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钠尿肽的抗大鼠运动病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旋转刺激和腹腔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方法,建立两种运动病诱导模型,观察心房钠尿肽(ANP)的抗运动病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 n=12)和对照组( n=12)。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大鼠给予旋转刺激(120 min)诱导运动病发生后,取6只大鼠检测其0.15%糖精钠溶液的饮用量及高岭土食用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大鼠运动病的敏感性;实验组另外6只大鼠在腹腔注射AVP,观察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的厌饮行为,然后观察ANP腹腔注射对大鼠旋转刺激及AVP使用后0.15%糖精钠溶液厌饮行为的抑制作用。 结果:旋转刺激诱导大鼠产生厌饮糖精钠溶液(味觉厌恶)及异嗜高岭土(异食癖)的行为( P<0.05或 P<0.01);腹腔注射AVP后,亦可诱导大鼠产生厌饮糖精钠溶液的行为( P<0.05或 P<0.01);而腹腔注射ANP后能有效地抑制旋转刺激或腹腔注射AVP引起的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 P<0.05或 P<0.01)。 结论:类似于旋转刺激,腹腔注射AVP也可以诱发大鼠运动病表现;腹腔注射ANP在这两种运动病模型上均具有拮抗大鼠运动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小鼠32只,8~10周龄,体质量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 n=8):假手术组(N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R组)、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组(SCGx组)和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心肌缺血再灌注组(SCGx+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3 d前行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于再灌注24 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K-MB活性、cTnI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和LDH活性,比色法测定SOD活性,DHE法检测心肌ROS水平,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和WGA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qPCR法检测IL-1β、IL-6、IL-10、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IL-1β、TNF-α、NLRP3、心房钠尿肽(ANP)和脑利钠肽(BNP)的表达。 结果:与NS组比较,SCGx组NE浓度降低,TH表达下调,NIR组血清CK-MB活性、cTnI、NE浓度、LDH活性和心肌ROS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IL-1β、TNF-α、NLRP3、ANP和BNP表达上调,IL-1β、IL-6、TNF-α、NLRP3的mRNA表达上调( P<0.05);与SCGx组比较,SCGx+IR组血清CK-MB活性、cTnI、NE浓度、LDH活性和心肌ROS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IL-1β、TNF-α、NLRP3、ANP和BNP表达上调,IL-1β、IL-6、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上调( P<0.05);与NIR组比较,SCGx+IR组血清CK-MB活性、cTnI浓度、LDH活性和心肌ROS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IL-1β、TNF-α、NLRP3、ANP和BNP表达下调,IL-1β、IL-6、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下调,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P<0.05)。 结论: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降低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心肌纤维化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T)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衰老小鼠心肌纤维化及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gal组和D-gal+HBOT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灭菌生理盐水(5 ml·kg -1·d -1)8周;其余2组皮下注射D-gal(200 mg·kg -1·d -1)8周;D-gal+HBOT组在第7~8周进行HBOT。实验结束后取小鼠心脏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纤维化改变;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16,心脏功能相关蛋白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肽(BNP)以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过氧化氢酶(CA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心脏形态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gal组小鼠表现出老化的特征,纤维化面积增加,HBOT干预后老化及纤维化较D-gal组明显改善。氧化应激试剂盒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gal组小鼠血清中CAT和T-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经HBOT处理后,D-gal+HBOT组血清中CAT和T-SOD活性较D-半乳糖组增加,MDA含量则降低( F=126.85、32.89、157.50,均 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D-gal组心脏组织中p53、p16、ANP和BNP表达明显增加,CAT、SOD1和SOD2表达明显降低,HBOT干预后较D-gal组p53、p16、ANP和BNP表达降低,CAT、SOD1和SOD2表达增加( F=36.37、14.81、23.28、58.41、12.79、80.08、6.63,均 P<0.05)。 结论:HBOT减轻了衰老模型小鼠的心脏损伤,可能与减弱心肌纤维化、诱导抗氧化酶表达、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维迪西妥单抗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致心肌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8岁女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接受免疫治疗(维迪西妥单抗12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首次用药后19 d,患者诉腰部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079 U/L,CK-MB 33 U/L。暂停第2个周期免疫治疗,并予泼尼松20 mg口服、1次/d。5 d后,患者出现胸闷,实验室检查示CK 3 366 U/L,CK-MB 91 U/L,乳酸脱氢酶518 U/L,肌红蛋白1 282 μg/L,高敏肌钙蛋白T 0.068 μg/L,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148 ng/L。结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考虑为维迪西妥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心肌炎,将泼尼松换为甲泼尼龙160 mg静脉滴注、1次/d。患者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逐渐下降,但心电图检查示异位心律,给予胺碘酮等治疗。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1 d后,改为甲泼尼龙片20 mg口服、1次/d(逐渐减量并停用)。