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MRM-IDA-EPI法高通量筛查保健食品中60种非法添加的化学药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UPLC-MRM-IDA-EPI技术建立60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快速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色谱分析采用 UPLC-MS/MS 法,以 Phenomenex kinetex C18(100 mm×3.0 mm,2.6μ.m)为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5μL.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同时扫描正负离子,利用多反应监测(MRM)-信息依赖性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建立60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EPI信息库;待测样本的分析采用MRM-IDA-EPI扫描监测疑似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同时将EPI碎片信息与EPI信息库进行对比,增加定性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建立了 60种化学药物的MS/MS谱库和定量方法,该方法定量分析的线性范围宽,相关性好(r≥0.99);方法精密度RSD为0.70%~7.0%(n=6);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在60.1%~115.8%;检测限在2.5~1101 ng·g-1,满足检出非法添加的要求.对EPI数据库进行方法学验证,基质加标溶液中化合物与数据库中化合物的"匹配度"值均在68~95.应用该方法对30批样品进行筛查,共检出4批含有非法添加的样品,其添加物为硝西泮、他达拉非、西地那非.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适用于高通量筛查及初步定量分析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60种化学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转铁蛋白受体CD71可作为脓毒症潜在的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脓毒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实验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随机选取两组标本进行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模式(DIA)定量检测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组间荟萃分析(Meta分析),并构建生存曲线;利用ELISA验证筛选出的指标,将数据与临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数据共同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出对脓毒症证具有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结果:DIA显示,脓毒症组有71个差异蛋白,6个下调、65个上调;这些差异蛋白的GO功能富集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白细胞迁移等。组间Meta分析发现,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在脓毒症组较健康对照组高〔标准化均数差( SMD)=-0.47,95%可信区间(95% CI)为-0.93~0.00, P<0.01〕,在死亡组表达较生存组高( SMD=-0.44,95% CI为-0.70~-0.18, P=0.6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71的表达与生存预后呈负相关,低表达者生存率越高( P=0.000 34)。ELISA显示,脓毒症组CD71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nmol/L:156.83±84.71比87.99±47.89, P<0.05),死亡组CD71表达较生存组明显升高(nmol/L:219.63±125.59比130.97±40.45,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71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0(敏感度为65.1%,特异度为90.0%);CD71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0.744(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4.1%);提示CD71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能力均强,且预后判断能力优于PCT(AUC=0.547,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55.9%)、CRP(AUC=0.594,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61.8%)和Lac(AUC=0.540,敏感度为42.9%,特异度为82.4%)。 结论:CD71对脓毒症有较好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具有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MP14和KLKB1可能是脓毒症诊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脓毒症患者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寻找脓毒症诊治的潜在新靶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就诊的12例脓毒症患者及同期9例健康体检者。采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并采用非依赖性采集技术得到各蛋白表达数据。将所得数据导入整合差异表达和通路分析在线网络工具IDEP2,对数据进行ID转换,并进行均一化处理,验证其可比性,再用主成分分析剔除离群数据。以 P<0.05、log 2差异倍数(FC)>1或log 2FC<-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差异蛋白。用DAVID在线网站将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从蛋白质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个方面对蛋白进行富集分析,同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通过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在线网站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找到紧密联系的相关蛋白。 结果:两组数据经均一化处理后提示具有可比性。最终共筛选出125个差异蛋白,其中99个上调,26个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具有细胞调节功能及催化活性,参与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及免疫过程;KEGG通路分析提示这些蛋白参与了氨基酸、糖类代谢及免疫相关通路。PPI分析显示,关键蛋白主要为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纤维蛋白1(FBLN1)和血浆激肽释放酶1(KLKB1)等,最终筛选出与炎症、免疫等紧密相关的MMP14及KLKB1,二者可能是早期诊治脓毒症的潜在新靶点。结论:MMP14和KLKB1可能为脓毒症诊治及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肝转移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及肝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9例GI-NENs伴肝脏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组织及相应瘤旁组织,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技术检测其蛋白表达,以 P<0.05且|log 2FC|>0.5(FC为差异倍数)作为判定标准,明确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不同分化程度原发灶、不同分化程度肝转移灶的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火山图分析、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相对于瘤旁组织,胃NENs原发灶中有85种蛋白表达下调,42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三磷酸鸟苷酶活性调控和脱氧核糖核苷单磷酸盐分解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和泛酸盐与CoA生物合成信号通路。肠NENs原发灶中有114种蛋白表达下调,155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谷胱甘肽代谢和硫化合物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收集导管酸分泌和牛磺酸、次牛磺酸代谢信号通路。相对于神经内分泌癌(NECs)原发灶,G1~2分化原发灶中有168种蛋白表达下调,278种蛋白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在DNA代谢和DNA复制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复制和错配修复等通路。相对于NECs转移灶,G1~2分化转移灶中有95种蛋白表达下调,97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到转录共激活子的活性和催化活性功能、碱基切除修复和蛋白外排通路。相对于G1分化的原发灶,G1分化的转移灶中有530种蛋白表达下调,211种蛋白表达上调。相对于G2分化的原发灶,G2分化的转移灶中有53种蛋白表达下调,96种蛋白表达上调。相对于NECs原发灶,NECs转移灶中有109种蛋白表达下调,92种蛋白表达上调。G1和G2分化的GI-NEN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中有多条相似,而GI-NEC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中只有1条与GI-NEN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相同,即药物代谢信号通路。G1分化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20.26%)、线粒体(18.67%)和细胞核(15.48%)。G2分化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20.24%)、细胞核(18.25%)和细胞膜(15.08%)。NEC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23.78%)、细胞质(22.7%)和细胞膜(11.35%)。