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下肺癌患者PLVB诊疗中血气及快速反应基因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HFJV)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painless video bronchoscopes, PLVB)诊疗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及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差异,为肺癌患者PLVB诊疗的通气方式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接受PLVB诊疗的肺癌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咽导管介导IHFJV组(对照组)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组(试验组),每组90例。完善麻醉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供氧,并实施PLVB。分别于术前20 min (T 1)、手术开始5 min (T 2)和术后5 min (T 3)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 TCO 2)、PaO 2、PaCO 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 2 )、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 HCO 3-)和碱剩余(base excess, BE)等指标,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液中与缺氧应激有关快速反应样基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RN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 3时PaO 2升高、A-aDO 2降低( P<0.05);与T 1时比较,两组患者T 2时PaO 2升高、A-aDO 2降低( P<0.05)。与T 1时比较,两组患者T 2、T 3时血液中hs-CRP mRNA、HIF-1α mRNA相对含量降低( P<0.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癌患者接受PLVB诊疗时,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均能提供良好的通气效果,但口咽导管可能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舒适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减轻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适与痛苦,无痛性检查已成为改善舒适性有效的措施之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黏膜表面麻醉、局部麻醉联合表面镇静镇痛及全身麻醉,但患者依旧存在不耐受的情况,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等不良反应,依从性及舒适度体验较差,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因此,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使患者达到最舒适的状态对临床诊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检查过程中不同麻醉方式下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咽通气导管与鼻咽通气导管IHFJV用于肺炎患者PLVB辅助通气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口咽通气导管与鼻咽通气导管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HFJV)用于肺炎患者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PLVB的肺炎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4岁,BMI 18~29 kg/m 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80):鼻咽通气导管组(N组)和口咽通气导管组(O组)。N组置入内径4.0 mm的鼻咽通气导管,O组置入内径4.0 mm的口咽通气导管,行IHFJV,I∶E 1∶3,喷射频率10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60 ml,每间歇2 min给予5次喷射:I∶E 1∶3,喷射频率2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300 ml。分别于术前20 min(T 1)、手术开始5 min(T 2)、术毕即刻(T 3)和术后5 min(T 4)时记录SpO 2。于T 1、T 3和T 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检查期间托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呛咳、气道痉挛、导管脱落或移位和体动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组比较,O组T 3时SpO 2和PaO 2升高,T 3,4时A-aDO 2降低,提下颌、呛咳和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口咽通气导管IHFJV用于肺炎患者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优于鼻咽通气导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室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144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4例患者分成A组(利多卡因组)、B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C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和D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每组36例.该研究为随机对照单盲试验.全部入组患者入室后,予以鼻导管给氧,按分组实施麻醉后,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各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电子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2)、操作5 min(T3)、操作结束时(T4)和出室时(T5)各时点的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并记录各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待患者清醒后,行患者舒适度和术者操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4组患者全部完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4组患者T2和T3时点与T0时点HR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1.15和19.63,P<0.05),Bonferroni检验显示,C组T2 和T3 时点与T0 时点HR的差值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2时点与T0时点SpO2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9.58,P = 0.023),Bon-ferroni检验显示,D组T2时点与T0时点SpO2的差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2和T3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65和21.31,P<0.05),Bonferroni检验显示,A组T2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及D组T3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术者操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 62.77 和 53.94,P<0.01),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 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方案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更能达到无痛苦效果,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易发生呼吸抑制,患者舒适度及术者操作满意度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良事件及风险因素评估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良事件及风险因素评估体系,为筛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在文献查阅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咨询1 5名临床、护理及麻醉专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是83.33%及93.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71、0.879,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333、0.3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不良事件包括8项指标,风险因素包括7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良事件及风险因素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为进一步筛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提供依据,有助于在预约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时筛选高危人群,保障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Proseal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Proseal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改良Proseal喉罩和改良普通喉罩进行气道管理.观察两组检查过程不同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静脉血氧饱和度(SpO 2)变化,比较两组喉罩插入时间、喉罩沾血情况、喉罩通气效果、支气管镜检查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各检查时点HR、SBP、D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活检后2 min PET CO2、SpO 2≤90%的发生率、喉罩沾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气道密封压、喉罩通气优良率、支气管镜检查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Proseal喉罩气道密封性和通气效果好,患者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内五省市无痛气管镜诊疗麻醉开展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国内无痛气管镜诊疗麻醉开展的情况.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微信向调查范围内医院麻醉科相关人员发起电子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医院基本信息、气管镜诊疗麻醉开展情况及具体管理方案.结果 总共向326家医院发出参与调研答卷,有261家医院回复,回复率为80.1%.参与问卷的261家中,有34家回复无相关疾病,故有效问卷为227份,答卷有效率为87.0%.其中三级医院161家,二级医院66家,构成比为70.9%∶29.1%.无痛气管镜诊疗平均开展率为34.8%,其中北京地区最高为54.0%,河北省最低为27.5%.三级医院中无痛气管镜诊疗开展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各地区近5年人均GDP与无痛气管镜诊疗的开展呈正相关.未开展无痛气管镜诊疗的医院中,开展无痛气管镜诊疗最大困难前3位原因是人员不足、技术不足和医院管理条件的限制.与采用局麻强化比较,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和监护麻醉医院数较多(P<0.05).在无痛气管镜诊疗开展的场所方面,与在监护室或病房比较,选择在手术室和内镜中心的医院数较多(P<0.05);与在手术室比较,在内镜中心开展此类诊疗的医院数较多(P<0.05).麻醉设备应用方面,BIS监测在术中应用的医院数比麻醉机、微量泵和监护仪的应用少(P<0.05).无痛气管镜诊疗用药方面,与镇静和镇痛药物比较,肌松药、吸入和其它类型药物应用医院数少(P<0.05);在镇静药物中,与其它静脉麻醉药物比较,丙泊酚应用医院数多(P<0.05);在镇痛药物中,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应用医院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氟醚比较,七氟醚应用医院数多(P<0.05);在肌松药中,罗库溴铵、顺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应用医院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我国无痛气管镜诊疗开展率较低,继续开展的最大困难为人员不足.喉罩或监护麻醉下无痛气管镜诊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式,气管插管下全麻更适用于高难度气管镜诊疗.阿片类药物复合丙泊酚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麻醉方法 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组(DPS组:n=30,1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10 min,在泵注5 min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30,0.25 ml/kg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10 min,术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使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和维持.结果 DPS组的MOAA/S评分在T2、T3高于PS组(P<0.05),在T4、T5、T6则低于PS组(P<0.05);DPS组的Ramsay评分在T1时高于PS组(P<0.05);PS组的HR在T5、T6高于DPS组(P<0.05),其SpO2在T3至T5低于DPS组(P<0.05);DPS组的DBP和SBP在T5、T6低于PS组(P<0.05);DPS组丙泊酚消耗量低于PS组(P<0.05),而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较PS组长(P<0.05);DPS组的呛咳发生情况优于PS组(P<0.05),但低血压的发生高于PS组(P<0.05);DPS组的气管镜医师满意度评分高于PS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麻醉方法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是安全、有效的,能够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较深的镇静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呼吸内镜中心进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B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C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记录T0(麻醉前)、T1(诱导后)、T2(纤支镜通过声门)、T3(检查结束)、T4(离开手术室)各个时点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总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AP和SpO2在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两两比较显示,MAP在T0、T1时刻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O2在T0、T2、T3、T4时刻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和C组相比,A组药物使用量大,苏醒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给予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检查,同时达到快速苏醒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海拔地区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 选择100例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给予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 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果 观察组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MAP、RR、HR、SpO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我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患者实施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