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窄波中波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窄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普通级健康豚鼠10只,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每只豚鼠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B、C、D组均为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治疗,B组输出功率10 W,每个发射点治疗能量0.06 J;C组输出功率20 W,治疗能量0.12 J;D组输出功率30 W,治疗能量0.18 J。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观察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染色(Masson-Fontana法)观察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it蛋白)观察黑色素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结束后2、4、6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B、C、D组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能量增加呈正相关。治疗结束后2、4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的B、C、D组色素沉着皮肤表皮黑素颗粒较A组低,治疗结束后6周,仅D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皮肤表皮黑素颗粒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能量增加呈正相关。实验设置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能量未引起c-kit阳性细胞数目增加,治疗结束后2周各组间c-kit阳性细胞数目,A组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等离子体射频照射后4、6周A、B、C、D组均未见c-kit阳性细胞。 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可加速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消退,对改善NB-UVB照射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动物模型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 940 nm点阵铒激光联合点阵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2 940 nm点阵铒激光联合点阵微等离子体射频(FMR)疗法与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招募2018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瘢痕激光门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18~37岁),随机分为铒激光+FMR组及单纯铒激光组,每组50例。单纯铒激光组患者面部痤疮瘢痕采用2 940 nm点阵铒激光进行治疗,铒激光+FMR组患者面部痤疮瘢痕除同前采用铒激光治疗外,还对U、M型瘢痕予FMR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首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痤疮瘢痕临床评分量表(ECCA)进行瘢痕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末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5级分类法评价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并计算满意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最终8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铒激光+FMR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26±5)岁]、单纯铒激光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27±6)岁]。2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3个月ECCA评分均相近( P>0.05)。铒激光+FMR组患者第2、3次治疗后3个月ECCA评分分别为(72±23)、(61±18)分,均明显低于单纯铒激光组的(85±26)、(76±25)分, t值分别为-2.45、-3.26, P<0.05。铒激光+FMR组和单纯铒激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91%(11/46)、16.28%(7/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铒激光+FMR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78.26%(36/46),明显高于单纯铒激光组的53.49%(23/43), χ2=6.10 ,P<0.05。 结论:2 940 nm点阵铒激光联合FMR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2 940 nm点阵铒激光,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推荐疗法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十大晋药"中5种有害元素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测定"十大晋药"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柴胡、黄芩、酸枣仁、苦参、山楂、桃仁中铅(Pb)、砷(As)、镉(Cd)、汞(Hg)、铜(Cu)5 种有害元素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锗(72Ge)、铟(115In)、铋(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射频功率为 1 200 W,采用碰撞模式,碰撞气为氦气,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 0.70 L/min,等离子体气体流速为9.00 L/min,泵速为0.3r/s.结果 Pb质量浓度在0~50 ng/mL,As质量浓度在0~50 ng/mL,Cd质量浓度在0~10 ng/mL,Hg质量浓度在 0~5 ng/mL,Cu质量浓度在 0~200 ng/mL范围内与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检测限分别为 0.20,0.20,0.02,0.01,0.50 ng/mL,定量限分别为 0.70,0.70,0.06,0.03,1.70 ng/mL;回收率分别为 94.94%,81.30%,88.30%,85.00%,93.81%,RSD分别为 2.01%,1.63%,1.32%,1.83%,1.12%(n=6);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为 0.92%~2.31%(n=6);精密度试验结果的RSD为 0.81%~3.81%(n=6).Pb,As,Cd,Hg,Cu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靶标危害指数(THQ)均小于 1.结论 该方法简便、高效,可为"十大晋药"中有害元素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ICP-MS法测定帕立骨化醇中11种元素杂质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帕立骨化醇(1)中铅(Pb)、镉(Cd)、汞(Hg)、砷(As)、钴(Co)、钒(V)、镍(Ni)、锂(Li)、锑(Sb)、铜(Cu)、铬(Cr)l1种元素杂质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铋(Bi)、锗(Ge)和钪(Sc)为内标,采用动能甄别(KED)碰撞模式,玻璃同心雾化器进样,射频正向功率为1 300 W,雾化气流速为0.8 L/min,等离子体气流速为15.0 L/min,辅助气流速为1.2 L/min.结果显示,11种待测元素在25%~200%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在0.007~2.023 ng/mL;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86.0%~104.9%;重复性试验RSD(n=6)均≤2.3%.建立的方法准确且灵敏度高,可用于1中11种元素杂质的痕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桑白皮药材中7种元素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桑白皮药材中7种元素含量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药材样品,以锗、铑、铋为内标元素,射频功率为1.1 kW,载气为氩气,流速为15.00 L/min,检测器电压为-12.50 V,模拟电压为-2000V,脉冲电压为1 200V,辅助气为氩气,流速为1.20L/min,雾化室温度为2℃,雾化器流速为0.86 L/min,碰撞气为氦气,流速为0.25mL/min,调谐模式为KED碰撞模式,采用跳峰采集模式采集数据,采样深度为10mm,重复3次.