结论:不同部位和分化程度的GI-NENs原发灶、瘤旁组织及转移灶中蛋白表达差异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潜在唾液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唾液腺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主要靶器官,因此唾液被认为是腺体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状态的镜子.本研究旨在说明pSS患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鉴定可能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发现集包含49个样本[24个来自pSS,25个来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s)],验证集包括25个样本(12个来自pSS,13个来自HCs).36例pSS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以2:1的比例集中随机分配至Discovery组或验证组.在2D LC-HRMS/MS平台上使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策略分析来自pS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未刺激性全唾液样本,以揭示差异蛋白.根据基因本体(GO)分析和国际药学文摘(IPA)分析的蛋白质注释,使用DIA分析验证了关键蛋白质.随机森林用于建立SS的预测模型.结果共发现1,963个蛋白,其中136个蛋白在pSS患者中表现出差异性.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与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和炎症有关.一组19个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通过基于P值和随机森林的排序顺序进行鉴定,并验证为具有特殊曲线下面积(AUC)值(发现集:0.817;验证集:0.882)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鉴别pSS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结论新发现的候选蛋白组合可能有助于pSS的诊断.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无创方法,可用于对pSS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以及早期和精确治疗.DIA具备最佳的时间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可望成为未来唾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合适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DIA定量分析技术研究鼻咽癌根治后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鼻咽癌根治后远处转移(rM)和无转移组(CR)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差异.方法:分别选取5例鼻咽癌根治后发生转移患者及5例无转移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非数据依赖性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质谱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获取差异表达蛋白,并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在所有待测血清样品中最终共鉴定到2 485个蛋白,经筛选共获得差异表达蛋白68个,其中转移组中上调表达蛋白61个,下调表达蛋白7个.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在补体激活、免疫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富集,与补体结合及多个酶活性等分子功能密切有关;主要在血液微粒、细胞外区域、细胞外间隙及细胞外泌体等细胞组分间发挥功能.涉及补体与凝血级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等关键信号通路.结论: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与鼻咽癌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鼻咽癌转移预测指标和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婴儿痉挛症是婴幼儿期起病的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一线用药,对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ACTH受体又称黑皮质素2受体(MC2R),MC2R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痉挛症的发病及其耐药相关.调查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 符合婴儿痉挛症纳入条件的患儿共334例,各采集其静脉血3 ml,对其MC2R非编码区基因进行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和一代测序,之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启动子区TCCT单体型非携带者(0/0)占总人数的9.9%,杂合携带者(TCCT/0)占60.8%,纯合携带者(TCCT/TCCT)占20.3%.3种MC2R多态性基因型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CT/TCCT基因型中男性多,0/0基因型中女性多.结论 调查了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多态性TCCT单体型的分布,对ACTH治疗效果差的TCCT非携带基因(0/0)占总人数少,约占总人群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定量蛋白组学对脓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蛋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DIA LC-MS)对于脓毒症外周血差异蛋白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例脓毒症以及10例同时期入住ICU年龄性别相仿的术后未并发脓毒症的患者(疾病对照组).采用最新的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联合skyline数据提取软件对10例脓毒症和1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进行研究分析,所得的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蛋白,进行通路分析以及GO分析.根据PLS-DA模型变量的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初步筛选可能的蛋白标志物,并对贡献最大(VIP>1,P<0.05)的3个蛋白进行ELISA验证和ROC曲线的分析.结果 总共鉴定到了1062个碎片离子加和得到119个差异蛋白,其中31个蛋白上调,88个蛋白下调.通过通路分析发现与碳代谢,血小板激活,细菌侵袭上皮,补体凝血瀑布激活有关.其中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用ELISA验证在脓毒症与疾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5,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利用DIA-MS技术对脓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研究检测,PLS-DA、OPLS-DA、PCA模式识别均能用于蛋白组学数据的分析,初步筛选HMGB-1、NGAL、MMP-8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脓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候选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面针果壳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两面针非药用部位果壳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两面针植物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LTQ/Orbitrap-MS采集数据后,对各色谱峰的质谱图高分辨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与文献数据库进行对比,对各色谱峰进行结构推测和确认.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法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两面针果壳样品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两面针果壳中共鉴定了2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两面针碱、鹅楸掌碱、木兰箭毒碱),吡咯类生物碱(别隐品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喹啉类生物碱(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有机胺类生物碱(γ-山椒素).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法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均随着试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该文对两面针果壳进行了化学成分及活性的研究,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两面针植物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动视觉功能的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间运动视觉功能相关大脑皮层功能改变.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5例(25眼)作为弱视组,年龄6~15岁,招募健康志愿者25例(2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14岁,采用水平左向、右向移动垂直正弦光栅,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图像获取数据.受试者完成视觉任务及数据采集后,应用SPM5软件进行预处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激活最明显的区域为中颞区、Brodmann 19区和37区.弱视组弱视眼较正常对照组在中颞区、Brodmann 19区、37区减少显著,额叶有较大范围激活.弱视组对侧眼Brodmann 37区、18区为激活低于正常对照组的主要脑区.弱视组弱视眼和对侧眼比较,MT区和Brodmann 19区、18区为主要激活体积及强度减少区,额中回为主要激活及强度增强区.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视觉运动功能皮层BOLD-fMRI信号异常表现为脑皮层激活区体积和强度较正常儿童明显下降,且对侧非弱视眼激活脑区亦存在异常.单眼视觉运动刺激时,弱视眼有更多的脑区参与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