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98.92% vs 91.39%);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为(3.21±0.38)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4±0.2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月内,研究组的复发率为3.22%(3/93),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2.90%(12/93)〕;研究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8.92% vs 87.09%)。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79例、部分依从12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为97.84%,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48例、部分依从36例、不依从9例,总依从率为90.32%,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应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AMI)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AAMI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给予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每组4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护理前后心率指标变化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AAMI患者心率、QT离散度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QTC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AAMI患者情绪表现、疼痛缓解、饮食状况、躯体功能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期间干预组A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AAMI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率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的早期预见性干预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的早期预见性干预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LACE的早期预见性干预。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研究组Piper疲乏量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LACE的早期预见性干预可降低老年NSCLC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体位管理及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体位管理及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早期体位管理+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妊娠结局、股静脉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不良情况发生率、Apgar评分与体重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子痫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72 h、96 h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平均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早期体位管理及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控制其血压水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肢水肿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22例)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1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肢肿胀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有氧患肢训练、渐进性放松疗法以及穴位按摩,应对术后初期出现的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相关肿胀;借助压力治疗仪、手法淋巴引流、瘢痕护理应对潜在淋巴泵衰竭导致的早期淋巴水肿问题.结果 改进组术后1、3、6个月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跌倒风险与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跌倒风险的关系,为开展针对性跌倒预防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6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相关临床指标,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分,CCI评估合并症情况,并分析患者跌倒风险与CCI的关系.结果 患者跌倒风险评分为(8.39±3.48)分,中位分值为8分.跌倒风险低者435例(65.81%),高风险者226例(34.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既往有跌倒史、心功能分级高和CCI得分高是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均P<0.01).CCI得分(3.15±1.80)分,CCI得分和跌倒风险评分呈正相关(P<0.01).跌倒高风险者CCI得分显著高于跌倒低风险者(P<0.01).CCI预测跌倒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 0.753~0.827,P<0.01),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护士可结合CCI,早期快速识别跌倒高风险人群,并给予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Autar量表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Autar量表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结果:101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5例,发生率14.85%.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女性、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明显多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术后早期活动、术后使用抗凝药明显少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年龄明显大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高度风险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中度风险组,中度风险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与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明显相关,应加强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给予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见性护理在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42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用药依从性达标率、合理饮食行为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身体、角色、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护理前,且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预防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颅脑外伤合并多发骨折的救护与护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多发骨折的有效救护与护理干预措施,归纳临床救治与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5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骨折患者,施以早期救护、预见性、整体性等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率为86.7%,与救护前相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外伤合并多发骨折患者实施有效救护与护理干预措施,是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的重点,降低患者死亡与重度残疾等恶性事件发生率,在颅脑外伤治疗领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循证实践在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DVT相关证据,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入院后早期(4 h内)进行下肢DVT风险评估,启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以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DVT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35.35±4.58比43.29±7.39),DVT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比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死亡3例,观察组由于早期干预,采取预见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了脑卒中后DVT的发生,全部治愈.结论 循证护理为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DVT提供了依据,减少了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减轻了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