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崩漏的现代文献取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崩漏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崩漏的腧穴选用规律.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崩漏选取腧穴主要为三阴交、隐白、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太冲;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和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 临床上针灸治疗崩漏,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属于足太阴脾经和任脉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特定穴,从而使所选腧穴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用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2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仪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诸晓英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诸晓英主任中医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例,对诸晓英主任中医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并列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诸晓英主任中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立足中医整体观念,强调温肾、通督、强脊的基本思路,注重在中医四诊基础上辨证分析,对证施法;治疗上撞以督脉理论结合足三阳经取穴,并予特定的针刺手法,针药结合,标本兼治,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诸晓英主任中医师应用督脉理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用“经络别通”法取穴治疗痛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络别通”法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在《素问·阴阳离合大论》六经“开、阖、枢”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脏腑别通理论,创立的新的理论见解和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多种疾病行之有效.殷老对疼痛性疾病的治疗,通过经络诊察,确定痛症受累经脉后,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结合经络脏腑辨证,运用“经络别通”法取穴治疗,效如桴鼓,而且取穴少而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标准纳入的72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五神穴组方”;对照组采用教材常规取穴.治疗前后评估中医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与常规取穴的疗效相当,且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常规取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古代文献的痰证针灸取穴思路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古代医籍针灸治疗痰证的取穴思路,指导现代临床治疗.方法:以"痰"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穴位及穴位与经脉、分布部位、特定穴频数统计和穴位配伍分析.结果:痰证治疗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足三里、中脘;三阳经应用频次高于三阴经;常用经脉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胸腹部穴位高频出现;应用特定穴频次高于非特定穴,特定穴按照频次高低排序为交会穴、募穴、络穴等.膻中与足三里配伍出现频次最高.结论:古代医家针灸治疗痰证取穴重视调理脾胃功能及调畅气机,符合中医痰证治疗原则.作为针灸优势,注重特定穴兼取局部穴位,注重"阴病治阳"的整体观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脉引筋气"思想论治经筋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经筋病是临床常见病,该病的针刺治疗多"以痛为输",重视局部经筋组织的实质性病变,轻视经脉气血的整体功能失调,又常失于辨证、辨经以及补泻手法的运用,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而杨上善"脉引筋气"思想强调经筋病的针刺治疗须首要明确其病因病机、病变所属经脉,在选取局部病痛穴位的基础上,循经配取远部经穴,调补肝、胆、脾、胃、阴阳跷等相关经脉,资助气血生化以濡养经筋,同时视疾病寒热虚实属性,辨证施以补泻手法,实现调理虚实、协调阴阳的目的.该思想无论是取穴特点还是补泻手法的操作应用,均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掌握并灵活运用之有助于提高经筋病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才配穴法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三才配穴法是按天、人、地对应人体上、中、下三部之意进行针灸临床配穴,这种配穴方法把远近配穴中的上下配穴、左右配穴(或交叉配穴)、表里配穴等融为一体,即人体“天、人、地”三部相配,体现整体观念的临床选穴思路,贯穿整个思辨过程,以达临床取穴少而精、精而全、全而效之意.文章通过三才及三才的内涵、人体三才的划分、三才配穴的具体运用、临床案例4个方面分析三才配穴法,以期与针灸同道共同探讨临床配穴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善忱先生学术思想探原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张善忱先生在针灸领域主要临床经验与治学思想.先生注重理论探究,著有《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一书,并发表系列文章考证和阐释腧穴之命名;认为临床之参悟须以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综合辨证,树立人体为一有机整体以及与自然相适应等整体观念,加以综合诊断方能有效施治;主张从简取穴,辨虚实而定补泻,针法精炼而合法度,注重加强针下辨气以应之;同时,亦特别重视灸法在临床中的研究与应用,使之与针法相辅相成,两者相宜以成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调治脏腑,可疗耳科顽疾;观耳取穴,能治脏腑杂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耳生理功能的正常有赖脏腑经络之气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耳窍诸病,故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治疗耳病.此外,耳内应五脏、有多条经络都循行于内,因此临床也能够通过耳诊了解脏腑经络病变,并使用耳针等特色治疗方法治疗脏腑经络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