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睡眠剥夺对成年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成年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2周龄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CUMS组和SD+CUMS组,每组10只。SD+CUMS组小鼠在青春期(3~6周龄)每天进行睡眠剥夺4 h,并于成年后(9周龄)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CUMS组小鼠在9周龄时建立CUMS抑郁模型;CON组小鼠不进行睡眠剥夺干预,不进行CUMS干预。采用体质量、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抑郁行为;采用高尔基染色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脑区基底神经元以及顶端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脑区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频率以及幅值的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统计分析和制图,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应激造模后,三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63,39.82,44.13,43.07,均 P<0.01),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CON组[(22.92±0.31)g,(20.12±0.27)g,(25.51±0.37)g](均 P<0.01),糖水偏爱率低于CON组[ (63.42±3.33)%,(49.68±3.70)%,(87.40±1.65)%,均 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长于CON组[ (119.20±12.03) s ,(153.80±9.17) s ,(34.30±5.32) s;均 P<0.0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长于CON组[(115.20±8.19 )s,(156.80±4.35) s,(192.00±4.12) s,均 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体质量低( P<0.01),糖水偏爱率低( 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均更长(均 P<0.01)。(2)在高尔基染色中,三组小鼠海马CA1区顶端神经元和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41,41.34,均 P<0.01),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海马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及顶端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较低[基底神经元树突棘:(7.74±0.22)个/10 μm, (6.58±0.27)个/10 μm,(5.00±0.13)个/10 μm,均 P<0.01;顶端神经元树突棘:(8.90±0.23)个/10 μm,(7.63±0.30)个/10 μm, (6.01±0.14)个/10 μm,均 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海马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及顶端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较低(均 P<0.01)。(3)电生理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90,63.37,均 P<0.01)。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CA1脑区锥体神经元mEPSC频率和幅值明显低[频率:(0.39±0.03)Hz,(0.20±0.02)Hz,(0.07±0.02)Hz,均 P<0.01;幅值:(9.98±0.31)pA,(7.74±0.21)pA,(6.36±0.13)pA,均 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mEPSC频率和幅值更低(均 P<0.01)。 结论:青春期的SD会加重CUMS模型成年小鼠抑郁行为以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冲击伤后非致命性淹溺大鼠认知功能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颅脑冲击伤(bTBI)后非致命性淹溺大鼠认知功能变化。方法: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冲击伤组、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冲击伤组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4.0 MPa驱动段压力)构建bTBI模型;淹溺组水面上1 m处自由落下(水温18 ℃、水深30 cm),待游泳力竭后捞出;冲击伤+淹溺组通过生物激波管致伤后,即刻同法淹溺。伤后3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CA3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并统计其存活数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和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率。结果: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探索行为次数低于正常组和冲击伤组( P<0.05或0.01),与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淹溺组探索行为次数低于冲击伤组( 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冲击伤+淹溺组在定位航行试验第3,4天寻靶潜伏时间高于正常组,空间探索试验穿越靶区次数和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组( P<0.05或0.01);而冲击伤组、淹溺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尼氏染色显示,伤后3 d正常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尼氏体清晰,其他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数目呈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冲击伤+淹溺组神经元数目最少,低于冲击伤组和淹溺组( P<0.05或0.01)。ELISA法检测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海马谷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冲击伤+淹溺组甘氨酸水平低于正常组( P<0.05),冲击伤组、淹溺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各组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此外,冲击伤组、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GRP78表达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caspase-12表达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冲击伤组相比,冲击伤+淹溺组表达显著升高(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Bcl-2表达低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低于正常组,淹溺组低于冲击伤组( P<0.05或0.01);冲击伤+淹溺组Bax表达高于其他各组,且淹溺组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冲击伤组和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冲击伤+淹溺组Bcl-2/Bax比率低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低于正常组,淹溺组低于冲击伤组( P<0.05或0.01)。