能参与宿主肠上皮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