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研究生英语能力需求和满意度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学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英语能力需求和对自身英语能力满意度(以下简称满意度)的差异,为医学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采用自制问卷对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93名博士研究生和22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类学生的分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生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描述。结果:①医学博士研究生、学硕和专硕对英语听、说、读、写和其他(跨文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6±0.83)分、(9.07±1.17)分、(9.14±1.28)分, P<0.01)];医学博士研究生、学硕和专硕满意度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5,6.6)分、4.0(2.7,5.1)分、4.5(3.4,5.6)分, P<0.01)]。②医学博士研究生和学硕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听"和"说";专硕集中在"说"和"写"。 结论:医学博士研究生、学硕和专硕需求差异明显,医科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需多元化,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健康促进是对所有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健康管理是实施健康促进策略的具体措施,而基本卫生保健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的基础和途径。作者基于对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基本定义的理解及与基本卫生保健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模式,即以基本卫生保健体系为基础,对所有相关服务内容和卫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全流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对健康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并构建起健康防贫的长效机制。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模式,需要在县域内建立起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协同支撑机制。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服务,强调运用基本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强化预防与医疗、群体性与个体化、服务提供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对健康管理服务的任务、路径、标准、质量控制予以明确和规范;同时围绕健康管理服务内涵对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卫生信息、卫生经费、运行机制进行相应的协同和整合,以保证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恶性肿瘤的靶域切除技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恶性肿瘤是结局极差的一类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内分泌及中医治疗等。对于实体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作者提出了"靶域切除"的新理念,可以更好地规范恶性肿瘤手术的实施。靶域切除技术以差异性、动态性、智能化的原则定靶寻域,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切除范围,实施过程以定标、寻标、校标、优标的"四标手术"为标准,遵循完整性、整体性、一体化的原则,争取通过手术达到患者机体肿瘤零负荷,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合肥市4所高校抽取4 0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成人依恋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对象大学前性虐待的总报告率为14.1%(569例),非接触性、接触性性虐待报告率分别为12.7%(512例)、5.4%(219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前总体性虐待经历与安全型依恋得分[β(95% CI)=-0.205(-0.292,-0.117)]呈负相关,与焦虑型[β(95% CI)=0.211(0.110,0.310)]和回避型依恋[β(95% CI)=0.117(0.020,0.216)]得分呈正相关。大学前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发生阶段数与安全型依恋[β(95% CI)=-0.106(-0.171,-0.041)]得分呈负相关,与焦虑型依恋得分[β(95% CI)=0.158(0.084,0.231)]和回避型依恋[β(95% CI)=0.080(0.008,0.152)]得分呈正相关。高中阶段的非接触[β(95% CI)=0.427(0.018,0.775)]和接触性虐待[β(95% CI)=0.468(0.251,0.687)]经历均与焦虑型依恋得分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均与大学生成人依恋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虚劳理论探析癌因性疲乏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与虚劳皆以气血阴阳虚损为基本病机,五脏虚候为目,治疗时注重气血同调而以治气为先,脾肾双补又以补脾为要。因CRF病起于"癌",故治疗时应遵循"审因论治"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分轻主次,权衡虚实,择势攻补,审时抗癌。施治时还应注意辨证的整体性、证候的恒动性及病证结合下的个体化差异,并结合不同系统肿瘤辨病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膜解剖理念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膜解剖是指筋膜和(或)浆膜,信封样包绕着器官及其血管,悬挂于体后壁,强调了膜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该理念同样适用于大多数外科手术,本文主要阐述将膜解剖理念运用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过程中,使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更精准,出血更少,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因此,基于膜解剖理念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在传统手术基础上更加精准的手术。其主要体现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分离大网膜、游离胃底、游离胃后壁、切割胃大弯和加固胃切缘以及复位大网膜这五个关键步骤的具体应用,与同道们分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群体性筛查联合机会性筛查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胃癌群体性筛查联合机会性筛查的新模式对胃癌诊治的价值。方法:利用群体性筛查联合机会性筛查进行胃癌普查。(1)群体性筛查:采用整群抽样法,2017年7月—2020年12月对威海市农村居民中的高危人群(年龄40~<70岁)进行内镜普查,必要时进行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采集指标: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检出率。(2)机会性筛查:同步观察2017年7月—2020年12月威海市两家区县级医院机会性筛查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变化。结果:(1)群体性筛查:2017年7月—2020年12月,首批完成8 000例胃癌筛查。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HGIN分别检出36、28、62例,胃癌总例数为64例,胃癌检出率、早期胃癌检出占比分别为0.80%(64/8 000)、43.75%(28/64)。早期胃癌+HGIN患者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者占77.78%(70/90),治愈性切除率100.00%(70/70)。(2)机会性筛查:2017年7月—2020年12月,文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机会性筛查中每年早期胃癌检出占比分别16.67%(1/6)、20.00%(3/15)、23.53%(4/17)、33.33%(6/18),乳山市人民医院机会性筛查中每年早期胃癌检出占比分别14.74%(14/95)、23.80%(60/252)、25.49%(65/255)、24.04%(50/208)。威海市医院机会性筛查早期胃癌检出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在胃癌高发区,一定规模的群体性筛查可进一步带动更广泛的机会性筛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该胃癌诊治新模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UPLC-Q-TOF-MS结合化学识别模式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皖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的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模式,为其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RTECS C 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和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9批皖贝母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 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皖贝母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21个共有峰,初步指认出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可将9批皖贝母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较好体现皖贝母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为皖贝母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卵巢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方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创建综合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卵巢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手术探查证实合并卵巢扭转者38例,根据术中发生扭转的卵巢是否缺血坏死分为坏死组(27例)和未坏死组(1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术前炎症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瘤体情况及扭转情况等。根据单因素分析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创建综合预测评分系统,并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术中实际情况为金标准,评估评分系统对卵巢缺血坏死的预测效能,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根据ROC曲线求得瘤体最大径的最佳临界值为8.5 cm。坏死组与未坏死组年龄、月经初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水平、扭转方向、扭转侧别及瘤体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疼痛加重持续时间>48 h、瘤体最大径<8.5 cm、白细胞计数>10×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70%、扭转≥2圈与卵巢肿瘤患儿合并卵巢扭转缺血坏死相关(均 P<0.05)。整合上述5个危险因素建立综合预测评分系统,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56,最佳临界值为3.5分,预测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82%。 结论:根据卵巢肿瘤合并卵巢扭转患儿卵巢发生缺血坏死危险因素建立的综合预测评分系统在预测患儿卵巢是否发生缺血坏死时具备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降低卵巢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帕罗西汀单独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单独与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108例SFD成人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帕罗西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共12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症状自查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评估两组SF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整体印象改变量表(GIC)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结束时GIC评分分别为3(2-4)分和2(1.25-3)分( Z=2.081, P=0.037),治疗有效率(GIC评分≤3分)分别为65.4%(34/52)和83.9%(4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45, P=0.026)。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SCL-90、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SCL-90躯体化、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HAMA躯体性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SF-36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增加(均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5),但观察组眩晕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 2=4.405, P=0.036)。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加巴喷丁可进一步增加帕罗西汀治疗的有效率,改善SFD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对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且有导致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增加的潜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