淹溺组、冲击伤+淹溺组caspase-3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冲击伤组( P<0.05或0.01),冲击伤+淹溺组和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非致命性淹溺可加重bTBI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引起记忆、情绪等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涉及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和甘氨酸失衡引起细胞稳态破坏,并在损伤早期通过ERS激活下游促凋亡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卒中后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8只SPF级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TMS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rTMS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对氯苯丙氨酸腹腔注射法建立卒中后睡眠剥夺模型,rTMS组大鼠在建模后连续14 d进行rTMS干预;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动脉但不结扎、不插线;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自主行为,水迷宫实验观察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B,TrkB)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情况,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结构。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旷场实验结果表明,干预后4组大鼠穿越方格数、直立次数和总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7.638,10.425,30.690,均 P<0.001)。rTMS组大鼠穿越方格数[(72.71±10.10)个]、直立次数[(6.57±0.87)次]、总得分[(79.29±10.03)分]均高于模型组[(43.71±6.96)个,(3.43±0.65)次,(47.14±6.82)分](均 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rTMS干预后,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交互作用不显著( F=1.108, P=0.37),时间主效应( F时间=27.295, P时间<0.01)和组别主效应( F组别=8.691, P组别<0.01)均显著,在第3天和第4天,rTM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1)。干预后,4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距离及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569,3.308,3.547,均 P<0.05),rTMS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2.00±0.31)次]、目标象限游泳距离[(196.95±24.57)cm]及停留时间[(17.72±1.36)s]均高于模型组[(1.57±0.30)次,(146.61±4.79)cm,(13.58±0.98)s](均 P<0.05)。(2)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器完整性被破坏,经rTMS干预后,rTMS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及结构均有所改善。(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TMS组大鼠海马区的c-fos(1.49±0.09)、BDNF(0.84+0.06)均高于模型组[(1.24±0.12),(0.48±0.08),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TMS组大鼠海马组织TrkB(1.81±0.03)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0.96±0.02)( P<0.05)。 结论:rTMS能改善卒中后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自主行为能力,可能与促进海马区c-fos、BDNF、TrkB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抚触按摩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抚触按摩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抚触按摩联合早期游泳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黄疸指数、胆红素水平、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抚触按摩联合早期游泳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抚触按摩联合早期游泳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可显著加快患儿的排便时间,降低其黄疸指数及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的消退速度,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提升家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母婴分离联合成年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应激联合成年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制备成年SD大鼠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和突触蛋白的表达。方法:将刚出生的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组(CUMS组)、母婴分离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组(MS+CUMS组),每组8只。CUMS组大鼠成年期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MS+CUMS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大鼠成年期抑郁模型。采用体质量和外观观察、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模型;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Syn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PSD-95、Sy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应激造模结束后,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MS+CUMS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126.43±3.88) g,(91.04±3.85) g,(69.89±6.67) g; t=5.03,8.03,均 P<0.01],糖水偏好度显著下降[(94.21±0.56)%,(79.30±1.13)%,(72.73±1.82)%; t=8.24,11.87,均 P<0.01),不动时间明显增加[(3.50±0.84) s,(13.59±2.40) s,(15.70±2.97) s; t=3.16,3.82,均 P<0.01];其中,MS+CUMS组的体质量和糖水偏好度比CUMS组大鼠的更低( t=3.00,3.63,均 P<0.01)。(2)与正常组相比,MS+CUMS大鼠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明显缩短[(21.41±4.65) s,(8.96±2.37) s; t=2.66, P<0.05]。(3)在免疫组化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和MS+CUMS组大鼠海马Syn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24.42±0.76)%,(14.00±0.95)%,(10.38±1.38)%; t=6.93,9.33, 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MS+CUMS组大鼠海马中PSD-95[(1.18±0.02),(0.74±0.06),(0.52±0.05); t=6.29,9.31,均 P<0.05]和Syn[(1.12±0.08),(0.95±0.06),(0.90±0.07); t=3.10,4.04,均 P<0.05]蛋白的表达情况明显下降;其中,与CUMS组相比,MS+CUMS组的PSD-95的蛋白表达更低[(0.74±0.06),(0.52±0.05); t=0.93, P<0.05]。 结论:母婴分离联合CUMS应激造模能诱发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羟基积雪草苷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区NR2B表达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羟基积雪草苷(MC)对海马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B (NR2B)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雄性SD大鼠1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Con组)、脑创伤组(TBI组)、脑创伤+积雪草苷治疗组(TBI+MC组)、对照+积雪草苷治疗组(Con+MC组),每组29只。伤后12 h、1 d、3 d、7 d、14 d和21 d,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水平。伤后21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海马区NR2B阳性细胞数量。伤后21~25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评估认知功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和LSD- t分析。 