停用激素后4 d复查,患者实验室指标和心电图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住的胎龄<34周、出生72 h内入院的16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72 h内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临床表现及是否口服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分为无动脉导管未闭(PDA)组(77例)、非hsPDA组(59例)和hsPDA组(29例)。ECHO检查0.5 h内完成USCOM测定。hsPDA组口服布洛芬,期间每隔24 h连续动态监测USCOM,口服布洛芬结束后24 h内复查ECHO及USCOM。结果:与非hsPDA组、无PDA组比较,hsPDA组胎龄[(31.51±1.62)周、(32.09±1.27)周比(30.82±1.61)周, F=8.425, P<0.001]、出生体质量[(1 154.49±192.55) g、(1 195.58±182.02) g比(1 094.66±153.69) g, F=3.366, P=0.037]明显减小;平均血压明显减低[(38.37±2.20) mmHg、(38.53±2.37) mmHg比(30.52±2.31) mmHg,1 mmHg=0.133 kPa, F=142.860, P<0.001];心率[(129.68±7.11)次/min、(130.34±7.27)次/min比(164.76±7.65)次/min, F=271.790, P<0.001]、B型钠尿肽明显增高[(203.76±108.68) ng/L、(152.43±54.24) ng/L比(3 385.31±856.26) ng/L, F=931.300, P<0.001];左心房内径/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1.32±0.12、1.29±0.09比1.60±0.12, F=84.970, P<0.001)。USCOM参数:hsPDA组较非hsPDA组、无PDA组的左心室排出量(LVCO)[(0.40±0.08) L/min、(0.40±0.08) L/min比(0.51±0.04) L/min, F=26.760, P<0.001]、心脏指数(CI)[(3.76±0.48) L/(min·m 2)、(3.54±0.30) L/(min·m 2)比(4.43±0.36) L/(min·m 2), F=56.060, P<0.001]、每搏量[(3.75±0.28) mL、(3.70±0.23) mL比(4.22±0.36) mL, F=40.170, P<0.001]、每搏指数[(34.42±2.66) mL/m 2、(34.47±3.29) mL/m 2比(38.45±3.32) mL/m 2, F=20.080, P<0.001]、主动脉峰流速[(1.12±0.12) m/s、(1.11±0.10) m/s比(1.23±0.09) m/s, F=14.890, P<0.001]、校正流动时间[(379.02±22.69) ms、(376.51±27.95) ms比(403.69±39.04) ms, F=10.120, P<0.001]明显增大,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1 109.49±115.67) ds·cm -5·m 2、(1 070.01±133.55) ds·cm -5·m 2比(861.31±115.22) ds·cm -5·m 2, F=41.130, P<0.001]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I和SVR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0.905。C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4.05 L/(min·m 2),CI>4.05 L/(min·m 2)预测hsPDA敏感性为0.828,特异性为0.860;SVR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 002.5 ds·cm -5·m 2,SVRI<1 002.5 ds·cm -5·m 2预测hsPDA的敏感性为0.660,特异性为1.000;二者联合,对hsPDA预测的敏感性为0.966,特异性为0.949。 结论:USCOM对hsPDA有较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联合应用CI和SVRI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产儿PDA早期诊治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9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0例;年龄67~96岁[(82.6±6.2)岁]。以急诊就诊时吸入室内空气下动脉血氧分压(PaO 2)<80 mmHg为参考标准,分为低氧血症组(51例)和非低氧血症组(4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胸部CT诊断的肺部疾病[肺不张、胸腔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受伤至就诊时间、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KATZ指数、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评分、数字疼痛评分(NRS)、吸烟、饮酒、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既往脑梗死、冠心病)、体温、首次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电解质检查(血钠、血钾)及其他相关检查[D-二聚体、心房钠尿肽(BNP)、乳酸]。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前低氧血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BMI、术前CT诊断的肺部疾病、受伤至就诊时间、Barthel指数、KATZ指数、NRS、吸烟、饮酒、基础疾病、体温、首次红细胞计数、生化检查、电解质检查、其他相关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ASA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mMRC呼吸困难评分、首次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mMRC呼吸困难评分、首次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低氧血症有一定相关性(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MRC呼吸困难评分高( OR=2.30,95% CI 1.10~4.81, P<0.05)、白细胞计数高( OR=1.24,95% CI 1.05~1.45, P<0.05)、C-反应蛋白水平高( OR=1.02,95% CI 1.01~1.03, P<0.05)和血红蛋白水平高( OR=1.04,95% CI 1.01~1.07, P<0.05)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低氧血症显著相关。 结论:高mMRC呼吸困难评分、高白细胞计数、高水平C-反应蛋白及高水平血红蛋白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angiotensin-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华中阜外医院行MHD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治疗组患者加用ARNI,对照组患者加用缬沙坦胶囊,治疗6个月,分别收集并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肺动脉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RVED)、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right atrial end-diastolic dimension,RAED)、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血钾等。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年龄(53.92±11.88)岁,男性37例(61.7%),透析龄(27.83±12.92)个月,血压(154.22±15.27)mmHg/(85.43±12.31)mmHg。