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联合运用多个指标建立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再出血(AUGIRB)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1例老年(年龄≥65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31例)和无再出血组(130例)。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AUGIRB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UGIRB独立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对AUGIRB的预测能力,确定最佳截断值,计算优势比(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运用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GBS)、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老年患者是否发生AUGIRB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OR=11.150,95% CI:1.888~65.852, P<0.05)、GBS评分( OR=2.503,95% CI:1.523~4.114, P<0.05)为老年患者合并AUGIRB的独立危险因素,ALB( OR=0.764,95% CI:0.626~0.932, P<0.05)和FIB( OR=0.065,95% CI:0.011~0.370, P<0.05)为老年患者合并AUGIRB的保护因素。上述4个指标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979。模型预测能力的内部验证表明,C指数为0.986。 结论:研究中拟合的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对老年患者合并AUGIRB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辅助手术清除感染性胰周坏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白求恩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胰周感染性坏死(IPN)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辅助下坏死组织清除术)及对照组(传统剖腹坏死组织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淀粉酶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两组术后胰瘘、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病死率、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辅助下坏死组织清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效果及影响短期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大国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鄂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ARDS患者200例,均为入重症监护室后48 h内应用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预防SU的患者(PPI组),同期入院的年龄、病史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类似、未应用PPI的200例老年ARDS患者为对照组,随访30 d,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死亡风险, Cox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PPI药物30 d死亡风险和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结果:PPI组患者PPI应用时间为(8.4±4.4)d。38.0%(76例)对照组应用H 2受体拮抗剂,时间为(8.1±5.2)d。PPI组和对照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风险为20.5%(41例)比23.5%(4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医院获得性肺炎为2.5%(5例)比7.0%(14例)、5.5%(11例)比12.5%(25例)、9.0%(18例)比4.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 HR=1.845,95% CI:1.131~3.010, P<0.05)、动脉血氧分压<78.0 mmHg(1 mmHg=0.133 kPa, HR=2.143,95% CI:1.317~3.487, P<0.01)、SOFA评分>14分( HR=3.603,95% CI:1.741~7.456, P<0.01)和血乳酸>3.8 mmol/L( HR=2.725,95% CI:1.437~5.167, P<0.01)是影响30 d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5种PPI的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降低(均 P<0.05),5种PP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PI虽然对老年ARDS患者短期病死无影响,但在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同时,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其中,高龄、低动脉血氧分压、高SOFA评分和高血乳酸是影响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加强胃管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瓣血管危象;观察与预防颅底术后并发症,预防颈动脉破裂出血;做好多重耐药消毒隔离及终末消毒措施;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早发现早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颅脑术后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结论:针对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急危重症者可危及患儿生命。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充分评价现有相关文献证据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以提高儿童ANVUGIB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作出一定总结,以期提高对这类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方法:对贵州航天医院2021年11月14日收治因乏力、呕吐2 d,加重伴意识模糊1 d入院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随访情况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通过联合的方式评估容量状态并进行恰当补液、降糖、抗血小板、抗凝及抑酸等治疗后,其酮症酸中毒及上消化道出血得到纠正,血糖逐渐稳定,且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及心衰标志物N末段脑钠肽前体转为正常。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它们之间在治疗上存在矛盾,分析此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对提高这类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是个体经急性创伤事件后的一段时间内,因突然发生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常引发ASD。该研究对其危险因素和临床护理策略进行综述,以对患者启动早期干预,加强临床护理,改善患者预后及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评估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 OR:3.875,95% CI:2.212~6.79)、糖尿病( OR:2.64,95% CI:1.184~5.883)、晕厥( OR:10.57,95% CI:3.675~30.403)、心率( OR:3.262,95% 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 OR:3.904,95% 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 OR:3.665,95% CI:1.625~8.269)、乳酸( OR:3.498,95% CI:1.926~6.354)、血红蛋白( OR:4.984,95% 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 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P<0.05)。 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胃镜检查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诊行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性选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胃镜检查的时间分为择期和急诊胃镜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急诊胃镜组病因诊断率、出血控制后1周内和1个月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均优于择期胃镜组[91.3%(94/103)比81.8%(77/95)、6.8%(7/103)比23.2%(22/95)、5.8%(6/103)比20.0%(19/95)、9.50 d(8.82 d, 10.18 d)比10.75 d(10.06 d, 11.43 d)、286.27 mL(204.19 mL, 368.36 mL)比484.21 mL(366.16 mL, 602.26 mL)、10 340.65元(9 526.03元,11 155.27元)比11 644.64元(10 638.25元,12 65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75、10.583、9.001, Z=-2.754、-2.445、-2.404, P均<0.05)。总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行胃镜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胃镜检查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急诊内镜检查的作用,为基层医院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12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兴化市人民医院住院的370例患者,其中278例进行了急诊胃镜检查。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和部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7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男性为主[67.3%(249/370)],中位年龄70(57~78)岁,入院时中位血红蛋白水平72(57~96)g/L,其中278例进行了胃镜检查,130例接受了输血治疗,输血2(1.5~3.5)U红细胞,中位住院时间5(4~7)d。内镜检查组的年龄小于未内镜检查组( P<0.001),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未内镜检查组( P<0.001),止血药物使用及输血比例低于未内镜检查组( P=0.027, P<0.001)。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144例(51.8%)为溃疡相关的出血,61例(22.0%)为急性黏膜病变导致的出血,27例(9.7%)为肿瘤导致的出血,12例(4.3%)为贲门撕裂,5例(1.8%)为血管畸形所致的出血,29例(10.4%)为静脉曲张出血。出血部位包括:170例(61.1%)出血部位为胃,53例(19.1%)位于食管,54例(19.4%)为十二指肠,1例(0.4%)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出血。全部患者中,19例院内死亡,92例未行急诊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死亡16例,病死率17.4%;278例行急诊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死亡3例,病死率1.08%。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70岁)、血红蛋白低(<70 g/L)、输血和急诊胃镜检查均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急诊胃镜检查( OR=0.043,95% CI:0.010~0.198, P<0.001)可以减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老年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及早行内镜检查,明确病因,联合传统药物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