结果:TBI组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量伤后12 h、1 d和3 d分别为3.31±0.28、2.17±0.31和1.96±0.31,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与Con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P<0.05);伤后7 d表达量为0.93±0.13,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14 d和21 d表达量分别为0.45±0.04和0.21±0.0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与Con组相比均显著降低( P<0.05)。TBI组NR2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量(33.26±9.71)个,Con组为(86.62±17.05)个,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I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与Con组相比显著增加,TBI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与Con组相比显著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I+MC组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量在伤后12 h、1 d、3 d分别为2.37±0.34、1.38±0.22和1.14±0.16,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与TBI组相比均显著减少( P<0.05);伤后7 d表达量为0.97±0.06,与TB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14 d和21 d表达量分别为0.86±0.08和0.52±0.0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与TBI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P<0.05)。TBI+MC组海马区NR2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量(69.08±12.24)个,TBI组为(33.26±9.71)个,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I+MC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与TBI组相比显著缩短,TBI+MC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与TBI组相比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C对TBI后海马区NR2B表达的具有时程调节作用,即TBI早期MC可抑制海马区NR2B表达异常上调,TBI晚期MC可阻止NR2B表达过度下降,对改善脑创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诺卡酮对轻度脑爆震伤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究诺卡酮(NKT)对轻度脑爆震伤(bTBI)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激波管分别模拟爆炸超压(BOP)为60 kPa、90 kPa和120 kPa的冲击波建立大鼠bTBI抑郁样模型.BOP暴露后14 d,采用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对大鼠抑郁样行为进行评估,选取抑郁样行为最为明显的BOP(120 kPa)进行后续实验.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TBI组(120 kPa BOP暴露)、bTBI+NKT组[120 kPa BOP暴露后第1天开始,经口给药给予NKT 10 mg/(kg·d),共14 d],每组10只.BOP暴露后14 d,采用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对大鼠抑郁样行为进行评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区(D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的神经发生情况.结果 90 kPa的BOP暴露即可引起大鼠抑郁样行为,而120 kPa组大鼠BOP暴露后产生的抑郁样行为更明显(P<0.05),据此选取120 kPa的BOP暴露进行后续实验.BOP暴露后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bTBI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延长(P<0.05),强迫游泳实验潜伏期缩短,不动时间延长(P<0.05),海马组织中PKA、pCRE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海马DG区PCNA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与bTBI组比较,bTBI+NKT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缩短(P<0.05),强迫游泳实验潜伏期延长,不动时间缩短(P<0.05),海马组织中PKA、pCRE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海马DG区PCNA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 早期给予NKT治疗可缓解轻度bTBI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NKT通过激活海马PKA/CREB/BDNF信号通路,使pCREB和BDNF表达水平上调,进而促进海马DG区神经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T-SPOT.TB在11例游泳池肉芽肿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收集11例游泳池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前均进行了血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显示11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培养滤过蛋白肽段库(CFP-10)抗原阳性(100%),8例患者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阳性(72.7%).治疗痊愈后有7例患者进行了复检,结果显示5例患者CFP-10抗原阳性(71.4%),4例患者ESAT-6抗原阳性(57.1%).检测结果提示血T-SPOT.TB检测可能有助于游泳池肉芽肿的快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智护训练联合游泳对黄疸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 ,胆红素代谢异常 ,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2 ] .黄疸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产科、新生儿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现将我院对新生儿应用智护训练联合游泳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再应激及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早年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再应激的行为学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应激抵抗模型组[SRM组,接受早年早期干预应激+成年慢性温和不可预见刺激(CUMS)应激]、应激敏感模型组(SSM组,接受早年母爱剥夺应激+成年CUMS应激)、CUMS组(仅接受成年CUMS应激),以及正常对照组(NCM组,不接受任何应激),每组10只.SRM组(每天分离时间15 min)和SSM组(每天分离时间3 h)从出生第4天开始和母鼠分开,持续一周.成年后第56天评价旷场实验、强迫游泳的行为学改变.SRM组、SSM组和CUMS组大鼠成年后接受CUMS,持续4周后,再次评价行为学变化,同时免疫组化比较神经轴突生长和定向分化相关蛋白GAP-43表达变化.结果早年母婴分离时间长的大鼠(SSM组)与NCM组大鼠比较,旷场总移动距离减少(F=8.466,P=0.001),中心移动距离减少(F=4.631,P=0.018),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F=5.201,P=0.012).母婴分离时间短大鼠(SRM组)与NCM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后再次应激,与NCM组比较,CUMS组总移动距离减少(P=0.041),中心区移动距离减少(P<0.001);和CUMS组比较,SSM组旷场总移动距离减少(F=8.868,P<0.001),中心移动距离减少(F=13.175,P<0.001);免疫组化GAP-43表达量SSM组低于NCM组(P<0.001).SRM组和NC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母婴分离使大鼠成年后对应激敏感,GAP-43表达减少,神经可塑性受到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