(1)治疗组( n=30)和对照组( n=30)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28/30(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30(66.7%)],治疗组再住院率[2/30(6.7%)]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33.3%)](均 P<0.05);(3)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DD、LVESD、肺动脉压、RVED、RAED、NT-pro BNP及血压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 P<0.05),体重及血钾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 P>0.05);(4)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肺动脉压、NT-pro BNP及血压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后RVED、RAED、血钾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比较中,LVEF、LVEDD、LVESD、NT-pro BNP、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治疗方式( β=-1.863,95% CI-2.948~0.777, P=0.001)及残余尿量( β=-1.686,95% CI-3.079~-0.293, P=0.018)是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即ARNI治疗的效果优于缬沙坦,尿量正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少尿及无尿患者。 结论:ARNI能改善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改善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硫酸吲哚酚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和氧化应激诱导心肌肥大及纤维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硫酸吲哚酚(IS)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及氧化应激诱导心肌肥大及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进行传代培养,并分为四组:Control组、IS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siOAT-3)及siOAT-3+IS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不进行IS刺激;IS组加入含250 μmol浓度的IS刺激;siRNA阴性对照组加入20 nmol/L OAT-3 siRNA;siOAT-3+IS组加入20 nmol/L OAT-3 siRNA 48 h后,加入IS刺激24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并分析各组细胞中OAT-3、NADPH氧化酶-4(Nox-4)、抗氧化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心肌肥大指标[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及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H9C2细胞进一步分为Control组、IS组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NAC组以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后加入250 μmol浓度的IS刺激24 h,采用RT-PCR试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S组H9C2细胞中OAT-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siOAT-3组及siOAT-3+IS组H9C2细胞中OAT-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S组( P<0.001)。相较于Control组,IS组H9C2细胞中Nox-4、ANP、BNP、β-MHC、TGF-β1、Smad-3以及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01),Nrf-2、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01)。相较于IS组,siOAT-3组及siOAT-3+IS组H9C2细胞中Nox-4、ANP、BNP、β-MHC、TGF-β1、Smad-3以及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01),Nrf-2、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01)。以NAC预处理H9C2细胞,能显著抑制IS诱导的Nox-4、ANP、BNP、β-MHC、TGF-β1、Smad-3以及Collagen Ⅰ mRNA的高表达(均 P<0.001),显著增高Nrf-2、HO-1 mRNA表达水平(均 P<0.01)。 结论:IS在H9C2细胞中通过OAT-3和氧化应激诱导心肌肥大和纤维化因子高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瓣膜性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手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将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术后心房颤动未复发的7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FA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left atrium,LAD)、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RFA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因素(均 P < 0.05)( OR=1.31、1.33、1.32、1.34、1.26、1.24、1.36、1.33,95% CI为1.028~1.442、1.031~1.427、1.042~1.434、1.124~1.452、1.013~1.385、1.005~1.326、1.039~1.482、1.064~1.478)。 结论:非瓣膜性阵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RFA后心房颤动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及早给予针对性处理,尽可能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血清尿酸/白蛋白比值对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尿酸/白蛋白比值(serum uric acid/albumin ratio,sUAR)对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sUAR。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共422例行心脏瓣膜术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194例(46.0%),高血压141例(33.4%),心房颤动172例(40.8%),年龄57(50,65)岁,sUAR 8.13(6.57,9.54)μmol/g,血红蛋白135(125,145)g/L;AKI组142例,非AKI组280例;心脏瓣膜术后AKI的发生率为33.6%。AKI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基线血肌酐、N端脑利钠肽前体、血尿素、血尿酸、血糖、sUAR均高于非AKI组(均 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AKI组(均 P<0.05);AKI组患者中位体外循环时间较非AKI组患者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125,192)min比151(122,193)min, Z=-0.797, P=0.426],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R( OR=1.467,95% CI 1.308~1.645, P<0.001)、年龄( OR=1.045,95% CI 1.020~1.072, P<0.001)、心房颤动( OR=2.520,95% CI 1.580~4.020, P<0.001)、血红蛋白( OR=0.984,95% CI 0.971~0.997, P=0.015)是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R预测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710(95% CI 0.659~0.760, P<0.001),截断值为7.28 μmol/g,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45.0%。sUAR联合年龄、血红蛋白、心房颤动预测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95% CI 0.734~0.825, P<0.001),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71.8%。 结论:术前sUAR高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UAR对术后发生AK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