结果 铅、镉、砷、汞、铜、络、铁元素质量浓度均在1~100 ng/mL范围内与各自及相应内标元素响应值的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检测限分别为0.002 7,0.002 1,0.029 1,0.002 9,0.015 0,0.020 1,1.153 0 ng/mL;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9.16%~96.47%,RSD为2.02%~4.58%(n=6).3批药材样品中有1批未检出汞,3批均未检出铬.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桑白皮药材中7种元素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溶液外用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7年5月至笔者科室就诊的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64例,利用随机对照表法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ECCA评分、误工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ECC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ECCA评分及平均误工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色素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持续性红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治疗凹陷性瘢痕安全、有效,患者平均误工时间减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半定量快速筛查13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毒性元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建立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无需大量对照物质的重金属及毒性无机元素半定量快速分析方法,用于对于中药中所含未知元素的快速筛查和分析.方法:中药材经微波消解前处理后,采用ICP-MS半定量测定方式,选择扫描全谱范围内所有元素,测定重金属及毒性元素.等离子气流量:15.0L·min-1;蠕动泵:0.20 r·s-1;雾化室温度:2℃;辅助气流量:0.8 L· min-1;载气流量:0.8 L· min-1;射频功率:1 550 W;测量点数:6;扫描次数:100次;重复次数:1次;碰撞模式:He模式;分析模式:半定量.结果:西洋参、甘草、川芎、黄连、紫苏叶、金银花、山楂、枸杞子、胖大海、陈皮、白花蛇舌草、水蛭、海藻中Pb、Cd、As、Hg、Cu的回收率为80%~120%.黄连、川芎、白花蛇舌草中Cd的残留量,海藻中Hg的残留量,白花蛇舌草中Pb的残留量,水蛭中As的残留量超标.多元素测定结果表明,Mn、Fe、Zn在药材中含量均较为丰富,其含量范围分别为4.61~910.80、29.27~1 771.27和2.80~276.25 mg·kg-1;Ni、Cr、V在药材中均有一定的含量(含量范围分别0.04~15.30、0~28.22和0.02~11.12 mg· kg-1),其中海藻中这3种元素的含量(含量范围分别为1.47~14.30、10.15~28.22和0.37~11.12 mg· kg-1)高于其他药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中多种重金属及毒性元素的半定量快速筛查,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效率较高.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于未知盲样所含未知元素的快速筛查,能够快速确定有害目标元素及浓度范围,为有效应对中药药害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白草药材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三白草药材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药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25种微量元素含量:射频功率为1 200 W,冷却气流量为14 L/min,辅助气流量为1.0 L/min,雾化气流量为0.9 L/min,碰撞气体为氦,碰撞气流速为4.8 mL/min,采样锥孔径为1.1 mm,截取锥孔径为0.g mm,超级截取锥孔径为1.0 mm,积分时间为1s,延迟时间为40 s,扫描方式为单点跳峰,测定重复3次;采用SIMCA-P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锂(Li)、铍(Be)、硼(B)、镁(Mg)、铝(Al)、钛(Ti)、钒(v)、铬(Cr)、锰(№)、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镓(Ga)、砷(As)、钴(Sr)、镉(Cd)、锡(Sn)、锑(Sb)、钡(Ba)、汞(Hg)、铊(Ti)、铅(Pb)、铋(Bi)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5~5.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8)、0.10~10.0 μg/L(r=0.999 5)、1.00~100.0 μg/L(r=0.998 5)、1.00~100.0 μg/L(r=0.999 3)、0.10~10.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7)、0.05~5.0 μg/L(r=0.999 5)、0.10~10.0 μg/L(r=0.999 8)、1.00~100.0 μg/L(r=0.999 4)、0.05~5.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7)、0.05~5.0 μg/L(r=0.999 5)、0.05~5.0μg/L(r=0.999 8)、0.05~5.0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8)、0.05~5.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3)、0.05~5.0 μg/L(r=0.999 4)、0.05~5.0 μg/L(r=0.999 8)、0.10~10.0 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7)、0.05~5.0 μg/L(r=0.999 4);检测限≤13.2 n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12%;加样回收率为90.18%~123.01%(RSD为2.05%~5.79%,n=6).Sb、Sn、Mn、Cd、Ti、Ba、Co、As、Be、Ga、Ni在药材样品地上部分含量较根茎中高,而Cr在根茎中含量较地上部分高.结论:三白草药材地上部分和根茎中Mg、Fe、Al等含量较为丰富,不同药用部位中所含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40例.每2个月治疗1次,共5次,分别于末次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数码照片、VISIA皮肤图像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痤疮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échelle devaluation clinique descicatrices dacné,ECCA)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斑点、毛孔、皮肤纹理、紫外线色斑、红色区、紫质减少(P<0.05),皱纹、棕色斑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时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疼痛,平均疼痛评分为6.15分;治疗后会出现一过性红肿、渗出、结痂,平均红斑持续时间为6.58 d,平均结痂持续时间为5.3 d.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急诊面部美容缝合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急诊面部外伤患者在美容缝合术后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面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于急诊美容缝合术后行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美容缝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美容缝合术后均达到一期愈合,经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后,面部瘢痕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2例完全恢复,10例明显改善,8例中度改善,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面部外伤患者在美容缝合术后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可进一步改善面部外观,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